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2018年华为早已用行动证明如何对付特朗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0 13:04 1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中,科技竞争实际上和政治、外交、军事竞争一样,都是大国博弈的核心战场,而一个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发展水平,同样代表了这个国家对高科技产业的重视和整体动员能力。

在全球化浪潮中,科技竞争实际上和政治、外交、军事竞争一样,都是大国博弈的核心战场,而一个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发展水平,同样代表了这个国家对高科技产业的重视和整体动员能力。

自中国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尖端技术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差不多用20年时间走完了欧美国家50年的发展道路,引发了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的高度敌视和警惕。

1987年,任正非以2.1万元注册资本在深圳创立华为,初期代理销售用户交换机(PBX)。后来因供应商断供,公司被迫转向自主研发,推出BH03小型交换机,开启通信设备制造之路‌。

2000年后,华为加速海外拓展,在瑞典设立首个海外研发中心,业务覆盖欧洲、中东、非洲等地,海外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

随后,华为又聚焦3G/4G技术研发,推出无线基站和光传输设备,与沃达丰等国际运营商合作,逐步奠定其全球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地位‌。

华为顶着各种压力一路走来

自2008年华为首次尝试并购美国3COM公司受阻以来,美国政府就以“国家安全”为名,对华为展开了一场横跨17年的系统性打压。

这场围剿不仅改变了全球通信产业链格局,更催生出一家中国企业在极限压力下实现技术自主与生态重构的中国样本。

这里必须明确的是,美国对华为的压制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基于技术霸权、市场垄断和地缘政治考量的复合型战略,其核心目的在于遏制中国的全面崛起。

如果说之前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打压还有些遮遮掩掩的话,那么特朗普首次担任总统后的2018年成为美国打响“华为围剿战”的关键转折点。

彼时的特朗普作为政治素人,手头上没有什么可用的成熟政治班子,结果在其女婿库什纳等人的网罗之下,拉拢了一批包括非著名网络写手纳瓦罗,反华特工头目蓬佩奥、华尔街商人威尔比·罗斯等对华鹰派人士。

懂王异军突起

在这帮卧龙凤雏的恭维(忽悠)下,特朗普班子开始偏执而荒谬地认为,全世界都欠美国的,中国欠得尤其多,为此,只有持续对华强硬,才能让美国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那么美国应该怎么做呢?总共分为三步:第一步,肢解中国的所有高科技企业,粉碎中国的产业升级科技进步之路;第二步,要求中国只能从美国采购先进技术,而且由美国张口漫天要价;第三步,逼迫中国逐步消除所有的贸易逆差,让中国成为美国产品的倾销市场。

对中兴的围剿只不过是开胃菜,尝到了甜头的美国人野心膨胀,终于开始向规模体量更大的华为下手。

继2018年勒索中兴得手,暴赚23亿美元(约146亿人民币)之后,美国商务部几乎是毫不迟疑地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其采购美国企业的芯片、软件和技术服务,直接切断其高端芯片供应链‌,打算重演“中兴危机”。

相比于中兴,当时华为的营业额(2017年6036亿)是中兴的近6倍,员工人数是其3倍多,更像是个合格的对手,对美国的威胁性也比中兴更高。

美国的发展思路就是制造对手

这一禁令发布后,台湾的半导体巨头台积电、韩国三星等代工厂纷纷响应,加入对华为的围剿,并全面停止为华为生产麒麟系列处理器,使得华为的手机市场份额从全球第一暴跌至第六位‌。

而且美国对付华为的手段根本不讲武德,并非靠企业和企业之间正常的商业竞争,而是上升到了用国家机器对付一家民营企业的层面。

在通信设备领域,美国通过《国防授权法案》明确禁止联邦机构及承包商使用华为设备,并施压盟友要求共同抵制。

这一次,是澳大利亚率先宣布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英国、日本紧随其后拆除既有的华为设备,导致华为海外5G订单损失超百亿美元‌。

这种无耻卑劣的手段不啻肆无忌惮地掀桌开干:我就是耍流氓了,看你能拿我怎么样?

只能笑对

眼看这样的打击都没能使华为屈服,2020年美国再次升级制裁措施,限制使用美国技术的企业向华为供应芯片,甚至禁止谷歌向华为手机提供GMS服务,想要通过斩草除根的办法直接威胁其终端业务生存‌。

将法律武器化是美国打压的第三重手段。2019年,美国司法部以“窃取商业秘密”、“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要求”等23项罪名起诉华为,并操纵加拿大扣押孟晚舟作为谈判筹码‌。

这就是令国人深恶痛绝的“长臂管辖”手段,这种手段不仅针对华为企业,更通过《云法案》强制要求全球科技公司向美国政府提交数据,形成对华为的全方位遏制‌。

2020年时,华为回复了一张伤痕累累的苏制老式轰炸机图片,上书: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下写: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面对美国一手制造的芯片断供危机,华为并没有屈服,而是启动了被称为“备胎计划”的极限生存模式。

就是这张了

通过芯片堆叠技术,华为公司将两颗14nm制程芯片性能提升至7nm水平,于2023年推出搭载麒麟9000S的Mate 60 Pro,实现7nm芯片国产化突破‌。

当然,这样的成就并非靠华为单打独斗取得,受到国家重点支持的中芯国际同步建成12nm非美技术产线,覆盖从光刻胶到蚀刻机的28个关键环节,使华为手机核心部件国产化率突破90%‌。

在软件生态层面,鸿蒙操作系统成为破局关键。这款耗时十年研发的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2024年全球用户突破10亿,超越iOS成为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

为突破美国和西方的工业软件封锁,华为联合中望软件研发国产EDA工具,将14nm芯片设计效率提升40%,从而开始摆脱对Synopsys的依赖‌。

不同于其他依靠美国技术和零部件的企业,华为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长期巨额投入在此刻逐步显现价值。

位于青浦练秋湖的华为研发中心

从2014年至2024年,华为在研发投入领域累计投资达1.24万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升至20.8%,在5G、光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专利申请量保持全球第一‌。

当“去美国化”成为必选项,华为开启供应链垂直整合。通过哈勃科技投资150家半导体企业,覆盖离子注入机、光刻胶等“卡脖子”环节,建成28nm以上制程非美技术链‌。

在终端市场,则实施“1+8+N”战略,以手机为核心连接平板、智能汽车等设备,折叠屏手机市占率达52%,自研UTG玻璃打破三星垄断‌。

面对美国政府的咄咄逼人,华为同步展开法律反击与舆论战,2019年在德克萨斯州法院起诉《国防授权法案》违宪,指控其违背“三权分立”原则;

继2019年起诉美国政府入侵华为服务器之后,2020年,再就FCC禁止乡村运营商采购华为设备提起行政诉讼,以美国法律武器反击美式霸权‌。

2019年开始华为不断起诉美国政府

在2018年-2020年的三年内,作为华为灵魂人物的任正非接受全球媒体采访超300次,以“唐僧念经”般的策略反复传递技术透明理念,重塑国际舆论认知‌。

地缘布局上,华为转向亚非拉新兴市场。在巴西建成首个海外5G工厂,为非洲54国铺设光纤网络,联合俄罗斯开发极地通信技术,形成“西方坚守、东方崛起”的新格局‌。

2024年,华为企业业务营收首超消费者业务,MetaERP系统替代甲骨文,保障全球170个国家业务连续性‌。

华为的突围揭示出后全球化时代的技术生存法则:核心技术自主化决定生死,生态重构能力关乎存亡。为此,华为通过RISC-V架构打破ARM垄断,昇腾AI芯片适配Open R1开源框架,自主独立地重塑全球技术标准体系‌。

这种“非对称竞争”策略,使得美国的技术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成熟——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率突破70%,较2018年提升55个百分点‌。

永不屈服

任正非“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的战略思维,自他亲手创立公司以来就一步步地塑造出独特的企业韧性文化。

当孟晚舟在加拿大法庭说出“我不怕死,也绝不会让华为蒙羞”时,标志着任正非留下的这种精神图腾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大国科技博弈中的文化符号‌。

美国对华为的围堵,本质是守成大国对新兴技术体系的恐惧。但当制裁反而催生出更强大的对手时,这种打压已演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华为用17年时间证明:技术霸权的围墙终将被自主创新的洪流冲垮,而真正的科技生命力,永远蕴藏在持续攀登技术高峰的执着之中。这场较量没有终点,唯有创新者的脚步永不停歇。

来源:每日一段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