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华后,全智贤很嚣张!道歉?不存在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20:50 3

摘要:当这句台词从全智贤口中说出,她在中国市场积累多年的好感度开始崩塌。

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

当这句台词从全智贤口中说出,她在中国市场积累多年的好感度开始崩塌。

在近期播出的韩剧《暴风圈》第四集中,全智贤饰演的角色抛出这个问题。

随后剧集更是将香港破烂棚户区标注为“中国大连”,搭配暗色滤镜,引发中国观众强烈不满。

风波迅速从影视作品蔓延至商业领域。

路易威登、海蓝之谜、伯爵珠宝等高端品牌纷纷撤下全智贤的代言内容。

业内估算,全智贤在中国市场的商业损失可能超过2亿元。

面对汹涌的舆论,全智贤方面却表现出令人惊讶的轻慢态度。

“中国的活动和代言只是延期,并不是取消。”

全智贤团队这句轻描淡写的回应,彻底点燃了中国观众的怒火。

这位曾靠“千颂伊”圈粉无数的韩剧女神,用傲慢与回避给出了最伤人的答案——

道歉?从来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01

剧情争议:把恶意当剧情,把底线当摆设

《暴风圈》这部由Disney+投资的剧集,开场仅8秒就点燃了中国观众的怒火。

全智贤饰演的总统候选人徐闻柱在讨论国际局势时抛出那个极具误导性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

这句台词迅速在社交媒体传播,被中国网友批评为“对中国形象的污名化”。

有观众尖锐指出,这种说法与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事实严重不符。

争议远不止于此。

剧中标注为“中国大连”的场景,实际是在香港的破旧棚户区拍摄。

还特意使用灰暗滤镜处理,营造出一种落后、压抑的氛围。

选择性展示中国最不堪的一面,这种处理方式让中国观众感到被冒犯。

更令人不满的是,剧中反派角色清一色使用中文,地毯上印着黄色五角星(疑似影射中国国旗)。

甚至有角色用怪腔怪调背李白《将进酒》,把经典诗句念成谐音粗话。

这些细节让人怀疑制作团队是否刻意丑化中国形象。

02

前科累累:三次触线,从来不是无辜者

全智贤此次“塌房”,绝非偶然,而是蓄谋已久的冒犯。

这些操作绝非“剧情需要”,而是精准踩中民族情感底线的恶意设计。

更讽刺的是,全智贤早已成立个人经纪公司,对剧本拥有绝对话语权。

她完全有能力拒绝这些内容,却选择全盘接受并演绎。

这种“明知故犯”,比无心之失更令人不齿。

细看全智贤的过往,对中国市场的“利用式尊重”早有迹可循。

2014年,她因韩国民众炒作“长白山归属”争议,果断与标注“中国长白山”水源地的恒大冰泉解约,只为迎合本土情绪。

2020年客串《王国》时,剧中暗指新冠病毒起源中国,她同样选择沉默以对。

如今第三次触碰底线,全智贤的冷漠并非突然变脸,而是一贯的投机心态:

需要中国市场时,她是亲和力十足的代言女王。

涉及立场问题时,便摆出“事不关己”的姿态。

这种“两边捞好处”的套路,终究还是翻了车。

03

市场反应:商业版图的崩塌

中国观众用行动表达了不满。

《暴风圈》在豆瓣的评分从7.1暴跌至4.2,评论区充斥着批评的声音。

这场文化领域的争议很快波及到商业层面。

一场针对全智贤代言的抵制行动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蔓延。

品牌方迅速做出反应。

路易威登和海蓝之谜的官方微博删除了全智贤所有相关内容,伯爵珠宝也悄悄撤下了她的广告。

这些高端品牌在中国市场拥有大量消费者,显然不敢忽视消费者的情绪。

据业内人士透露,全智贤此次风波导致其中国市场商业链条基本断裂,估计违约金和广告撤换成本等损失超过2亿元。

若消息属实,这将是近年来因类似争议导致的最大规模商业损失之一。

04

回应嚣张:避谈争议,只保钱包

面对汹涌的舆论,全智贤及其团队的反应令人失望。

在争议爆发后的关键两周里,全智贤本人始终保持沉默。

她的经纪公司PEACHY Company直到9月23日才做出回应,但内容并非中国观众期待的道歉,而是急于澄清所谓的“事实”。

面对“为何出演辱华剧情”的核心质问,他们绝口不提,反而急于否认代言被取消,坚称:

该广告拍摄是在《暴风圈》公开之前就已经延期,与作品内容和广告拍摄之间并无关联。

这种回应试图将事件轻描淡写,把责任推给“当地原因”或“事先决定”。

他们全然无视争议的核心问题——剧中对中国的片面描绘和错误表述。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全智贤方面否认广告被取消的同时,多个国际品牌正在悄悄撤下她的代言内容。

这番说辞连基本逻辑都站不住脚:

若真与争议无关,为何品牌要连夜清空物料?

为何原定9月25日的广告拍摄会紧急叫停?

事实是,PIAGET伯爵已彻底删除线上广告,海蓝之谜官博找不到任何她的痕迹。

一边是品牌用脚投票切割关系,一边是艺人嘴硬“只是延期”。

全智贤的算盘打得再响,也骗不过观众的眼睛。

这种言行不一的局面,让人不得不质疑其团队的危机处理能力和对中国市场的尊重程度。

05

历史背景:限韩令阴影下的选择

这并非韩流明星第一次在中国市场引发争议。

2016年后的“限韩令”曾一度使韩流在中国市场遇冷,而全智贤曾是“限韩令”后恢复发展的受益者。

通过《来自星星的你》等作品,全智贤在中国积累了极高的人气,被称为“韩流女神”。

她使用过的产品都会“售罄”,足见其在中国的影响力。

正因如此,许多观众认为全智贤作为在中国拥有大量粉丝的公众人物,理应对剧本内容保持审慎态度。

然而,她选择了参与这部有争议的剧集,并在风波爆发后保持沉默。

此次事件也折射出跨国文化交流中的敏感神经。

中国观众对尊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任何可能抹黑中国形象的内容都持零容忍态度。

在这种背景下,全智贤团队的应对方式显得尤为不合时宜。

品牌方的切割行动仍在继续。

路易威登、海蓝之谜和伯爵等高端品牌已经撤下全智贤的广告内容,而更多中国本土品牌很可能跟进。

尽管全智贤团队声称广告只是“延期”而非“取消”,但市场反应告诉我们另一种故事:

跨国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尊重,任何轻视观众情感和尊严的行为,都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06

市场表态:顶流特权,在尊严面前归零

从张娜拉到如今的全智贤,无数案例早已证明:中国市场欢迎尊重者,绝不纵容傲慢者。

此次风波中,品牌方的行动比任何声明都有力——海蓝之谜删博、伯爵清物料、科沃斯划清合作期限......

更值得深思的是舆论反差:

中国网友集体抵制的是“辱华行为”,韩网却有声音喊“演员无辜”“中国上纲上线”。

但正如网友所言:你可以不表态,但默认就是立场。

全智贤关闭海外社交账号评论区、专注控评的操作,已然给出了答案。

全智贤或许还在期待“风头过后再捞金”,但她忘了:

民族情感从来不是可以拖延的“小事”,中国市场也从来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备胎”。

代言可以说“延期”,但观众的信任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续期”。

这场风波的结局早已注定:

那个曾被追捧的“韩剧女神”正在褪色,而“不尊重中国者必被市场抛弃”的法则,永远不会失效。

全智贤会不会道歉?答案已经写在品牌撤下的物料里,写在观众的抵制声中——不存在的。

来源:平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