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十大著名作家及代表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0 02:23 1

摘要:本名管谟业,男,中国当代作家,中共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莫言本名管谟业,男,中国当代作家,中共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6年,他辍学回乡放牧牛羊。1973年8月,作为农民合同工到高密县第五棉油厂工作。1976年2月,参军,曾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等职。1978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展露文学天赋。1984年9月,考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5年,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在文坛引起轰动。1987年,《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莫言担任编剧。1988年,《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同年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酒国》。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丰乳肥臀》。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檀香刑》。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四十一炮》。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生死疲劳》。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蛙》。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6年,当选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副主席。2019年11月,与王振共同创刊《两块砖墨讯》。2020年7月31日,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2021年4月14日,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2024年3月11日,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以文学的故乡与他乡为主题展开对话。同年12月,获第19届·2024爱心奖。余华

余华,汉族,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嘉兴人,祖籍山东高唐,澳门城市大学荣誉博士,澳门城市大学教授,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

1962年,余华迁至嘉兴市海盐县。1973年,开始阅读各类小说,尤爱长篇。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到大字报,对其后续作品的语言暴力有深刻影响。1977年,高考落榜,进入卫生院担任牙医,后因想进文化馆尝试写作。1983年,发表处女作《第一宿舍》,标志他正式进入文坛。1987年,发表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随后进入创作高峰期,陆续发表《一九八六年》等多部中短篇作品,其中《现实一种》等作品对暴力的渲染震动文坛,自此开始确立其在中国先锋作家中的地位。1991年,余华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1992年,发表作品《活着》,在先锋作家中脱颖而出。1995年,发表长篇作品《许三观卖血记》,再一次震动中国文坛。1998年,开始主写散文和随笔;同年,凭借《活着》获得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4年,被授予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21年至2022年,参加《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我在岛屿读书》等节目,在新领域创新和探索。

余华是中国当代先锋派文学代表,打破了传统的语言运用方式,采用错位时空等手法,用血腥暴力反映人生痛苦。余华发表众多影响世界文坛的作品,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在全球出版发售,凭借这些作品获得俄罗斯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最佳外语作品奖等奖项。

贾平凹

贾平凹(jiǎ píng wā),本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中国当代作家,第九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1971年,19岁的他第一次正式向报社投稿。1973年8月,和同学冯有源合作的革命故事《一双袜子》在《群众艺术》发表,署名贾平凹,自此开始沿用这个笔名。1974年,贾平凹发表了第一篇他自认为是真正意义的作品。1980年,调到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月刊任编辑,此时的创作偏重于对社会弊端的揭露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1983年,撰写了中篇小说《商州初录》,作品借鉴了中国的方志、游记、话本小说的表现手法。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废都》,讲述杜撰的叫西京的都市,一个文化人与三位女性的故事,但这部作品曾遭到批判。1997年,凭借《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秦腔》,该作品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而后贾平凹笔耕不辍,陆续出版了《带灯》《老生》《古炉》《山本》等小说。2019年,获颁人文社“荣誉作家”奖牌。2024年4月,贾平凹的作品《河山传》获《当代》长篇小说论坛2023年度长篇五佳作品。

光明网曾描述贾平凹,他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贾平凹是当代中国持续写作的重要象征。他三十多年的写作历史,连同他不同凡响的创造力,自成一家的语言风范,富有争议的探索精神,成了当代文学稳步前行的缩影。

刘慈欣

刘慈欣,男,汉族,1963年6月23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和十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兼职副主席、阳泉市作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主席、阳泉市文联名誉主席、刘慈欣文学院终身名誉院长。

刘慈欣在山西阳泉长大。1981年6月,从阳泉市第一中学毕业。1981年,考入华北水利学院水电专业。1985年,大学毕业后,在山西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1999年6月,发表处女作《鲸歌》。随后陆续发表《微观尽头》等作品,蝉联1999年至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他的创作进入了井喷期。2011年,《三体3:死神永生》获得《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2017年6月25日,《三体3:死神永生》获得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2018年11月8日,获得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2019年2月5日,作品改编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上映;8月,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100名人榜荣誉榜单;9月23日,长篇小说《三体》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23年6月14日,《梦之海》阵容官宣,刘慈欣担任监制。

刘慈欣被誉为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三体三部曲”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陈忠实

陈忠实(1942年8月3日—2016年4月29日),出生于陕西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西蒋村,中国当代作家。

1959—1962年,在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上学。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11月—1978年7月,任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毛西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发表短篇小说《接班以后》。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完成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同年,出版文集《陈忠实自选集》。1985年7月—1993年4月,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1986年,完成中篇小说《四妹子》。1991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到老白杨树背后去》。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白鹿原》。1993年4月—1996年12月,任陕西省作协主席。1997年,凭借《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2001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发表短篇小说《李十三推磨》;同年,《李十三推磨》获2007年茅台杯人民文学奖。201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白鹿原纪事》。

2016年4月29日7时40分,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3岁。

余秋雨

余秋雨,男,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浙江省慈溪市)。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作家、理论家、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

1968年,余秋雨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76年,出版论著《读一篇新发现的鲁迅佚文》。1983年,出版论著《戏剧理论史稿》。1987年,出版论著《艺术创造工程》。1991年7月,开始系统考察中国文化的重要遗址。1992年,出版散文集《文化苦旅》。1995年,出版散文集《山居笔记》。2000年,散文集《千年一叹》《千禧之旅》出版。2004年,散文集《笛声何处》出版。2005年,出版论著《艺术创造论》。2008年9月,“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成立。2012年,出版散文集《何谓文化》。2013年,改写完成《吾家小史》。2014年4月,《余秋雨学术六卷》出版;同年,长篇小说《冰河》出版。2015年4月,长篇小说《空岛》出版。2016年1月,文集《余秋雨散文》出版。2017年6月,散文集《泥步修行》《门孔》出版。2019年4月,散文集《雨夜短文》、文集《中国文化课》出版。

1984年,余秋雨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1987年,余秋雨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余秋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1994年,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获得台湾白金作家奖。2016年11月,被选为世界余氏宗亲会名誉会长。

王朔

王朔,满族,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国当代男作家、编剧。

1965—1969年,在北京翠微小学读书。1976年,从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毕业。1977年,进入解放军海军。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1983年,开始尝试经商。1984年,发表了中篇小说《空中小姐》。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7年,发表中篇小说《顽主》。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同年,策划与编辑的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上映。1992年,发表中篇小说《过把瘾就死》。1993年,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无人喝彩》上映。1994年,参与创办好梦影视创作公司、时事文化咨询公司。1997年,改编自《你不是一个俗人》的喜剧电影《甲方乙方》上映。2006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看上去很美》上映。2010年,合作参与电影《非诚勿扰2》。2013年,参与电影《私人订制》的编剧创作。2016年,担任电影《记得少年那首歌1969》的艺术指导。2021年11月5日,电影《不老奇事》上映,王朔担任编剧。2022年8月12日,王朔新书《起初·纪年》开始预售。

刘震云

刘震云,1958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中国男作家、编剧,新乡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到《农民日报》工作;同年,刘震云开始文学创作。1987年,连续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塔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的作品,引起强烈反响。他的代表作《塔铺》也获得了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1年,发表了首篇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开始追求新的创作境界。2009年,刘震云出版了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书籍一经出版,就占据各大畅销榜单,刘震云也凭借着此书一举拿下2011年的茅盾文学奖,该书也被读者称为“中国版《百年孤独》”。2016年,获得埃及文化最高荣誉奖。2017年,在第23届卡萨布兰卡国际书展上,刘震云被摩洛哥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最高荣誉奖”。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2018年4月13日,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以表彰其作品在法文世界产生的影响。

2024年11月21日,在河南省文联第九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刘震云当选河南省文联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并同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王小波

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男,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

路遥

路遥(1949年12月2日—1992年11月17日),男,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继续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该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风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笔下的人物,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1991年,路遥因此而获得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2019年9月23日,《平凡的世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19年9月25日,路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