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现个怪现象,那些总抱怨“没机会”“没贵人”的人,往往混得最差。
发现个怪现象,那些总抱怨“没机会”“没贵人”的人,往往混得最差。
他们宁可相信“寒门难出贵子”的毒鸡汤,也不愿承认:困住自己的,可能不是穷家薄业,而是那张总爱说“我就这样”的倔嘴。
我见过太多人把“不会来事”当优点。
同事聚餐,他低头刷手机;领导递话,他装聋作哑;朋友帮忙,他觉得理所当然。
时间久了,谁还愿意带他玩?
机会就像公交车,你连手都不伸,司机凭什么为你停?
有人反驳:“我就是实在,学不会那些弯弯绕。”
可为人处事哪是让你当“笑面虎”?
不过是多句“谢谢”,少点计较;多份主动,少些抱怨。
就像种地,你天天骂土地贫瘠,却不肯施肥浇水,哪来的好收成?
说到底,为人处事不是让你讨好所有人,而是学会把“我”字放小,把“我们”放大。
你尊重别人三分,别人自会还你七分;你总端着架子,谁愿意凑上来闻味儿?
穷不可怕,怕的是心穷——穷得只剩“自尊”,穷得拒绝成长。
记住:机会从来不是等来的,是靠自己“处”出来的。
1、牢记这3条处事铁律,没人能算计你!
第一,定位不清,活该被拿捏
“我到底该装清高还是放架子?”这是职场新人最常纠结的问题。
我有个表妹刚进公司时,总摆着“我是来学东西,不是来讨好谁”的架势。
同事约下午茶她不去,领导开玩笑她不接,结果三个月过去,连打印机卡纸都没人愿意教她修。
后来她师傅看不下去了,直接点破:“你要当苦行僧,就别羡慕别人有资源;你要想混下去,就先把‘生人勿近’的牌子摘了!”
这就像去菜市场砍价——你穿得西装革履拎着爱马仕,摊主敢开价100;你穿着拖鞋拎着环保袋,人家可能主动说“算了算了,20拿走”。
定位不是让你装,而是让你清楚:你要什么,就得付出对应的代价。
想当“清高派”?那就把专业做到极致,让所有人求着你合作;
想当“接地气”?那就主动递根烟、夸句“姐你今天口红真好看”。
最怕的是今天想当仙人,明天又想接地气,最后落得个“四不像”。
记住,清高要清高到底,接地气要接得彻底,最怕的是半吊子——既够不着天,又踩不实地。
第二,谈钱不伤感情
“咱们这么熟,提钱多见外啊!”——这句话,是职场最大的陷阱。
小琳曾帮同事做PPT,对方说“改天请你吃饭”。
结果三个月过去,饭没吃着,小琳倒成了免费劳动力。
直到有次她委婉提了句“最近加班多,可能没时间帮忙”,对方立刻翻脸:“不就做个PPT吗?至于这么计较?”
后来我教她:“下次直接说‘我这人实在,帮小忙可以,但得请杯奶茶’。”
果然,对方再也没找过她——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善意,但所有人都会尊重你的底线。
更扎心的是,靠感情维系的关系,往往最脆弱。
我有个亲戚,借给发小10万买房,说好两年还。
结果五年过去,对方不仅没还,还理直气壮:“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你差这点钱?”
最后亲戚不得不打官司,两人彻底反目。
很多人啊,你和他谈钱,他觉得你现实;你不和他谈钱,他觉得你傻。
第三,你越狠,世界越温柔
“为什么我总被欺负?”这是我收到最多的私信问题。
答案很简单:你让世界知道,欺负你没代价。
小王曾被老员工使唤:“小王,帮我取个快递/倒杯水/做个表。”
他总笑着说“好”,结果对方变本加厉。
直到有次他板着脸说:“张哥,我这会儿正赶方案,您自己取吧。”
对方愣了一下,居然真的自己去了——原来,他一直以为小王“好说话”是“好欺负”。
记住:你对待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世界对待你的温度。
2、朋友相处,得有点“小心思”
都盼着交到真心朋友,可朋友多了,相处也得讲究点策略,不能一碗水端平,不然最后可能吃力不讨好。
朋友得分类,这可不是功利,而是为了更高效地维护关系。
有的人能在事业上拉你一把,给你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有的人是休闲好伙伴,能陪你钓鱼、爬山,享受惬意时光;还有的人,平时就一起打打麻将,乐呵乐呵。
把朋友分好类,心里有数,精力分配才合理。
对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大价值的朋友,得多花心思维护。
平时多联系,逢年过节问候一声,有空约着聚聚。
就像种树,平时多浇水施肥,树才能茁壮成长。
要是平时不闻不问,等遇到困难才想起人家,谁愿意帮你呢?
要是对所有朋友都一视同仁,看似公平公正,实则大错特错。
你想想,真遇到麻烦,老张可能会犯嘀咕:“为啥你不找老刘,偏来找我?”
时间久了,朋友心里难免有想法,关系也会慢慢变淡。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厚此薄彼,让重要的人感受到特殊对待。
这可不是虚伪,而是懂得珍惜和经营。
对值得的人多付出,关系自然越来越好,遇到困难也有人愿意拉你一把。
那些觉得公平公正就是优秀品质的人,往往在相处中碰得头破血流。
来源:李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