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古韵新姿与经济引擎的碰撞之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8:53 1

摘要:当千年运河的波光掠过燃灯塔的檐角,当鸿蒙系统的代码与月亮河小镇的烟火气隔空对话,当张家湾设计小镇迎来一位位T台精灵,城市副中心——这座浸润着古韵的土地,正以惊艳的姿态翻开发展新篇章。

当千年运河的波光掠过燃灯塔的檐角,当鸿蒙系统的代码与月亮河小镇的烟火气隔空对话,当张家湾设计小镇迎来一位位T台精灵,城市副中心——这座浸润着古韵的土地,正以惊艳的姿态翻开发展新篇章。

昨天,记者在“媒体走进副中心”集中采访活动中循着古韵与新姿的碰撞,解码在副中心的发展蓝图上,关于成长、关于融合、关于未来的崭新时代答卷。

五河交汇处商务区化身龙头首选

站在运河商务区的邮储大厦高层向外望去,五河交汇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北运河、通惠河、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在此相融,水城交融的画卷徐徐展开。这座大厦本身亦是现代科技的缩影,作为全国首家应用鸿蒙系统的银行,高效与创新在此悄然运转。

转身向西,“三庙一塔”静静矗立于千年运河畔,儒释道三庙与燃灯塔相映成趣,历史文脉与现代商务区仅一步之遥。不远处,西海子公园中藏着一片“莫奈花园”,四季花景与水影交织,宛如一幅流动的印象派油画。

运河商务区风景与功能毫不割裂。金融楼宇间穿插着滨水步道、屋顶花园与时尚市集,人们可在会议间隙漫步通惠河绿道,午后于西海子泛舟,傍晚在千荷泻露桥看落日熔金。这里既是国家级绿色金融平台的承载地,也是文旅商融合的都市会客厅——水韵、古塔、科技、金融,正共同书写副中心的新篇章。

事实上,运河商务区不仅拥有副中心最现代时尚的城市景观,还是各类政策支持、资源投放的优先保障地,更是各类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的改革试验田,享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区”政策叠加优势,也因此成为了央国企总部及子公司、国际头部机构、国家级技术平台及行业龙头投资置业的首选地,化身副中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目前,这已承接落地了三峡、中建、华兴海安等央国企及子公司,引入了北京绿交所、全国棉花交易中心、北京红木交易中心3家国家级交易平台,集聚了中、农、工、建、邮储等重点金融机构,吸引了普华永道、盈科、伯希和等优质商务服务类企业,推动了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IDC咨询、德威斯特、安耐德私募、渤海租赁等外商投资、国际头部机构落地展业。

眼下,运河商务区的多个产业项目已精彩亮相,运河天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合景泰富、富力等产业和轨道交通平谷线、配套设施瓮城遗址公园等多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温榆河畔的新城金融园区,紫光科技园、金融街园中园等多个产业项目已落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创新基地启动施工建设、轨道交通M101的通州西站、商务园站都在这个区域,均已处于建设阶段。

今年1至8月,运河商务区保持着每个工作日新增10家的企业注册速度。目前,这里已累计注册企业2万余家,占全区企业总数8.48%。按行业分类,已有三峡资本、华夏理财、云锐国际等总部企业23家,北银理财、副中心产业基金等央国企及子公司218家,工、农、中、建、邮储北分、北京银行、农商行等金融企业154家,三峡新能源、仟亿达、随视传媒、阳光人寿保险等上市公司及子公司116家,新译科技、佳华智联等国高新企业120家,小罐茶业、传神等专精特新及子公司企业123家、三峡地质安全院士工作站等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15个。

青砖黛瓦间触摸通州文化脉搏

阳光漫过通惠河河口,给大运河景区内“三庙一塔”的青砖黛瓦镀上了一层暖金。站在入口处一眼望去,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呈“品”字形排布,三座建筑相邻而立,四百余年的和谐共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活。大成殿的飞檐、紫清宫的雕花、圣训亭的斗拱,柔光就像给老建筑披上了一层薄纱。

走进文庙,“状元文化展”里的全息投影正还原古代科举场景,身着长袍的学子们拱手行礼,仿佛穿越时空邀你共读圣贤书;不远处的“北运河非遗传习所”里,AI技术复原的漕运场景生动有趣,船工号子声似在耳畔回响,让人瞬间脑补出当年大运河千帆竞渡的盛景。

最让人震撼的当属燃灯塔。高耸的塔身巍然矗立,古朴的砖木结构尽显岁月痕迹,每面砖雕都精美绝伦。仰望塔身,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历史的温度。站在塔下远眺,京杭大运河的波光与岸边的绿植相映成趣,一枚枚铜铃在光影里轻晃,乾隆笔下“郡城塔景落波尖”的诗意,此刻完美呈现在眼前。抬头看,当年塔顶那棵塔榆已移栽至西海子公园,正在光影里诉说着它历经的数百年岁月。风掠过檐角铜铃,叮当作响,像是老通州在跟每个来访的人,轻声讲着运河边的故事。逛累了,坐在圣训亭旁的石阶上,看风吹过尊经阁的窗棂,听偶尔传来的鸟鸣,这份宁静与惬意,正是参访大运河景区所独有的浪漫。

灯火阑珊时邂逅通州烟火新潮

当夜幕降临,大运河畔的月亮河小镇瞬间被点亮,灯火璀璨间,满是热闹的烟火气。刚踏入小镇,咖啡厅的暖光、大酒店的明黄、小餐厅的暖橙便映入眼帘,国际品牌的招牌与特色市集的灯笼交相辉映,格外吸睛。

顺着夜市小街往前走,数百个市集摊位如同打开了一个个惊喜盲盒。非遗手作摊位上,匠人正专注地勾勒着运河纹样;原创设计品牌的摊位前,年轻人围着独特的通州主题文创品叽叽喳喳;美食街更是香气四溢,运河风味小吃的咸鲜、甜品的香甜,勾得人味蕾大开。

夜色深沉,驻唱歌手的温柔嗓音伴着晚风传来,台下观众跟着轻声哼唱,孩子们在泡泡和光影里追逐打闹,家长们则坐在露天餐桌旁,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夜景,满是惬意。

偶尔抬头,能看到户外雕塑在灯光下呈现出别样的艺术感。逛累了,找个角落坐下,看往来人群的笑脸,听热闹的谈笑声,才明白为何这里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在这灯火阑珊的小镇里,分明凑成了最鲜活的烟火气,既能感受运河文化的底蕴,又能体验新潮生活的快乐,让人来了就不想走。今天的这里,已经成为了八方来客的“快乐老家”。在这儿,您既能摸到运河文化的根,又能尝到当代生活的甜。

双向奔赴中北服织梦诗意通州

当秋阳照耀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天际线,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的多彩建筑群正以“织造”为笔,在大运河之畔勾勒出时尚与诗意共生的鲜活图景。就在本月,这片曾是工业园区的土地终于正式蜕变为北服新址,并以19万平方米的“城市织补”奇迹,掀开了其在通州办学的崭新篇章。正如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黄克瀛当日所言:“北服在副中心办学是应时而生,北服来到这里也是一场校城之间的双向奔赴。”她解释,北服和副中心都需要发展空间,而北服的到来也给这里带来了时尚等领域资源,如北服所在的张家湾设计小镇,北服就为这里带来了大量设计师和设计资源等。

站在校园门口,暗红色的雕塑如同一位沉默的时光使者,似乎正在与校区内的多彩建筑隔空对话。不远处,学院老师设计的“穿针引线”主题景观正蜿蜒舒展:白色座椅以针线为形,绿树似纽扣点缀其间,让时尚基因从踏入校园的第一步就融入肌理。在这里,每一处景观都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艺术+科技”的生动注脚,就像学院构建的跨学科教育体系,让创意在不经意间生长。

走进校区深处,功能分区的巧思更显匠心。作为北京市2025年“三个100”重点工程,通州校区一期以“时尚艺术科技赋能区”为定位,将艺术类、时尚类学科专业在此集结。时尚传播学院的师生们已率先入驻,未来这里将成为全媒体传播、品牌策划、影像艺术人才的成长摇篮;而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的“艺工融合”特色也将在此延续——那些曾设计过航天员服饰、冬奥会制服的教师团队,正带着“为人民而设计”的理念,在更广阔的场地里培育新的创意。就在学院的教学楼内,一名名学员正在巧手裁衣,一件件时尚新品陆续在她们的手中诞生。在一楼展示空间,名为“运河印象·山水迤梦”的多款服装精品正在模特身上静静展示。这些作品以千年运河的自然意境为灵感,将水波流转与山影朦眬融入当代时装语言。设计通过青绿色系的层叠晕染书写着运河两岸水光激滟的诗意画面。服装造型以飘逸舒展的线条为核心,大量运用荷叶边、褶皱、流苏、苏绣与不对称剪裁等技艺,展示着水波荡漾的柔美动态。

“我们的不少学生都是大一在国内秀场展身姿,大二就能奔赴国外秀场了。”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当日下午,就在北服校园内,一场“2025级表演专业大面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聚光灯骤然点亮,将舞台铺成一条流淌的星河。五人一组,一位位身姿挺拔风姿绰约的学生仿佛霓裳精灵般出现在众人面前。她们踩着韵律分明的节拍,走出摇曳的诗意。一个个转身回眸间,不仅展现着令人惊艳的美学张力,更以专业的肢体语言传递着时尚传播的深层内涵。从肩线的稳定到步幅的把控,从手部姿态的优雅到整体造型的协调,教师们不时提出专业意见,展现着他们育人的匠心。当最后一位模特以定格姿态收尾,这场展演便成了时尚与文化对话的生动注脚。可以想见在不远的将来,这些T台精灵们必然将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更令人期待的是,这片校园从诞生之初就带着“无界”的基因。“目前校区只是起步区,还会再推出更多的产学研空间。”黄克瀛说,未来这里将逐步向社会开放公共空间,如食堂等资源会向社会进行共享,真正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北服与副中心的故事,才刚刚写下最诗意的开篇。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