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 00 后,已经开始痛风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0 12:36 1

摘要: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成年人群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为 11.1%,2018 年上升到了 14.0%。其中,男性患病率从 19.3% 上升到 24.4%;女性患病率从 2.8% 上升到 3.6%。

又是一个「世界痛风日」。

打开社交平台搜索,00 后的小王指着自己的脚问「这里痛是不是痛风」、做完入职体检的小李拿着高得吓人的尿酸指标回想自己至今二十余载的人生究竟吃过些什么、一米八几的小赵痛到走不了路被几个朋友抬进急诊……

一向被当成「老年病」的痛风,已经开始找上年轻人。

3 年来患病率大幅增长

青年人成主力军

中国疾控中心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公布了 2015 年和 2018 年两次全国横断面调查的结果[1],三年期间,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出现惊人增长。

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成年人群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为 11.1%,2018 年上升到了 14.0%。其中,男性患病率从 19.3% 上升到 24.4%;女性患病率从 2.8% 上升到 3.6%。

其中,18~29岁人群患病率最高,为 32.3%。

2015~16 年和 2018~19 年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特征分析

图源:参考资料 1

一项在北京某二甲医院进行的研究表明,在 2013~2016 年收治的 342 例痛风患者中,≤35 岁的痛风患者 118 例,比例高达 34.5%。[2]

浙江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黄艳表示,在工作中遇到过最小的患者仅 17 岁,「小朋友本身也比较胖,还在读高中,脚痛得受不了来医院。」

化验单上跟在尿酸后面的「↑」或许还不够引人注目,但痛风发作时「痛」的那一刻,一定让人无法忽视身体给出的呐喊。

痛风的「痛」,来源于体内的尿酸盐沉积。当血尿酸盐浓度升高超过一定饱和度时,就会沉积在关节局部形成尿酸钠晶体,这种晶体持续释放炎症因子,诱发关节局部的炎症反应,引起剧烈疼痛。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7 世纪英国著名内科医生 Thomas Sydenham,他同时也是一位被痛风折磨了 34 年的患者。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让他对痛风的描述被医学界奉为经典:

「凌晨两点,病人突然被剧痛惊醒。脱臼一般的疼痛先是从大脚趾袭来,然后在脚踝、小腿、关节之间游移不定。病人颤抖着,身体轻微发热。疼痛随着时间愈演愈烈,直到最后他连衣服的重量都难以承受,更别说一个人在房间里走动时产生的震动了。」

社交平台上,有患者形容痛风发作时:

「最痛的时候脚放那儿不动,有人从旁边走过,带来一阵风,脚就像被锤子砸。」

如果痛风发作多次,仅仅疼痛的时候止痛,而后期不对疾病进行降尿酸治疗,尿酸盐晶体沉积就会形成痛风石。这些「石子」不仅会让沉积的位置肿痛、变形,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溃烂,引发伤口感染,甚至可能压迫神经、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使患者失去正常活动的能力。

晚年患上痛风的英国讽刺漫画家詹姆斯·吉尔雷笔下的「痛风」

让人痛风的

不仅是嘌呤,还有生活方式

降尿酸是治疗痛风的头等大事,高嘌呤食物也就成了患者眼中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图源:图虫创意

但管住口,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嘌呤不仅来自于食物,也是细胞的重要成分,身体每分每秒都有细胞分裂、死亡、新生,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嘌呤被释放、分解、代谢、重组。而多余出来的嘌呤,就经由肝脏代谢,终产物才是尿酸。

人体内的嘌呤,仅有约 20% 来自外部食物,80% 都来自于内源性的身体代谢。

2018 年,一项发表在 BMJ 上的研究通过对 1.6 万名欧洲人群的分析后指出,饮食干预仅能解释 ≤0.3% 的尿酸水平变异,甚至远不如遗传变异所带来的影响(23.9%)。[3]

比起吃多了嘌呤,更值得关注的是生活里被大量摄入的含糖饮料、酒精;不喝水、不运动、一坐一躺就是一整天,熬夜再整一顿高油高盐的小夜宵;又或者是为了追求瘦身、塑性而进行过度健身、节食……

即使管住了入口的嘌呤,没管住其他的生活方式,尿酸还是会一路飙升,直到痛感锤响警铃。

痛到喊救命的患者

和复诊被放鸽子的医生

尽管发作时痛得铭心刻骨,但痛风的控制治疗现状却并不乐观。调查显示,痛风患者中,仅 10%~46% 能够遵循医嘱进行降尿酸治疗,60% 的患者依然存在痛风反复发作并进展加重的情况。

在急性期止痛过后,痛风患者仍然需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规律服药来持续降低尿酸。大多数情况下,痛风的发作次数需要服用降尿酸药物半年后才会明显减少,同时需要持续监测体内尿酸水平。

黄艳说,在门诊常常遇到急性期的患者,约定好的复诊从不按时来。「痛得厉害的时候说『医生救救我』,到了复查时间却不来,下一次又因为痛风再次发作回到门诊。有些患者只有痛的时候才听得进去,不痛就不当回事了。」

患者依从性差,一方面来自被诟病的「低嘌呤饮食」,希望通过减少嘌呤的摄入来控制血尿酸水平。这样苛刻的饮食限制既容易让患者失去耐心、自暴自弃,也有可能引起营养不良,带来其他合并症。

2022 年 6 月,新版 NICE 指南《痛风:诊断和管理》也提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任何特定的饮食可以降低血清尿酸盐水平。建议患者遵循健康、均衡的饮食。[4]

图源:参考资料 4

「如果要做一个比较的话,饮食对于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可能只有不到两成,剩下八成是由自身代谢等内源性因素导致的。」黄艳说,「如果要降低血尿酸水平,最主要还是靠药物治疗。」

放弃低嘌呤饮食也不意味着百无禁忌,更重要的是要重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观念。

在患教中,黄艳依然会强调对于酒精摄入和高果糖摄入的控制。「这与我们的观念并不违背,这些其实都不属于『健康饮食』的范畴。长期低嘌呤饮食下,饮食结构的不平衡其实也算是不健康的饮食。」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2022 )

图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官网

而对年轻人来说,来不及吃饭点个外卖、出去玩奶茶配酒、做不完的工作熬个大夜……生活的高压下,身体的节律被不断打破。

痛风是一张黄牌警告⚠️,如果继续放任不管,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都会找上门来。有研究发现,尿酸每增高 1 mg/dl(大概 60 μmol/L),伴随着糖尿病风险相应增加 20%。

「痛风和其他的慢性病管理道理都是一样的,控制不好,任由疾病发展下去,肯定是有危害的;如果修正生活方式,大多数都能够得到缓解。」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检测血尿酸、定时复诊……对这届年轻人来说,想做一个成熟的大人,管理自己的健康或许就是成年后重要的一课。

可持续的控尿酸饮食

➊ 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加速尿酸排出,白开水、无糖咖啡柠檬水等都可以;

➋ 坚决不碰酒精和含糖饮料;

➌ 不用在意蔬菜类的嘌呤,完全都可以吃;

(每天尽量吃够 500 克)

➍ 海鲜和肉类可以适当摄入,肉蛋鱼禽总量别超过每天 200 克,豆制品也可以吃;

➎ 控制体重,适当运动。

致谢:本文经 浙江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 黄艳 专业审核

参考文献

[1]Zhang M, Zhu X, Wu J, Huang Z, Zhao Z, Zhang X, Xue Y, Wan W, Li C, Zhang W, Wang L, Zhou M, Zou H, Wang L.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Among Chinese Adults: Findings From Two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Cross-Sectional Surveys in 2015-16 and 2018-19. Front Immunol. 2022 Feb 7;12:791983. doi: 10.3389/fimmu.2021.791983

[2]章宏梅.痛风患者发病年轻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1):93+95.

[3]Major T J, Topless R K, Dalbeth N, Merriman T R. Evaluation of the diet wide contribution to serum urate levels: meta-analysis of population based cohorts BMJ 2018; 363 :k3951 doi:10.1136/bmj.k3951

[4]https://www.nice.org.uk/guidance/ng219/chapter/Recommendations#long-term-management-of-gout

[5]李博涵 ,方卫纲 ,沙悦.痛风降尿酸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9,22(7):865-869.

[6]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 (2023 年版)

策划制作

策划:yuu,狄安 | 监制:gyouza & carollero

插图:见图注 |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来源:长寿健康的小妙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