广西古代各个府州县的气候记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9 01:44 1

摘要:以下内容节选并翻译自清代谢启昆纂修《广西通志》卷八十四中的“气候”。由于执笔、记录者均是已作古的古人,读者自会明辨哪些有无价值。本站将其整理选出,转译成现代白话文,配图为编者添加,供读者学习参考使用。由于篇幅较长(7685字),此处已省略原文(文言文)不放,如

编者按:

以下内容节选并翻译自清代谢启昆纂修《广西通志》卷八十四中的“气候”。由于执笔、记录者均是已作古的古人,读者自会明辨哪些有无价值。本站将其整理选出,转译成现代白话文,配图为编者添加,供读者学习参考使用。由于篇幅较长(7685字),此处已省略原文(文言文)不放,如有需要请自行查阅。

广西古代各个府州县的气候记载

◎思恩编辑部(编译)

桂林府

陶谷《清异录》记载:桂林这个地方,一天之内就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被贬到这里的人都讨厌这种天气,把它叫做“四时节”。

谢肇浙《百粤风土记》记载:桂林虽然没有瘴气,但是阴雨连绵不断,从春天到冬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湿漉漉的,很少放晴。所以这里的地湿漉漉的,东西容易腐烂,连房屋的栋梁都被白蚁蛀空了。夏秋季节酷暑难耐,蚊子特别多,简直让人受不了,比闽广地区还要难受。这里的四周都是山,雾气缭绕,刚来这里的人常常觉得肚子胀得像被蛊虫咬了一样,不过嚼嚼槟榔就能渐渐消散了。

《金志》记载:这里的土质疏松,阳气容易泄露,所以天气一放晴就容易变热。即使是盛夏或者隆冬,景象也会随时变化。

《临桂县志》说:南州的草木,都不会改变枝干和叶子。唯独桂林每年都下雪,有时候腊月里还会下几场大雪,不过终究比不上北方下雪那么多。北方的雪一到严关就停了,如果雪下得特别大,就会飘过桂林城下,不再往南下了。

《兴安县志》记载:兴安这个地方没有瘴气,但是苦于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在县的西南边境,有两座山蹲踞在那里,中间只能容得下一匹马通过,这个地方被称为严关。北方的雪到了严关就停了,不会再往南下了。

《灵川县志》记载:这里的风气清新美好,境内很少有积水,因此不怕干旱。

《阳朔县志》记载:阳朔四周群山环绕,川谷错落有致。由于阴阳相交,这里时常会有瘴疫发生。

《永宁州志》记载:永宁州的东南方向连接着连绵不绝的山脉。刚下过雨天气放晴时,云海荡漾,气候时冷时热,变化无常。如果偶尔不注意调养身体,就容易生病。

《永福县志》记载:永福这个地方多湿热,一下雨就会变凉,到了夜里更是多寒气。因此,一年之中,睡觉时必须要盖着厚被子,即使是盛夏也是这样。近几年的冬天也见到了雪,雪积在地上像封条一样,预示着来年会是一个丰收年。这里的岚雾蒸腾,有青草、黄茅等瘴气,但触碰到的人只要服用一些苦辛的药剂就能痊愈。以前的人还认为这里是一个清新美好的地方呢。

《义宁县志》记载:义宁这个地方四季气候冷热无常。从春天到夏天,阴雨连绵不断。秋天则常常干旱,尤其是秋后的四十天里暑热尤为严重。冬天则多是苦雨天气,有时也会下雪或雨夹雪,但并不会特别寒冷。

《全州志》记载:全州的气候比较中和,只有西延的地势最高。那里的山岚之气蒸腾而上,直达天际。在上午巳时以前,阳气很少出现。因此,一天之内气候变化多端。

《灌阳县志》记载:灌阳的气候虽然接近桂林府,但是寒暑却有些不时。二三月份还有冰霜,四月天气还凉飕飕的,六月才开始热起来,七月最热。冬天如果天气晴朗就暖和,如果阴天下雪就开始寒冷。夏天雨水多,河水常常泛滥成灾,吃了这里的食物容易拉肚子,当地人称之为“麦根烂”。八九月份天气忽冷忽热,容易得疟疾,当地人称之为“小阳春”。

柳州府

《柳州府志》记载:柳州这个地方靠近桂林,号称没有瘴气。而且这里的山水清新开阔,风气与中原地区没有太大的差异。

《柳州府志》又记载:马平这个地方被大江环绕,地气疏朗开阔,所以没有瘴气瘟疫。这里寒冷的时候少,炎热的时候多,风景常常变化。因此,冬天的天气晴朗和暖时,会感觉燥热;夏天的阴雨天气,也会感到清凉。

《雒容县志》记载:雒容与永福接壤,土质疏松,阳气容易泄露,所以这里的气候容易变暖,多云转阴。

《府志》还记载:罗城本来是融水县,旧时隶属于融州,它的气候也与融州略为相似。柳城距离府城六十里,气候与府城相同。

《怀远县志》记载:怀远位于柳州的西北方向,崇山峻岭之中,气候常常寒冷。冬天有积雪,五谷不能一年两熟。这里也有青草、黄茅的瘴气,每天早晨黑雾遮天,冷气逼人。

《融县志》记载:融县位于柳州的上游,气候与湖南、湖北没有太大的差异。

《象州志》记载:象州的山水清新开阔,气候与郡城相似,容易变暖且多云转阴。夏天没有酷暑,冬天也没有严寒。春秋季节则凉暖无常,大致上如果连续几天阴雨,那么夏天也需要加衣;如果赤日当空,那么冬天也可以使用扇子。这里的山林水石之气容易蒸腾郁积,早晚常有黑雾和冷气,急需避忌。如果贪凉饮冷,很容易受到其影响。

《来宾县志》记载:来宾这个地方与马平接壤,山水平坦广阔,五谷容易茂盛生长。与柳城都是产谷的区域,气候也相同。

庆远府

《庆远府志》记载:庆远府位于龙城的西边,四季都像暮春和中夏一样,但有时也会有像秋冬一样的寒凉天气。大致上,白天人们可能还赤身露体,但夜晚就需要盖上棉被了。早晚的气温变化很大,所以有一句谚语说:“急脱急穿,胜似服药。”

根据《李志》的记载:春季的三个月里,暖气蒸腾,人们大多袒胸露背,赤脚行走,就像内地伏暑时的景象。夏季和秋季的气温都很温暖,冬季的三个月也像平常一样温暖,很少见到霜雪。但如果风雨连绵,天气就会变得非常寒冷。

宜山县虽然是一个边远的地方,但还没有瘴气,水土条件也不算太差。(宜山县册)

天河距离郡城不远,气候的冷暖也没有太大的差异,相对来说气候还算不错。(《府志》)

《河池州志》记载:河池位于群山之中,多风、多雨雾,冬天没有冰雪,四季都有瘴气。

《府志》还记载:思恩县的气候与河池相同。

东兰、南丹、那地都是蛮溪僚峒之地,深山密林密布,草木茂盛,人们居住在岩穴之中,周围都是毒蛇猛兽。雨后,万壑交汇,水流湍急,泡沫和毒螫四溢。再加上上雾下潦,烈日炙烤,人们如果贪凉饮冷,就容易生病。这种病半热半寒,大多是由于阳虚阴逼造成的。治疗时必须温中固下,以调和阴阳二气,如果误用祛发之法,很难治愈。

忻城的水土条件尤其恶劣,永定、永顺两地的情况也差不多。

思恩府

《思恩府志》记载:思恩府的气候常年温暖,很少寒冷,但瘴气瘟疫时常发生。府治所在地地势平坦,所以瘴气瘟疫的危害相对较少。武缘县的山水间有很多清新开阔的地方,气候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但其余的村落和集市,都位于层峦叠嶂之中,早晚都有山岚雾气,直到中午才能分辨出是阴天还是晴天。这里的气候寒暑不分,四季如一,但只要遇到阴雨天气,即使是夏天也会像秋天一样凉爽;偶尔遇到晴朗温暖的天气,即使是冬天也会像夏天一样炎热。

百色地处极边之地,四季都有瘴气。春夏之交,天气闷热,湿气蒸腾。到了七八九月,新禾、黄茅等各种瘴气相继发作,风势峭厉,烟雾常常弥漫,水土条件非常差。(百色厅册)

《宾州志》记载:宾州没有大江来排泄水汽,所以民居都处在潮湿低洼的地方。层峦叠嶂间蒸腾着雾气,雨水过多时就会感到寒冷,即使到了冬天仍然感到炎热。

《迁江县册》记载:迁江的气候稍微清新一些,与武缘县相似。

上林县册记载:上林历来被称为瘴气之地,但城市中的瘴气相对较轻。

土司册记载:阳万土州的水土条件非常恶劣,而土上林(即田东)的情况则稍微好一些。

《府志》还记载:旧城、古零两个土司以及何旺堡,这些地方地势高且阴凉,多寒少暑,五谷成熟的时间最晚。田州、百色邻近广南地区,秋天时暑气仍然很盛,岚瘴特别严重,行旅之人都很畏惧这里的气候。

泗城府

《泗城府志》记载:凌云县附近群山环绕,密林密布,山岚雾气弥漫。即使天气晴朗,也必须等到中午时分,才能看到阳光。

《西隆州志》记载:西隆的气候寒暑无常,瘴气瘟疫特别严重。居民大多住在山顶,以躲避山岚雾气以及阴湿之气。

《府志》还记载:西林县的气候与西隆县大致相同。

平乐府

《平乐府志》记载:平乐位于五岭之间,气候常年温暖。四周峰峦环绕,山林水石之气时常溢出形成雾气,四处弥漫,近在咫尺也看不清。深山叠嶂中雾气更盛,城郭中相对较轻。行旅劳役之人,特别容易受到雾气的侵袭。

麦岭厅册记载:麦岭地区与兴安相接,四季风大,冬天有霜雪,但烟瘴较轻,水土平和。

《平乐县志》记载:平乐的风气多热少寒,草木到了秋天末尾也不凋零,花卉在初冬时仍然盛开。

(明朝谢少南的《府江诗》二首中有这样的描述:这里的节候与常时不同,短暂的日光还能让云朵停驻,带来温暖的光辉。腊月里菜花争相开放,冬天里江燕也成群飞翔。蛮烟不雨却似浓雾,白日里阴阳惨淡。炎热的气息薰人,冬天仍然温暖,不知何地才能候到春风。)

《恭城县志》记载:恭城四季晴朗时便热,或有风雨,一会儿便转寒。稍微护理不当,就容易生百病。

《府志》记载:富川的气候接近衡湘地区,与其他各县大不相同。四季多风,风声很烈,隆冬时节有雪,草木都凋零了。

贺县册记载:贺县与富川的气候相似,以前春秋季节雨水多时,会有青草、黄茅的瘴气。但现在民居稠密,瘴气已经全消,水土也很好。

《荔浦县志》记载:荔浦春三月有青草瘴,四五月有黄梅瘴,六七月有新禾瘴,八九月有黄茅瘴。还有桂花瘴、菊花瘴的名称,这些瘴气大抵都是乘虚而入,所以元气盛则邪气不能侵,这是养生的第一要义。

修仁县册记载:修仁的水土和平,没有烟瘴。

《金志》记载:昭平四周山峦环绕,滩水湍急,丛林密布,容易蒸发形成凤瘴。雨后天晴时,一天之内气温变化很大,需要更换衣物。秋末冬初时,气候干燥,瘴气又很厉害。

(明朝袁袟的《昭潭见雪诗》中有这样的描述:五岭传说中没有雪,但三冬时节却喜见花开。冰霰敲打着窗边的竹子作响,雪花卷着北风斜飘。腊月已经辞别了梅花的花萼,春天却先报来了柳芽的消息。谁怜悯那些僵卧不起的人,他们仍然滞留在天涯。)

《金志》还记载:永安四周被山峦所遮蔽,气不畅通,相比邻近地区,瘴雾尤其厉害。

梧州府

《梧州府志》记载:梧州地处偏远南方,古称瘴气之地。大致因为土地广阔而人口稀少,草木茂盛,导致虺蛇等毒物出没其间。岚雾蒸腾,毒气积聚,从而形成了瘴气。如今人口繁盛,村落错落有致,寒暑变化顺应时节,已与往昔大不相同。

梧州的月令描述了四季的变换:孟春之月,桃李花开,柔嫩的桑叶可以采摘,二麦泛黄,木叶微微脱落,田间劳作开始兴起。仲春之月,蔗芽初露,蕨拳舒展开粉嫩的叶子,鱼苗开始生长,蚬在雾中降落,木棉花也吐露出花蕊。这个月,农事活动全面展开,蟋蟀开始鸣叫,王瓜也开始生长。季春之月,温暖的风吹来,梅子成熟,槟榔的花苞裂开,催耕的鸟鸣声响起,田蛙鼓噪,蒹葭飞絮飘飘,鹧鸪啼叫连连。

孟夏之月,佛桑花红艳绽放,高榕树荫蔽日光,树兰上缀满珠子般的果实,时而有白雨降落,蛤蚧鸣叫,蠹虫也化为了萤火虫。仲夏之月,荔枝挂满枝头,菩提树叶舒展,椰子饱含浆液,群蚁朝拜它们的祖先,钩割鸟鸣声响起,早稻成熟,鸟儿也不再孵卵。季夏之月,白雨充足,西潦降临,芭蕉子垂挂,苦瓜成为佳肴,新谷已经登场,人们急忙播种晚稻。此时,凉风也悄然来袭。

孟秋之月,秧苗的针叶变得厚重,碧绿的田野上龙眼熟透。这个月,暑热开始加剧,烁石流金,桐树也开始变黄。仲秋之月,木芙蓉花开满枝头,梨和栗子也相继成熟,纸鸢在风中翻飞,黄柑分开指头大小,粘米开始收获,秋笋破土而出,鱼秧也化为了鸟儿。季秋之月,木樨花开放时瘴气也随之而发,红薯成熟,白榄落下枝头,嘉鱼也从洞穴中游出。此时菊花盛开,木槿也繁花似锦。

孟冬之月,耕牛开始放闲,八蚕的功业也已完成。岭上的梅花芳香四溢,橘柚也被作为贡品献上。银河在夜空中显现。这个月也开始下霜,天气逐渐转寒,人们开始烧草杀虫。仲冬之月,桃花开始绽放,鹧鸪鸟遮蔽了树叶,山上的花朵时常茂盛。这个月,农民收获谷物并储存在粮仓中,干涸的池塘被用来捕鱼,鸿雁也飞来此地。季冬之月,水仙花开放如宾客般来临,蚊子仍然在不断吟唱。池塘已经干涸,但稚嫩的竹笋却破土而出。风兰也在贺岁中摇曳生姿。此时春雷已经有声,霰也时常降落,鳇鱼也游至此处。

《苍梧县志》记载:苍梧与南海接壤,暑热是常态。雨过之后,山谷之气乘阴凉湿润而侵袭人体。善于养生的人宁愿选择温暖也不愿受凉。

《藤县志》记载:藤县多温暖少寒冷,冬天不见雪。山高林茂,烟雾蒸腾,因此阳晴之分,一日之内变化多次。

《容县志》记载:容县春夏时节淫雨绵绵,涨水时发,三伏天炎热难耐,隆冬时节偶尔有微霜。

《府志》记载:岑溪昆虫少蛰伏,草木不甚凋零,桃李先于梅花绽放,秋暑更热,称之为蒸秋。

《岑溪县志》记载:南方地暖,无冰雪,或数十年一见。近年霜雪颇重,超过往时。

《怀集县志》记载:西粤多山,怀集尤其处在万山之中。地方偏僻且土地贫瘠,阳热之气容易上升。山地峻峭而地势低洼,阴湿之气更加凝重。温暖来得早,寒冷来得迟。一日之间气候易变,疾病也因此横生。

浔州府

《通志》记载:浔州府草木茂盛,虺蛇出没。日光蒸发水汽,积聚而成瘴气。城厢平坦之地瘴气较少,而乡野岩谷之处则瘴气较多,尤其在春夏季节更为严重,冬季则无。

《浔州府志》记载:浔州府冬夏气温适中,但春季寒冷,秋季炎热。

《桂平县志》记载:桂平县气候适中,霜雪稀少,树叶不轻易凋落,北风少见,河冰不坚。北方人来此游历或定居的,不畏严寒的冬天,却害怕闷热的酷暑。

《府志》记载:平南县在春夏之交时,蒸湿气息盛行,水石自流,凉气侵人,容易引发痰咳。此地的蚊虫比其他地方更为盛多。秋季三个月里燥热难耐,俗称“秋老虎”。

《贵县志》记载:贵县有霜无雪,或数年一见。间或有飓风来袭,能折断树木、摧毁房屋,持续二三日才停息。腊月里多微雨,北风严寒凝结,久之忽然放晴,称之为“回南”。连雨之后,必有夕阳晚照倒射,次日早晨则重雾弥漫,日出反而推迟。

《府志》还记载:武宣县地势较高,因此气候稍显凉爽。隆冬时节偶尔会有微雪降落。绕城的山水逼仄狭窄,每当积雨时节,雾气郁蒸不散,或山色朦胧凝重,俗称“濛沙瘴”。

南宁府

《南宁府志》记载:南宁府地势平坦开阔,两江环绕而流。暮冬时节,气候温暖如春,桃李竞相开放,蝮蛇不蛰伏。晴朗时节,气温骤升,温雾如热汤溅人衣襟。

明代诗人汤显祖曾作《送袁生谒南宁郡守诗》描绘南宁:“白发孤游铜柱西,瘴来江影似虹霓。千山落月无人语,榕树萧萧倒挂啼。”

宣化县地势高爽,瘴疠之气极少。春初至小满时节,天气和煦。芒种后渐热,三伏时节暑热盛极。至霜降时节,气候始转凉爽,冬季并不十分寒冷。

新宁州位于南方边境之末,三冬时节冰雪罕见,四季树木常青。自春至冬,阴雨天气多于晴朗,蒸湿之气强盛。

隆安县地处郡西北偏僻之地,四五六月间岚瘴肆虐,人们多患热疾。五谷一年仅收获一次,间或有霜霰降临。

横县地势开朗,气候与郡城无异。然而乡村地区岚雾郁蒸,寒热交织,瘴疠之气时有发生。明代诗人潘希曾曾作《横州道中见日光识喜诗》描绘此地:“苍梧南来一千里,扁舟牵挽穷山水。蛮烟瘴雨动浃旬,长昼冥冥无午已……人言此方风土乖,冬雨苦久晴颇佳。乍晴不堪还乍热,郁蒸厉气生阴崖。”

永淳县地势平坦开阔,无崇山峻岭、幽深沟壑及密林丛生之地,因此气候相对较好。然而早晨多雾气笼罩,隆冬时节无雪。

上思县位于西南极边之地,东南方向层峦叠嶂、瘴气易生;而西北方向则为旷野平畴、炎风时播。

归德州地处炎热荒凉之地,山谷间阴霾笼罩、岚瘴之气常有。

果化州气候阴晴无常、乍寒乍热。夏秋之际,地面易生岚瘴之气。

忠州山高水小、土质干燥、气候偏热。未至春花已开放,将近秋季草已枯萎。此地乍雨乍晴、暑多寒少。瘴疠瘟疫之气以及山魈野魅之祟盛行,人们多受其侵扰。

迁隆地区位于极边之区,山荒土薄、常年暑热。夏秋时节岚瘴更盛,草木茂盛、蛇虫出没,触毒尤难解。

太平府

《太平府志》记载:太平府位于粤西极边之地,地势愈低洼,土质愈贫瘠,湿气郁热尤为严重。此地气候与中原大不相同,四五六月间湿热之气弥漫,几榻之间如风雾熏蒸,秋季无清凉之气,冬季也温暖如春。深山密林之中,虫蛇草木之毒郁蒸成瘴。溪壑间瘴气如丝如缕、如雾如云,或香气酸味,或焦臭饭气,皆为瘴气所化。郡城中烟火相望,瘴气稍减,然各土司之地唯有冬春时节尚可居住。

太平府册描述:此地叠嶂连冈,荆茅丛杂,山气逼郁。因地处日南附近,四时皆热。时常阴雾四塞,厉风透肌,瘴雨蛮烟,明暗瞬息万变。

龙州厅册记载:龙州四时皆如春夏,晴时热,雨时凉。溪水饮之易生疾病,夏秋瘴气尤甚,春冬稍和。明代诗人林弼曾作《龙州诗》二首描绘龙州气候:“龙州入夏多风雨,山路无时一尺泥。今日开门喜晴霁,洞云片片度前溪。”“林塘幽窈隔桑树,风磴崎岖接石门。雨过茅茨忘赤日,云深篁桂易黄昏。”

《崇善县志》记载:崇善地势低洼,土质薄,四时皆温暖。春夏时节淫雨绵绵,一日之内气候屡变,昼热夜寒,易发瘴毒。

《金志》记载:左州气候乍寒乍热,最难调养。

《养利州志》记载:养利地处交趾附近,山中多岚瘴。春夏水涨时,有虫蛇草木之毒伤人。养利州册又载:养利位于万山之中,多岚雾。涧水寒冷刺骨,春夏饮之易患胀泻呕吐之症。此地寒暑不时,冷风袭人,与黄茅郁热之气皆为瘴疠之源。

《永康州志》记载:永康位于粤西极边之地,深山密林之中气候多变、四时不和、阴阳失正。人居其间易感到四肢沉重倦怠,百病丛生。此地时有岚瘴之气,且水源多寒冷刺骨。

宁明州册记载:宁明周围环绕着土司领地及交趾境地,皆为岚瘴之地。此地之水甚至能使人泄泻。

府册总结:总之,太平府各土司领地皆为烟瘴之地。

镇安府

《镇安府志》记载:镇安府气候多变,寒暑无常,阴晴不定。夏秋之际,地面易生岚瘴之气。此地奉议县罕见霜雪,山深林密,草木常青不枯。

《归顺州志》描述:归顺州山高阴重,少暑多寒,谷物成熟较晚。都康县则四时瘴气闷热,遇雨则转寒。

直隶郁林州

直隶郁林州地势平原广野,山清水深。春夏多雨,冬季寒冷无雪。州属四县气候大致相同。明代诗人王问曾作《郁林州诗》描绘此地:“旧属苍梧郡,今通南海军。峒中风转恶,岭外气全分。怪蟒呼人姓,阴蛟吐瘴云。夷歌起樵牧,几度隔圩闻。”

《陆川县志》详细记录了陆川的月令气候:正月柳怀胎,茶芽萌发,荔枝吐叶,土地开始解冻,农民准备耕具。二月草木青翠,芦苇茂盛,春分时节开始早种,竹笋丰盛,寒蝉鸣叫,元鸟归来。三月杨梅成熟,人们穿上单衣,农民种植姜芋,杜鹃啼叫。四月桃李盛开,早稻抽穗,晚稻播种,初夏时节大雨时常降临。五月荔枝成熟,早稻结实,荷花茂盛,淫雨时常出现。六月酷暑难耐,早稻收割上场,晚稻插秧,农事繁忙。七月圆眼成熟,黄花菜茂盛,暑气逼人,有谚语说“争秋熟”。八月元鸟再次归来,淫雨之气仍未消散。八月白禾成熟,梨栗丰收。九月篱笆旁的菊花盛开,早晚出现薄雾,晚稻开始收获。鸿雁南来,荷花凋零。十月间或穿上单衣,柑橘红黄相间,芥菜茂盛,农事结束。十一月有薄霜出现,晴天则温暖宜人,阴天则寒冷刺骨。树木落叶草木枯萎,虽然寒冷但并无雪花飘落。桃李间或开放。十二月桃李盛开,若雨水充沛则竹笋开始萌芽,农民开始犁霜田准备耕作。

金鉷《广西通志》总结:广西地区自桂林以外,过去常被称为瘴乡,这主要是因为土地广阔而人口稀少。如今则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人口繁衍旺盛。寒暑变化与中原地区大致相同。只有在泗城、西隆、西林、东兰、归顺等林峒深密之处,由于岚雾蒸腾仍存有瘴气。然而若读梅昭州的五瘴之说便会明白:人自身也可能产生瘴气而因逆气成疾;这固然并非荒远之地的特有危害。更何况此地风动日暖、四季和谐、阴阳调和;正逐步向移风易俗、开辟新气象的方向发展呢!

相关阅读:

来源:思恩府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