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季度经济成绩单揭晓,居民"钱袋子"排名暗藏新趋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首季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79元,同比名义增长5.5%。在这场收入排位赛中,东部沿海继续领跑,中西部黑马频现,一场区域经济格局的深度变革正在上演。
一季度经济成绩单揭晓,居民"钱袋子"排名暗藏新趋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首季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79元,同比名义增长5.5%。在这场收入排位赛中,东部沿海继续领跑,中西部黑马频现,一场区域经济格局的深度变革正在上演。
### 一、头部阵营"2万俱乐部"扩容在即
上海以25766元稳居榜首,首都北京以23606元紧随其后。值得关注的是,浙江以22477元的亮眼表现首次突破2.2万元大关,与沪京构成稳定的"第一梯队"。三地高收入背后,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强力支撑——上海张江的AI芯片研发、北京中关村的数字经济、杭州的直播电商生态,正源源不断创造高附加值岗位。
在长三角腹地,江苏以18934元稳坐第四把交椅,其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贡献了全省85%的规上工业营收。天津作为北方经济重镇,以18305元守住第五名,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功不可没。
### 二、中西部逆袭:万元俱乐部新增四川
今年最大亮点当属四川省首度跻身万元阵营,10021元的成绩单背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持续发力。更令人瞩目的是,安徽、湖北等中部省份正以"科创+制造"双轮驱动改写收入格局。安徽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集成电路产能激增47.4%,带动从业人员五年暴增407万,增幅全国第一。
西北地区的陕西同样表现抢眼,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大关,带动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达55.3%。这些数据印证着中西部不再单纯承接产业转移,而是通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 三、城乡差距缩小背后的结构之变
从4.9%的城镇增速到6.2%的农村增幅,0.7个百分点的差值折射出乡村振兴的深层变革。在浙江,农村电商带动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9.8%;在山东,乡村旅游让农民端起"生态饭碗";湖南的智慧农业示范区里,手机已成为新农具。这些新业态正在重塑收入分配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15个万元省份中,重庆、辽宁等老工业基地通过智能化改造重焕生机。重庆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后,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两年增长34%;辽宁的工业机器人产量激增81%,技术工人薪资水平水涨船高。
### 四、收入增长密码: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当安徽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五年激增29.8%,当陕西集成电路工程师年薪突破30万元,这些信号揭示着收入增长动力之变。统计显示,15个万元省份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平均达38%,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人才年薪中位数达26万元;在武汉光谷,5G工程师起薪已是传统制造业的2.3倍。
这场收入排位赛不仅是数字的较量,更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从东部创新策源地到中西部产业新高地,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创造,每个跃动的数字都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当四川加入万元俱乐部,当安徽跑出"芯"速度,中国经济的多点开花格局已然成型。未来,随着科技创新持续赋能,更多省份将在收入版图上实现精彩跨越。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