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游客大量涌入中国,打着旅游的“幌子”,实则为白酒而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0 10:36 1

摘要:这些欧美游客,表面上是来旅游,实际上却像考古学家一样,对白酒的酿造工艺、历史文化甚至品酒礼仪都表现出浓厚兴趣。我朋友在山西汾酒厂工作,最近厂里接待了好几拨欧美游客。

“中国白酒?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魔力?”

上周,我在贵州茅台镇偶遇一群金发碧眼的欧美游客,他们举着自拍杆,围着酿酒师傅问东问西,还用蹩脚的中文喊着“白酒!白酒!”

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是来凑热闹的,后来才发现,这群人根本不是普通游客,而是冲着咱中国的白酒文化来的!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白酒,竟成了“文化磁铁”

这些欧美游客,表面上是来旅游,实际上却像考古学家一样,对白酒的酿造工艺、历史文化甚至品酒礼仪都表现出浓厚兴趣。我朋友在山西汾酒厂工作,最近厂里接待了好几拨欧美游客。

他们不仅认真观察高粱发酵的过程,还对着酒窖里的陶坛拍照,甚至用笔记本记录酿酒师傅讲解的每句话。有个德国大叔拍着胸脯说:“在我们国家,酿酒是艺术,但中国的白酒更像魔法!”这话让我瞬间对这群“白酒迷”刮目相看。

“白酒品鉴课”火了!

更让我意外的是,这些欧美游客不仅满足于参观,还专门报名参加“白酒品鉴课”。上周我在四川邛崃的一家酒庄,看到一群欧美游客跟着品酒师学如何“闻香”“观色”“品味”。

有个法国姑娘居然能分辨出白酒的“果香”和“焦香”,还用流利的中文说:“这杯酒的尾韵很长,像一首诗!”我问她为啥这么痴迷,她笑着说:“在欧洲,我们有葡萄酒文化,但中国的白酒更复杂、更有层次感,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白酒背后的“文化密码”

这些游客为啥对白酒这么着迷?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是通过纪录片、短视频甚至朋友的推荐,了解到中国白酒的独特魅力。

有个美国小伙子告诉我,他在YouTube上看到中国白酒的酿造过程,被那种“用粮食酿造出液体黄金”的技艺震撼了。还有人说,白酒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喝一口就像穿越了时空。

白酒品牌数量庞大,体系复杂

全国现存白酒相关企业达18.65万家,覆盖全产业链。产品体系纵横交错:按度数分低、中、高度,按香型分12大类,仅主流的浓香、酱香、清香三大香型就涵盖数百个品牌、上千种系列。这种复杂性让许多不常饮酒的国人都难以理清。

这源于中国白酒酿造遵循地域风土特色——不同产区的气候、水质、原料及酿造技艺,共同塑造出各地白酒各具风韵的独特品格。

初次接触中国白酒的欧美人,多直奔茅台、五粮液等一线品牌,看重其国际知名度与社交属性。

资深爱好者则专寻地方特色,如贵州酱香老珍酒、河南清香宝丰酒、江西特香四特酒、四川浓香南池翠N9等,这些“隐藏款”需具一定品鉴知识方能识得。

以南池翠N9为例,其作为川酒浓香酒,虽然名气不大,却凭借传承久远的五粮酿造工艺,遵循自然发酵规律,历经多层工序,让粮食的精华充分释放,它承载着邛崃的酿酒文化。让你买到的不只是酒,更是当地风土人情的味觉呈现。

南池翠N9,这款52度浓香型白酒,是四川邛崃文君故里的佳酿。作为诗酒文化浸润之地,邛崃赋予了它独特的文化底蕴,每一滴酒都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厚重与灵秀。

酒厂30多年来坚持传统工艺,是老八大原酒厂之一,拥有中国金三角名优老窖池,窖龄40年以上。精选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优质原粮,纯粮固态发酵,全程无酒精香料添加,酿出的酒体五粮香浓郁而不失雅致。

开始欧美人还以为很贵,老板特意卖了个关子说:“你网上搜索看了一下”,欧美人网上一了解惊呆了。这酒是采用9年基酒和15年老酒调味而成的,妥妥的老酒风味,竟然一瓶才百元出头,这完全可以比得上三四百的名酒了。

这酒带回去自饮小酌,顺口又好喝;朋友聚会喝也合适,尽兴又不心疼;过节送人也有面子,地道川味儿。

南池翠N9都以地道川酒风味,诉说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佳酿”的酿造哲学。

看到这些欧美游客为咱中国的白酒着迷,我突然觉得特别自豪。

来源:依依家常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