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女星发律师声明!否认与于朦胧坠亡事件相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9:44 1

摘要:“又死一个明星”五个字刚蹦进群里,我手指比脑子快,立刻去搜于朦胧,结果满屏都是血淋淋的“坠楼”动图,配的字一个比一个真。

“又死一个明星”五个字刚蹦进群里,我手指比脑子快,立刻去搜于朦胧,结果满屏都是血淋淋的“坠楼”动图,配的字一个比一个真。

三分钟后,我知道自己被骗了——他活得好好的,可谣言已经跑完了8.2亿次阅读,比他的剧还火。

这回不是简单的P图,是整条生产线:有人写剧本,有人剪视频,有人负责在评论区带节奏,把“陪酒”“潜规则”当佐料,一锅炖。

警方通报说,八个人靠这套把戏四个月薅了120万流量钱,平均每人每月顶我半年工资。

他们才不管宋伊人、程青松们半夜被电话吵醒,看见自己“被死亡”是什么心情,反正号一扔,钱进口袋。

平台也怪机灵,事后三天下架2600条视频,封437个号,像大扫除。

可垃圾是自家垃圾桶爆出来的,早干嘛去了?

热搜说上就上,说撤就撤,开关都在后台,一句“算法背锅”就完事。

网友更绝,一边骂造谣,一边把#宋伊人维权#刷到榜一,顺手再点进新造的“下一个坠楼”词条,流量喂得饱饱,循环播放。

影视公司们终于坐不住,126家凑一起发声明,要搞“快速通道”。

我数了数名单,好几家就是平时买水军刷票房的熟脸,现在反水,场面挺赛博。

但通道真有用吗?

报警回执晒了一张又一张,立案书也公开了,可评论区依旧“无图言吊”,人家只想吃瓜,不想吃瓜皮。

说到底,我们缺的不是通道,是门口那把锁。

实名制喊了十年,后台实得严丝合缝,前台依旧“用户114514”,骂完就跑。

平台靠匿名日活,营销号靠匿名接单,观众靠匿名泄愤,一条链全在阴影里。

哪天能把ID钉在头像旁边,让120万没那么好赚,才算摸到根。

于朦胧没死,可“于朦胧们”已经死了很多次。

下一次弹窗再跳“突发”,我大概还是会点进去,但我先去看警方账号有没有盖章,没有就长按退出,顺手点个举报,哪怕只让那八个人晚赚一块钱,也算我今晚没白熬夜。

谣言的命是流量,我的命是别再被当傻子。

来源:三口一个月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