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玩音响的乐趣就在一个“玩”字,如果不想折腾只愿意好好听音乐,弄一套耐听顺心的组合也很好,但发烧友往往不甘寂寞,很少有人能与一套音响“白头偕老”。广州力高音响代理美国柏思Pass功放后,负责人刘先生一直担心过去几年其他代理商疏于宣传,让发烧友忽略了这一“物美价平
原创 赖英智 新音响New Audiophile
玩音响的乐趣就在一个“玩”字,如果不想折腾只愿意好好听音乐,弄一套耐听顺心的组合也很好,但发烧友往往不甘寂寞,很少有人能与一套音响“白头偕老”。广州力高音响代理美国柏思Pass功放后,负责人刘先生一直担心过去几年其他代理商疏于宣传,让发烧友忽略了这一“物美价平”的好产品,所以让经验丰富的Jacky阿杰尽量变着花样玩,这次我们就听听用二套Pass后级搭配ATC SCM-150SE被动版音箱。
尽管新一代的ATC音箱在高音延伸与亮度方面做了很大改良,不会有旧款产品音色较暗的现象,但我们仍希望ATC的高音更华丽鲜艳,低音的速度更爽朗敏捷,而中音的醇厚饱满又保持不变。阿杰搭配的组合包括美国Playback Designs的MPS-6 CD/串流播放机、MPD-6译码器,中间还有一部MPD-X数字串流处理器组成的音源。
前级是三件式电源分体的Pass XP-32,为什么是三件式设计?设计者把左、右声道放大线路独立在分离的机箱,排除任何可能产生的串音干扰,影响音像凝聚的清晰度,就像单声道后级那样。电源与操控线路又独立一箱,3个Avel Lindbergs环形变压器与多组稳压线路让左右声道、控制线路都分别供电。新世代的Pass前级变压器线圈绕组以Mu钼金属屏蔽作为隔磁与抗静电,然后抽真空再灌入Epoxy环氧树脂以提供良好的阻尼,工作时更安静。Pass认为前级最好不要关机,随时处于最佳声音状态,但在环保呼声中这样会遭到批评,所以XP-32加入了电源开关,Pass仍旧强调XP-32前级可以“永不关机”。
XP-32音量控制是0.5dB一级,更能精准设定想要的音量大小,特别的是除了主音量控制外,左右声道还有个小旋钮,让XP-32的二组输出可分别调整大小,对双功放系统来说太好用了!放大线路部分XP-32 为直接交连(无电容器影响声音)架构,使用配对的东芝FET作为输入级,输出级则是MOSFET,这些都是Pass在Toshiba停产之前大量购入的零件,现在可说是有钱也买不到的珍品。
XP-32由前一代XP-30前级改良而来,算是小改款,同样是工程师Wayne Colburn主导设计。XP-30前级(2011年推出)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又花了更长时间改款为XP-32前级(2021年推出),改款目的是要获得更低的噪音(XP-32讯噪比是惊人的-150dB),更低的失真率(
后级部分用了二部XA-160.8甲类单声道后级推中高音;二部X600.8甲乙类后级推低音,透过略有差异的声音风格让ATC SCM-150SE音箱潜力尽量释放。双功放推动Bi-Amp这种想法并不新鲜,其目的是让用家在自己的空间里、自己的系统搭配下,以自己的耳朵调配出最理想的声音。没有错,双功放推动往往可以让比较清瘦的低音补回来,更重要的是透过改变低频段与中高频相互之间的量感搭配,使音箱发出独特美声。
与其他纯甲类功放一样,Pass的XA-160.8(输出甲类160瓦)单声道后级的声音风格偏向圆润宽松,纯甲类功放以音色醇厚自然著称,中频流畅能细腻还原人声和乐器的丰富表情,呈现出类似胆机的三度空间效果。高音延伸自然不夸张,细节丰富而不刺耳;低频量感充沛且富有弹性,即使小音量下也能保持声音的层次感和动态力度。由于功率管全程导通且工作在线性状态,讯号放大过程无交越失真和饱和失真,大音量播放时不乱不吵,音域宽广且控制力强。既然温暖饱满了,纯甲类功放就没那么轻盈利落,没那么迅捷灵敏,更适合用来推动中高音。
低音部分用二部X600.8(输出甲乙类600瓦)后级推动。Pass的功放设计一直都是以甲类为目标,AB类的X系列其施加的偏压也比其他甲乙类功放还高,摸起来温度不低。其实综合Nelson Pass的设计理念,可以发现焦点集中在二处,一处是极简的放大级数(只有二级),另一处则是施加高工作偏压(也就是工作电流)。极简的目的是要减少失真,施加高工作偏压的目的也是减少失真。甲类放大是不管有没有音乐讯号输入,只要开机,线路上就持续施加一定的电流(工作偏压)随时都处于高耗电中。
但甲类的电能转换效率较低,想要获得大功率输出,付出的代价往往很高。Pass的X系列其实就是保留单端思维,但施加的偏压较低,改以超对称(输出级为平衡架构)来替代,主要用意在于保持接近甲类的声音风格又提供大功率输出。拿X系列与XA系列相比,甲乙类的X系列表情更活泼一些,动态起伏更鲜明一些,冲击力与速度也爽朗明快一些,用来推低音比XA系列更合适。
二套Pass后级虽然分属不同系列,输出功率大小有别,但增益应该差不多,XP-32前级的二组输出音量不需要特别调整。二套功放的玩法有甚么好处?我认为双功放Bi-Amp所获得的效益远超过更换昂贵线材,因为线材是被动元件,功放却是主动元件。更换线材就如同更换汽车的轮胎与避震悬吊系统,而更换功放却像加装涡轮增压与改造发动机的汽缸,前者只会觉得更舒适;后者则带来充沛力量与优越加速度,两种感受是截然不同然的。两套功放分工合作将讯号直接送达不同喇叭单元,工作更轻松,失真更低,真正可以做到“二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因为要找一部十项全能,从低频到高频均表现优异的功放必定相当昂贵,还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二套“物美价平”的Pass后级反而是比较划算的投资。
扬声器因内含喇叭单元及分音器,而分音器内又有电阻、电容与电感等元件,所以负载特性相当复杂,不同频率有不同的阻抗特性。尤其较低频段,由于单元运动幅度比较大,音圈切割磁场后引起很大的反电动势,一般功放遭遇极低阻抗、电容效应与强大反电动势时,轻者导致失真,严重时还会因不稳定而引起高频振荡。所以一些难推的“大食”音箱如果搭配不当,就会觉得高频吵杂尖锐刺耳、声音太干不够丰润饱满。二套功放分别推动中高音与低音,驱动的难度自然降低许多,尤其是最难驱动的低音独立由一部后级驱动,可以保有纯净无染的高/中频,又可以获得饱满结实的低频段,功放甚至不用大电流、低输出阻抗以及低负反馈设计,也能获得比单一部昂贵功放更好的效果。
双功放玩法看起来简单,跃跃欲试的朋友请先注意一些条件:
●为了怕引起震荡情形,前级功放或CD机必须要有二组输出功能,而且内部不是并联方式,必须二组都有放大功能,这在比较新的产品上一般都会具备。如果前级或CD机没有双输出,用Y型插等进行并连分接,对讯号会有很多损耗,并不推荐。
●最好二部功放的增益值相同(不是功率相同),这样才不会产生音量上的差异。我们可以自己测量功放的增益值,得准备一个万用电表与一张有固定频率输出的测试CD。用CD机播出一个固定频率的讯号,再以电表量测后级喇叭输出端子的输出电压值,为方便计算的缘故,我们调整前级音量旋纽使得输出电压为1V。固定输出电压后,再回头以电表测量前级讯号输出端的电压值,得出数值后,将后级的电压除以前级的输出电压,便可以得出后级的增益值为多少。如果双功放系统中二部都是合并功放,增益值就不需要考虑,因为随时可以调整。万一使用二部不同后级增益各不相同呢?这时就必须在其中一部功放前面,串上可变电阻或加上一部前级连接(主动或被动均可),作为调整之用,这次使用的Pass XP-32前级就能提供二组输出分别调整音量的功能。
●最好二部功放的输入阻抗不要差距过多。当前级或CD机连接二部功放时,电流会往较低阻抗的地方流动,使得拥有较高输入阻抗的一方电流量减少,造成所负责驱动的单元声音变得很小。通常输入阻抗在规格表上都有记载,若是不知道输入阻抗数值,可将讯号线连接至后级功放的输入端,再将电表开至电阻档量测讯号线端,便可得到输入阻抗的值,虽不是很精确但仍可以作参考之用。
●最好推动低音的功放输出功率稍大一点。低音单元需要更大的电流量来驱动与控制,负责的功放负载会较大,输出电压变得低一些,对部分驱动力不足的功放可能会造成问题,尤其是在大动态音乐时,小功率功放对付的低音很可能会“缩水”。原则上小功率推中高音,大功率推低音就没错。或者说,当使用双功放Bi-Amp推动时,只要空间条件许可,不妨将低音的音量略微加大,这样更容易获得金字塔型的平衡听感 。
●再来是相位的确定。只用一部功放时不太需要注意功放的相位问题,双功放却有可能相位不同,尤其是二部胆机一起工作。如果家里有示波器,将讯号输入功放后,再将功放喇叭端子与示波器的输入端连结,示波器便能显示出二部功放的波形,是否相位一致便一目了然。若是二部功放彼此反相,将其中一部的喇叭线正负端反接便可以解决。多数发烧友没有这项设备,可利用某些的测试CD中的相位测试功能,也可以检测出相位是否正确。
●音色匹配。从理论上来说,用音色甜美的功放(如小胆机)推中高音,用力气大的晶体功放推低音,岂不鱼与熊掌兼得?别忘了这只是理论,前面提到的增益值、阻抗、功率等条件都要考虑,一切妥当自然可以尝试看看。以前在力高音响用KR Audio胆机推ATC的中高音,用Playback的巨无霸后级推低音,线条感、细节、通透度都很理想,这次用二部Pass后级搭配更和谐对味。在双功放技巧中,使用二部相同的功放驱动,是属于比较简单且省事的方式。但若想得到更高的音质享受,二台不同需求的功放却可能创造更多奇迹,虽然麻烦一些,推荐发烧友可以一试。
●最后就是高低音量感调配的原则。第一,人声与小提琴声在大音量下听起来不能刺耳。第二,低频段量感听起来要够沈够弹性,而且要有收放自如的控制力与速度感。第三,整体声音要有扎实稳固的平衡感。调整时当然得用各式各样的音乐内容,最后还应该以钢琴来总验收。钢琴的音域很广,可说涵盖了音响的所有频域,假若觉得有些频段声音很强,有些很弱,那表示高、中、低频段量感不平衡;万一低音键没有权威感、规模感,那就表示低频段不够扎实;或是中音键、高音键没有光泽与甜味,那就表示中高频段的量感不是很恰当;要是钢琴的触键质感钝钝的、糊糊的,就可能是低频段量感太多;假若觉得琴键弹下去之后泛音不够丰富,那也表示高中频段的量感不恰当。
当把二部功放的音量调整到适当的平衡感之后将会发现,瞬态反应变快了,空间感与音场变大了,层次感远近分明,定位感很清楚,声音细节也多起来了,呈现在眼前的是豁然开朗的景象。只用一部功放时,我们只能透过移动摆位、更换线材等方式改变声音,而以双功放来调整高音与低音的量感时,好像烹调食物要放多少调味料?什么样的火候?我们都可以自己决定,经由微妙的搭配让食物发出最高的美味。我们不可能为了听音响而换房子、不能为了听音乐而大兴土木、不能买到与自己的空间和器材搭配完美的音箱时,双功放Bi-Amp玩法也许另一种灵丹妙药。
来源:新音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