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张翠山为何要选择自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0 13:48 1

摘要:张翠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重要人物,重要到什么地步呢?如果我们只看前九回,几乎可以把张翠山当成男一号来看,因为除了前面三回,后面的故事都是围绕着张翠山展开的。也难怪会有人说,金庸先生在写《倚天屠龙记》时换了好几个主角,因为从前十回的脉络来看,开始是围绕着张三丰

张翠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重要人物,重要到什么地步呢?如果我们只看前九回,几乎可以把张翠山当成男一号来看,因为除了前面三回,后面的故事都是围绕着张翠山展开的。也难怪会有人说,金庸先生在写《倚天屠龙记》时换了好几个主角,因为从前十回的脉络来看,开始是围绕着张三丰和郭襄来写的,很容易让人误会小说会以张三丰和郭襄为男女主角,结果从第二章结尾时,金庸先生大笔一挥,说张三丰在武当山上的“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于是张三丰和郭襄的故事就此结束,接着第三回到第十回,故事基本上是围绕张翠山来写的,而且按照金庸先生以往小说的套路,张翠山出场的时间也不算早了,再加上殷素素的邪教妖女的身份,读者若是把张翠山和殷素素看成男女主角也没有丝毫的违和感。直到张翠山和殷素素双双自杀,我们才发现原来真正的男主是他们的儿子张无忌。当年若不是侠客君早在看小说之前就已经看过电视剧了,还真会误会张翠山和殷素素是男女主角,而且侠客君有同学就直接觉得这部小说写得太无趣了,主角出场太晚了。

张翠山的自杀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之一,由此张无忌作为男主正式登场。可是我们仔细看张翠山当时所处的情境,如果他不自杀,来武当山上闹事的江湖中人也不能怎样。毕竟武当派出现了俞岱岩认出殷素素是当年伤自己的凶手之一这个小插曲,但是武当上下全力保张翠山这是肯定的,真武七截阵少一个人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开始武当和山上的江湖中人已经约定七对七,不会出现群殴的情况,那么一阵定输赢,赢的就是武当派。张翠山这时候自尽,其实就是他自己过不了他自己内心这一关。

张翠山的性格底色是正直、重情义且极富道德感。作为武当七侠之一,他自幼受张三丰教诲,秉持侠义之道,对是非善恶有着极为清晰的判断。这种道德洁癖使得他在面对伦理困境时,往往选择以极端方式维护内心的原则。他与殷素素的结合本身便是一场道德与情感的博弈——殷素素是天鹰教教主之女,出身“邪教”,而武当派是名门正派,二人的结合在江湖中本就不被看好。张翠山能够冲破门户之见与殷素素结合,说明他并非迂腐之人,但他内心始终存在一种对“正邪之分”的焦虑。这种焦虑在冰火岛那种与世隔绝的地方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回到中原后就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他心理崩溃的伏笔。

直接触发张翠山自杀的导火索是俞岱岩中毒的真相揭露。当张翠山得知爱妻殷素素是当年下毒伤害俞岱岩的凶手时,内心的道德信仰瞬间崩塌。作为侠义之士,张翠山是十分看重武当七侠的兄弟情,而最亲密的人却是伤自己三哥的凶手(虽然我们都知道导致俞岱岩残疾的是金刚门,但是江湖中人看重的并非胜败,俞岱岩若非中毒在先即使最终也保护不了屠龙刀,轰轰烈烈战死也不负武当七侠之名),这个真象直接击溃了他的心理防线:对妻子的爱和对正义的坚守无法两全,这种撕裂感让张翠山陷入了存在主义式的绝望。

从家庭伦理角度看,张翠山对张无忌的父爱反而加速了他的自杀决定。作为一个父亲,张翠山深知自己死后孩子将面临何等险境,但依然选择这条绝路,恰恰说明他当时的绝望已超越了对生存的本能渴望。他或许认为,自己活着只会给武当派和张无忌带来更多耻辱和危险——一个道德污点无法抹去的父亲,不如一个以死明志的侠客更能保护孩子的未来。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实则是父爱的另一种极端表达。同时,他与殷素素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也值得玩味。在自杀前,他并未责怪妻子,而是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承担一切罪责,这既是对妻子的变相保护,也是一种情感上的自我惩罚。

张翠山之死彻底改变了小说的走向:张三丰痛失爱徒、张无忌失去双亲、武当派与天鹰教的矛盾激化,这些都为后续的江湖纷争埋下伏笔。张翠山的悲剧在于,他是一个太过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无法接受世界和人性的复杂面貌。他不能像张无忌后来那样理解“正邪之间”的灰色地带,也不能像张三丰那样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因此选择自尽也就成了必然。

诸君以为何如呢?

来源:侠客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