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正值春耕关键期,兴义市抢抓晴好天气持续、气温稳步回升的有利条件,全面铺开生姜播种工作。各个种植基地通过推广无人机种植、机械化开沟等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种植效率与品质双提升。今年,全市生姜种植面积预计达6万亩以上。
当前正值春耕关键期,兴义市抢抓晴好天气持续、气温稳步回升的有利条件,全面铺开生姜播种工作。各个种植基地通过推广无人机种植、机械化开沟等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种植效率与品质双提升。今年,全市生姜种植面积预计达6万亩以上。
在万屯镇盘新村春耕现场,工作人员操控着手中的遥控器,将姜种、肥料等定点投放到非道路通达的零散地块。通过“空中走廊”运输模式,有效破解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盘新村生姜种植基地用无人机将姜种、肥料等定点投放
万屯镇生姜种植户杨小赞说:“我们租的地块属于农户分散地块,有些面积小、不通公路。一台无人机能替代20人一天的搬运量,能供应50个人种植使用的物资。姜种和肥料能精准送达指定地点,操作非常轻松方便。”
由于看中兴义市适合种植生姜的气候和海拔条件,来自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杨小赞和两位合伙人今年到万屯镇流转土地发展270亩生姜产业。
盘新村生姜基地种植忙
“兴义生姜的知名度高,市场行情稳定,销路不愁。从江西、湖南等地来收购的老板多得很,种植好的生姜根本不愁卖。”种植户杨小赞说。
今年,万屯镇因地制宜推进生姜产业发展,计划在盘新村、贡新村、万屯村、下坝村等村种植生姜面积约4000亩。通过引导种植大户开展规模化种植,形成集中连片、高效管理的产业格局。同时,当地政府积极搭建服务保障平台,为种植大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盘新村生姜种植忙(航拍)
万屯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大将介绍说:“我们积极向种植户宣传政策性保险和特色险,为农作物提供保障。在种植过程中提供技术服务,也引导农户增施有机肥和农家肥,进一步提升生姜产量和品质。”
邓波正操作开沟机进行标准化作业
在则戎镇卧戛村,生姜种植大户邓波正操作开沟机进行标准化作业。随着一道道沟渠成型,村民们有序开展施肥、播种、覆土等种植工序。
则戎镇卧戛村生姜种植户邓波说:“一台开沟机一天能种8亩地,需8到10人才勉强跟得上。机械化种植的沟渠笔直、深度均匀,种植出来的姜形态、产量都高于传统种植。”
今年,卧戛村以“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引进种植大户发展生姜产业,规模化种植吸引了不少种植户前来发展。
邓波(中)和村干部交流
则戎镇卧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志相说:“农户统一将土地流转到我们村级合作社,由我们村级合作社统一流转给种植大户。今年全村共流转土地800亩左右,引来了清水河镇种植大户10余家。”
“我们要选择未种过姜的连片土地。这里的土地比较连片,好管理。我们种植的品种主要是二黄姜品种,这个品种产量高,沿海地区比较畅销。如果行情好、雨水足、产量高,100多亩地可以赚两三百万。”种植户邓波说。
卧戛村生姜种植忙
卧戛村的土地以1200元至1400元流转,全村流转土地收益在100万元左右。同时,800亩生姜从种植到采收的用工量在1万人左右,将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则戎镇卧戛村村民花芸芬说:“有土地租金,每天来务工能赚百把块钱。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对于我们这种在家带娃的村民太好了。”
今年,兴义市生姜种植工作从3月全面启动,预计种植面积在6万亩以上。为保障生姜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地农业部门将针对不同苗期、生长期特性,指导农户把握追肥时机、优化除草工艺,同步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等,通过全程跟踪服务确保生姜优质高产。(作者:李蕊丽 张懿 来源: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兴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