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巢起义给唐王朝来了个猛烈的“暴击”,之后唐朝就像手机电量不足,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社会也开始“分裂”了。到了公元907年,唐帝国“下线”后,岭南地区就乱了套,各种土著势力纷纷“解绑”,不再听朝廷的话;同时,一些地方官员也趁机“自立门户”,手握兵权,跟中原地
五代十国的楚国和南汉统治下的广西
黄巢起义给唐王朝来了个猛烈的“暴击”,之后唐朝就像手机电量不足,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社会也开始“分裂”了。到了公元907年,唐帝国“下线”后,岭南地区就乱了套,各种土著势力纷纷“解绑”,不再听朝廷的话;同时,一些地方官员也趁机“自立门户”,手握兵权,跟中原地区对着干。楚国和南汉这两股力量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影响广西地方社会变化的“大佬”。
一、楚国的“创业”之路
五代十国(907-960)就像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续集,唐朝一倒,各地就冒出了很多“自立门户”的小政权。五代就是中原地区的五个“轮流坐庄”的政权,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时候,南方也不甘寂寞,出现了十个“小霸王”: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北汉、南平,这就是十国。
五代十国刚开始的时候,广西这块地方就分成了南北两个“帮派”:楚和南汉。简单来说,就是广西北边是楚国的地盘(相当于现在的湖南和广西北部),南边则是南汉的地盘(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和广西南部)。
说起楚国的建立,那得从唐末说起。那时候,中央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了,马殷就在湖南这块地方崛起了,后来还把势力扩展到了广西北部。马殷原本是个普通的木匠,后来参军成了秦宗权部下孙儒的小将领。他抓住机会,一步步成为了南方的重要人物。
孙儒死后,大家推举刘建峰为老大,马殷作为先锋,一路攻打江西,占了很多地方,包括湖南。后来刘建峰被部下杀了,马殷就被大家推举为新的老大。唐朝政府也正式任命他为潭州刺史,管理湖南的事务。
接下来的几年里,马殷派手下攻占了很多地方,包括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和广西的桂管。他凭借自己在军中的威望,牢牢地控制着军队,成为了湖南地区最牛的军阀。最后,唐朝政府也正式承认了他在湖南地区的统治地位。
但这时候的马殷,根基还不稳,周围都是其他割据势力。东边有杨行密,北边有成汭,南边有刘龚,都是强敌。为了稳住自己的统治,还想找机会扩大地盘,马殷就去找谋士高郁问计策。高郁分析说:“成汭那地方小,兵力也少,不用怕他。刘龚呢,他只想着五管那块地。杨行密跟孙儒有仇,就算你拿再多钱去交好他,他也不会真心跟你。但咱们可以打着尊王的名义,这样才好干大事。现在咱们应该一边跟朝廷示好,求个封爵,一边在外头吓唬吓唬邻居。然后咱们再好好发展农业和军事,等着机会。”
马殷听了他的建议,就采取了跟中原联络的策略,来对抗周围的强敌。后来朱温进了关中控制了唐廷,杨行密还派使者去潭州,想跟马殷一起对付朱温。但马殷想了想,还是决定依附朱温,谢绝了杨行密。天祐元年(904),杨行密把在马殷那儿当黑云指挥使的马殷的弟弟马賨礼送回了潭州,马賨劝马殷跟杨行密和好,马殷却生气了,说:“杨行密不听天子的,万一朝廷来讨伐他,咱们也得跟着倒霉。你别再说这种话了,别给我惹祸。”
后来杨行密派刘存等人去围攻鄂州的杜洪,马殷就派兵去帮鄂州。杜洪被打败死后,刘存等人又来攻马殷,两边打得很激烈,最后刘存等人死了,马殷的部队还占了岳州(现在的湖南岳阳)。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当了皇帝,马殷就派使者去进贡,朱温就封马殷为侍中兼中书令,还封他为楚王。这时候,马殷的政权基本上就稳定了。
说起来,马殷能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他善于借助中原地区的政治权威。就算唐朝灭亡了,南方的割据势力还是得靠中原的政治权威来撑腰。
除了政治因素,马殷在经济上也很有一套。他统治的湖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这给他的统治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他在治理楚国的时候,很注意“地方大了,就要养士息民”的策略。他鼓励农桑、发展茶叶种植、倡导纺织、重视商业贸易。他还利用湖南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跟中原和周边的商业贸易,还免收关税,鼓励进出口贸易,吸引各地的商人。那时候,湖南的关税全免,四面八方的商人都闻风而来。茶叶是当时南楚的主要税收来源,所以政府每年的税收都有“百万计”。为了促进茶叶的生产和贸易,马楚政权采取了宽松的政策,让百姓自己制造茶叶来通商。同时,他们还在全国各地设置商业货栈,组织商人收购茶叶卖到中原地区,换回战马和丝织品。
因为马楚政权的重商政策,潭州就成了南方最大的茶市,城市化水平也提高了很多。那时候湖南地区的手工业和矿冶业也比较发达,马殷还让大家用布来交税代替钱,这样一来,“民间的纺织业就大发展了”。长沙的棉纺业就是从马楚时期开始的,楚地广泛种植木棉。矿冶业方面,楚时潭州境内丹砂矿的开采也很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励精图治,马殷的楚国就成了南方经济最发达、政治相对稳定的地区之一了。
二、南汉的“创业”之路
在马殷在湖南和广西北部当老大的时候,广西南部有个叫刘隐的,也搞了个南汉政权,跟马殷对着干。刘隐的老爸是刘谦(不是练魔术的那位,只是同名同姓),他们家原来是南方的超级大商人,在当地很有影响力。黄巢起义之后,朝廷就让刘谦当了广州的牙将,想靠他的影响力稳住岭南的政治秩序。
刘隐他们家本来是上蔡人,后来搬到闽中,又在南海做买卖,最后就在那儿定居了。他老爸刘谦成了广州的牙将。唐乾符五年,黄巢攻破了广州,又去湖南那边捣乱。朝廷就让刘谦当了封州刺史、贺江镇遏使,守着梧州、桂林以西的地方。一年多以后,他手下就有了一万多人,还有一百多艘战舰。
刘隐在岭南的时候,那边还算安定。他还喜欢招揽贤士,吸引了不少中原的读书人。那时候天下已经乱了,中原的读书人觉得岭南最远,可以避难,就都跑到那儿去了。唐朝有名的大臣被贬到南方的,他们的子孙或者当时做官遇到乱世回不去的,都住在岭南。像王定保、倪曙、刘浚、李衡、周杰、杨洞潜、赵光裔这些人,刘隐都招揽礼待他们。
刘隐继承了他老爸的地位后,继续招贤纳士,成了西江流域一带最牛的政权。刘隐父子的崛起,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岭南社会的情况。那时候,岭南的商业已经很发达了,商人也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所以唐朝政府都要靠他们的力量来维持统治。唐朝灭亡之后,他们顺理成章地就成了岭南社会最重要的统治力量。
如果说刘隐招揽贤士奠定了南汉的统治基础,那么他弟弟刘䶮就是南汉发展壮大的关键人物。刘隐去世后,他弟弟刘䶮就成了南汉的掌权者。刘䶮的身世还挺传奇的,他刚出生的时候就差点因为他老妈被嫉妒而被杀掉。他老妈段氏在外屋生下了他,他老爸的正妻韦氏一直嫉妒,听说后就拿着剑冲出来,让人把刘䶮带来要杀掉。但是一看到他就害怕了,剑都掉到地上了。她愣了好一会儿才说:“这不是个普通的孩子!”可是三天后,她还是把段氏给杀了,把刘䶮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刘䶮长大后擅长骑马射箭,身高七尺多,手垂下来能过膝盖,真是个了不起的家伙!
刘䶮这家伙,真的是个军事奇才,他到处征战,攻城掠地,连西边的马殷都不是他的对手,两人经常为了抢地盘掐得不可开交。他把那些小寨子都平了,还干掉了昌鲁这些人,自己派了刺史过去。他又出兵打败了卢家,把潮州(现在的广东潮安县)、韶州(现在的广东韶关市)都收入囊中。西边呢,他又跟马殷抢容州(现在的广西容县)、桂州(现在的广西桂林市),马殷占了桂管,抓了士政;刘䶮呢,占了容管,赶走了巨昭,还占了邕管(现在的广西南宁市)。虽然刘䶮是靠着他老爸和老哥的基业起家的,但他的军事才能可比他们强多了。他老哥刘隐当封州节度副使的时候,节度使徐彦若都把军政大事交给他处理。
那时候,岭南虽然比中原平静点,但也是四分五裂的。曲颢占了交州(现在的越南河内),刘士政占了桂州(广西桂林市),叶广略占了邕州(广西南宁市),庞巨昭占了容州(广西容县),卢家的三兄弟也分别占了虔州(江西赣州市)、潮州(广东潮安县)、韶州(广东韶关市),还有高州的刺史刘昌鲁,新州的刺史刘潜,他们名义上是朝廷的刺史,实际上都是自己割据一方的大佬。这些人趁着中原战乱,皇权衰弱,就从唐朝的统治里独立出来了,各自为政。
刘隐想恢复和维持岭南的统一和稳定,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就必须先把这些小割据者搞定。但他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连攻韶州都失败了。这时候,刘䶮就给他老哥出谋划策,显示出他在军事上的远见卓识。刘隐一看,这小子行啊,就把军政大事都交给他处理了。刘䶮也没辜负他老哥的期望,把这些小割据势力都搞定了,然后派自己的人去做刺史。
不过呢,刘䶮这家伙也有个毛病,就是特别残暴,喜欢杀人,生活还特别奢侈。他聪明又残忍,发明了各种残酷的刑罚,每次看人被杀都兴奋得不得了,口水都流下来了,人们都说他是个真蛟蜃(这里可能是个比喻,形容他残忍得像怪兽一样)。他还喜欢奢侈的生活,把南海的珍宝都聚拢起来,建了个玉堂珠殿。
虽然刘䶮这家伙有点残暴和奢侈,但在他统治期间,南汉的国力可是最强盛的,这也跟他推行的政策有关:
刘䶮上台后,继续走他老哥刘隐的路子,大力招揽人才,特别是文人。他听了兵部侍郎杨洞潜的话,不再用武夫做刺史,而是主要用文人,让他们去宣传政策,给老百姓谋福利。这样一来,南汉的地方官员都挺清廉,干了不少好事,老百姓都很感激。比如祯州(现在广东惠州)、得州(现在广西桂平)、郴州(湖南郴县)的刺史,都因为给老百姓办事得力,被老百姓爱戴。相反,贪污残暴的官员就很少了。在扩大南汉地盘方面,刘䶮也得到了很多文人的大力帮助,比如平定镇南(广东罗定)叛乱,打败马楚对岭南西道的争夺,最后占据了五管之地,就是因为得到了杨洞潜的大力协助。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岭南地区的经济就发展得很好了,成了个很有特色的经济区,被称为“富饶之地”,也是唐朝国家财税的重要来源。虽然唐末有战乱,但对岭南的经济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因为岭南经济发达,能促进经贸繁荣,加上刘䶮本身出身于富商之家,很重视商业,所以他在统治时期采取了很多鼓励发展经济贸易的政策。当时,很多北方的商人来到南海,刘䶮都热情地招待他们。同时,他还和北方的诸侯保持着友好的交往。通过经济贸易,刘䶮实现了政治的稳定。南汉的经贸活动最牛的还是对外贸易。广州地处南海,地理位置优越,很早就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中心。虽然五代时期中国战乱不断,经济残破,对外贸易大大萎缩,但在南汉的统治下,广州的对外贸易规模虽然不如盛唐时期,但也一直保持着不衰。这与刘䶮在位时着意招揽海商、善于管理海商有密切关系。对外贸易给南汉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使得南汉内部富足、外部强大,号称“富强”。
南汉建立的第二年,就举行了科举考试,录取了进士、明经等十余人。以后,科举取士就成了每年的常规。刘䶮很重视文教和重用文人,这促进了岭南文化事业的发展。南汉在音乐、历法、诗赋等文化领域都有一些成就。比如陈用拙写了关于古琴的十卷书;周杰改进了传统的历法;黄损曾经和郑谷、齐己一起制定了近体诗的格式标准,被很多诗人所推崇。文化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南汉政权的稳定。
刘䶮去世后,他儿子刘玢接了班。“(大有)十五年,刘䶮挂了,五十四岁,被封为天皇大帝,庙号高祖,葬在康陵。然后刘玢就上位了。”
刘䶮一共有十九个儿子,但前两个儿子都早早地夭折了。刘玢,又叫洪度,虽然是第三个儿子,但实际上是当时活着的儿子里最大的,按道理应该立为太子,“刘玢,原名洪度,被封为秦王。刘䶮的两个大儿子都死得早,所以接下来就是刘玢了”。不过一开始太子并不是刘玢。刘䶮病重的时候,觉得三儿子秦王刘洪度和四儿子晋王刘弘熙都太嚣张了,担不起大任,而五儿子越王刘弘昌孝顺又谨慎,很得刘䶮的心,就想把刘洪度派到邕州(现在的广西南宁市),刘弘熙镇守住容州(现在的广西容县),立刘弘昌为太子。正好崇文使萧益来看病,刘䶮就和他商量,萧益劝他说,自古以来都是按年龄排顺序的,立长子为太子,要是违背了这个规矩,肯定要乱套。“要是让小的当了太子,大的肯定不服,祸事就这么开始了!”刘䶮一听,就打消了立刘弘昌为太子的念头,最后还是让洪度当了太子,并改名刘玢。
刘玢一上台,就整天不管事,吃喝玩乐,国家越来越弱,社会也乱套了。“刘玢一上台,果然啥也不行。刘䶮刚死,他就找艺人来表演,在宫里喝酒,还让男女裸奔取乐,有时候还穿着黑衣服和女歌手夜里出去逛,跑到老百姓家里去。这么一来,山里海边的盗贼就都冒出来了。有个叫张遇贤的妖人,自称是中天八国王,把循州给攻占了。刘玢就派越王刘弘昌、循王刘弘杲去打他,结果张遇贤把刘弘昌他们围在钱帛馆里,亏了副将万景忻、陈道庠拼死战斗,才护着两位王爷突围跑了。刘玢啥也不管,岭东那边就都乱了。”
光天二年(943)七月,晋王刘弘熙想抢刘玢的皇位,就投其所好,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歌女送给刘玢,让他高兴。刘玢喜欢玩手搏,刘弘熙就让指挥使陈道庠带着武士刘思潮、谭令、林少强、林少良、何昌廷等五个人在晋王府里练手搏,刘玢知道了特别高兴。七月初八,刘玢和各位王爷在长春宫吃饭喝酒,看手搏表演,一直玩到半夜,刘玢喝得大醉。刘弘熙就趁机让陈道庠跟着他到寝宫,把刘玢给杀了。
刘玢当政的时候,是南汉国力最弱的时候。跟他老爸刘䶮比起来,刘玢不仅治国能力差远了,而且还特别荒唐。才当了两年皇帝,二十四岁的刘玢就被杀了,皇位由他弟弟刘弘熙继承。刘弘熙一上台,就改名晟,成了南汉中宗。刘晟杀了哥哥刘玢自己当了皇帝,为了稳固地位,就开始大开杀戒,“刘晟,原名洪熙,被封为晋王。他杀了刘玢之后,就自己当了皇帝,改年号为应乾,让刘弘昌当兵马元帅,管政事,刘弘杲当副元帅,刘思潮等人也都封了功臣。刘晟因为杀了哥哥才上台的,所以心里不踏实,怕大家不服,就更加严厉地执行刑法,想镇住大家。”他不仅杀大臣,连兄弟也不放过:“三年,他杀了弟弟刘洪雅,还有刘思潮等五个人。……五年,他的弟弟刘洪弼、刘洪道、刘洪益、刘洪济、刘洪简、刘洪建、刘洪暐、刘洪昭,同一天都被杀了。”就这么几年,刘家的人都被他杀得差不多了。他又让宦官、宫女来管政事,南汉的国力就越来越弱了。乾和十六年(958),刘晟去世,才三十九岁。
刘晟死后,他大儿子刘鋹接了班。刘鋹这家伙,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啥也不管,把政事都交给宦官龚澄枢和那个女侍中卢琼仙他们了,连宫女都能当官,其他官员都成了摆设。“刘鋹,原名继兴,被封为卫王。刘晟一死,他就以长子的身份继位了,改年号为大宝。刘晟这人性格刚烈,疑心重,不信任下面的大臣,就只信他那些宠爱的宦官、宫女啥的。”刘鋹觉得大臣们都有家室,会先考虑自己家的利益,所以他就只信宦官,大臣们要想被重用,得先自宫,结果宦官人数一度多到爆炸,有两万人那么多!“他觉得大臣们都有家室,会顾着子孙,不能尽心尽力,只有宦官亲近可靠,所以就把政事交给龚澄枢、陈延寿这些宦官了,大臣们想被重用,都得先自宫。”刘鋹还特别宠爱一个波斯女子,两人在后宫玩得不亦乐乎,他给那女的起名叫“媚猪”,自己则自称“萧闲大夫”,根本不管政事。后来更是把政事交给一个叫樊胡子的女巫,连龚澄枢和卢琼仙都得听她的,政局乱得一塌糊涂。“刘鋹就在后宫和波斯女她们瞎胡闹,都不出来管事了。陈延寿又引荐了女巫樊胡子,说她身上有玉皇降临。刘鋹就在内殿设了个帐篷,摆上宝贝,樊胡子戴着远游冠,穿着紫霞裾,坐在帐篷里预测吉凶,还叫刘鋹太子皇帝,国事都由她决定,卢琼仙、龚澄枢他们都争着依附她。”
刘鋹是南汉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南汉政权已经摇摇欲坠了,因为他太昏庸无能,南汉最终就灭亡了。
总的来说,南汉统治时期,刘隐和刘䶮(他俩是南汉的开国皇帝和第二代皇帝,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的老大)在地方社会动乱的时候还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维持了岭南社会的稳定,但之后的皇帝大多昏庸无能,社会生活又重新陷入混乱,最后就被北宋给灭了。
一、南汉与楚在广西的较量
唐朝不行了之后,南方的两大势力南汉和楚就开始长时间“抢地盘”了。唐光化三年(900)冬天,楚国往南逼得紧,静江节度使刘士政立马反击,让副使陈可琦带兵守全义岭(现在广西全州县),还派兵去秦城(现在广西桂林市附近)声援。
那时候,马楚比刘士政强多了。围了一段时间后,马殷的军队用计占了秦城,接着围桂州(现在广西桂林市),逼刘士政投降。之后,桂州、宜州(现在广西宜州市)、严州(现在广西来宾市附近)、柳州(现在广西柳州市)、蒙州(现在广西蒙山县)等全被楚国占了。这是马楚政权进广西的开始。马殷让李琼当桂州刺史,不久又让他当桂管观察使。
至此,广西北部都成了楚国的地盘。楚和南汉的边界也接上了,南汉和楚的较量正式开始。
后梁开平四年(910)春天,刘隐让他弟弟刘陟攻高州(现在广东茂名市),但南汉输了,又调兵攻容州(现在广西容县),也败了。那年,高州、容州都并入楚国。这时候,楚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围攻南汉,占了不少地盘。但南汉很快就反击了。次年(911)冬天,南汉刘岩(就是刘陪)派兵占了韶州(现在广东韶关市),刺史廖爽逃到楚国。当月南汉又占了容管(现在广西容县附近)和高州。
这一仗,南汉稳固了广西南部的统治,有效防止了楚国进一步蚕食南汉的地盘,真正形成了楚和南汉对峙的局面。
大有九年(936),南汉政权稳住阵脚后试图反击,刘岩派将领孙德威攻打楚的蒙州、桂州,但遇到楚兵抵抗就退兵了。
乾和六年(948)十二月,楚国内讧,势力削弱,南汉看到反击的机会。南汉派吴珣、吴怀恩领兵占了贺州(现在广西贺州市),然后在城外设陷阱,上面用竹捕、薄土轻盖。楚兵来攻城时,都掉进陷阱里,死了很多人。南汉军队乘胜攻击昭州(现在广西平乐县)。吴珣又领兵攻入桂州境内,直到全州(现在广西全州县),大肆掠夺。
乾和九年(951)春天,郭威称帝,改元广顺,国号周,史称“后周”。同年冬十一月,南汉以吴怀恩为西北招讨使,积极策划攻打楚国。那时,楚王弟马希隐在桂州坐镇,密召蒙州刺史许可琼领兵来桂州支援。许可琼怕南汉逼进,急忙弃蒙州奔桂州。南汉吴怀恩领兵占了蒙州,并进兵桂州境内。不久,南汉兵临桂州城下,楚马希隐和许可琼逃到全州。南汉军队随即占领桂州。接着吴怀恩又用计直取宜州、连州(现在广东连州市)、梧州(现在广西梧州市)、严州、富州(现在广西钟山县附近)、昭州、柳州、龚州(现在广西平南县)、象州(现在广西象州县)等。至此,南汉占领广西全境。
总的来说,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和楚在广西的争夺中,先属楚后属南汉的有融州(现在广西融水县)、昭州、宜州、桂州、贺州、梧州、蒙州、严州、富州、柳州、象州。南汉建立后就受其控制的有容州、邕州(现在广西南宁市)、藤州(现在广西藤县)、自州(不详)、廉州(现在广西合浦县)、钦州(现在广西钦州市)、横州(现在广西横县)、宾州(现在广西宾阳县)、河州(不详)、郁林州(现在广西玉林市)。
二、南汉和楚争夺地盘
南汉刚开始管广西那会儿,还挺像样的,建了学校,培养人才,按照唐朝的规矩来办事,也努力发展经济,对佛教推广也是下了血本。但与此同时,南汉政治上可是靠狠招儿治国的。特别是到后来,老百姓稍微犯点事儿,就得受“烧煮剥剔、刀山剑树”这些残忍的酷刑,或者直接让罪人去和老虎、大象打架。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税,比如邕州(现在广西南宁市)的老百姓进城,每人都要交一钱,进出城门都得交钱,生活真是苦不堪言啊。
五代十国那会儿,广西成了楚和南汉长期争抢的地盘,好多州县都战乱不断,政治特别不稳定,社会秩序也乱糟糟的,社会经济被搞得一塌糊涂,老百姓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南汉大宝十三年(970),北宋派潭州(现在湖南长沙市)防御使潘美来打南汉。刘鋹一看北宋大军来了,就急急忙忙地准备应战。北宋大军一路往南打,势如破竹,连着拿下了昭州(现在广西平乐县)、桂州(现在广西桂林市)、连州(现在广东连州市)、贺州(现在广西贺州市)等地方。刘鋹还暗自庆幸呢,心想这几个州本来就是湖南的,宋军占了这几个州应该就不会再往南打了吧。结果他猜错了,北宋军队根本没停,继续往南打,直逼广州。刘鋹一次又一次地派使者去求和,都被拒绝了,最后连他弟弟祥王保兴都派去求和了,还是被拒。
龚澄枢这些人就给刘鋹出主意,说宋军南下就是想抢南汉的财宝,咱们把财宝都烧了,他们什么也得不到,自然就退兵了。刘鋹一听,就把各种珠宝装了十几条船,准备逃到海里去,还放火把城里不能带走的珍宝都烧了。结果他还没逃呢,宦官就偷偷把船开走了,刘鋹没地方跑了,只好投降,南汉就这么灭了。
从唐天祐元年(904)刘隐、刘䶮兄弟当清海军节度使开始算起,到宋开宝四年(971)结束,南汉一共经历了五代帝王,六十七年,就这么完了。
来源:思恩府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