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的锅灶有千年养生智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8:22 1

摘要:从张仲景“辨证用膳”的古老训诫到街头巷尾氤氲的药膳香气,从医院窗口递出的一碗黄芪当归乌鸡汤到国际舞台上亮相的茯苓糕,这座医圣故里正以一灶一锅,熬煮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健康滋味,一步步将“药食同源”的东方智慧端上百姓餐桌、推向世界食苑。

□记者 安伟 刘广辉 杨璐 实习生 陈俐颖

南阳城东脚下,温凉河畔,东方医哲,福泽后世。作为医圣张仲景的诞生地,南阳正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光彩。

从张仲景“辨证用膳”的古老训诫到街头巷尾氤氲的药膳香气,从医院窗口递出的一碗黄芪当归乌鸡汤到国际舞台上亮相的茯苓糕,这座医圣故里正以一灶一锅,熬煮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健康滋味,一步步将“药食同源”的东方智慧端上百姓餐桌、推向世界食苑。

医圣张仲景雕像 张仲景博物院供图

1800多年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强调了饮食调养的重要性,认为饮食需与身体状况相宜,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张仲景提出“辨证用膳,因人用膳”,即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体质、不同病情的情况下,应采取不同的药膳养生方式。

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阳张仲景健康养生研究院院长刘世恩介绍,《伤寒论》《金匮要略》共记载275首方剂,而食疗方达119首。其中,由纯食材组成的食疗处方有5首,食材与药材组成的药膳处方有114首;食疗方剂型含丸、散、膏、汤、酒等,所治病种涉及内、外、妇、儿各科。

南阳市医圣文化园的中医祖庭 张仲景博物院供图

仲景药膳的发展得益于南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丰富药用植物资源。南阳地处秦岭与淮河南北地理分界线上,伏牛山、桐柏山生态系统良好,产出的中药材共2436种,野生重点品种934种,为药膳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八大宛药’中有4种药食同源药材,包括山茱萸、金银花、唐栀子、桐桔梗。其中,南阳的山茱萸产量占全国70%。”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黄显章介绍。

千百年来,受仲景医学思想熏陶以及丰富的中医药材资源的滋养,南阳人民形成了深厚的养生传统,创造了诸如绿豆百合汤、莲子银耳汤、海带排骨汤、小米红枣汤等民间配方。民间常见的沏鸡蛋茶具有养阴清热的功效,夏天常喝的排骨绿豆汤能补气清热,体现了“药食同源”的生活智慧。

漫步南阳街头,药膳香气弥漫大街小巷,老字号餐馆门口大锅熬煮的羊肉汤里,当归、枸杞等药材与鲜嫩羊肉共舞,成为市民早餐暖胃驱寒的首选;板面浇头里藏着健脾化湿的茯苓白术。这些充满民间智慧的膳食,表明了“药食同源”的理念早已深入医圣故里的市井生活。

仲景书院养生药膳名菜 记者 安伟 摄

坐落于南阳市宛城区医圣文化园内的仲景书院,融合了住宿、餐饮、教育功能,自2023年创立以来,便将中医药文化深度植入空间体验与餐饮服务,其打造的艾草产品主题体验房尤为引人注目:从填充艾草的枕头被褥,到艾草萃取的洗漱用品,整个空间弥漫着安神醒脾的草本香气,让旅客在起居间感受南阳“艾都”的养生精髓。

仲景书院餐厅更以“中药食品化、中餐食疗化、中医生活化”为理念,推出药膳融合菜系,巧妙平衡药理与味觉。比如,酸枣酿鹅肝令酸枣的宁心安神与鹅肝的丰润相得益彰,灵芝脆皮豆腐把灵芝的清香渗入酥脆豆制品。宴饮空间同样蕴含巧思:以山茱萸、辛夷、裕丹参等道地药材命名的主题包间,在就餐时同步传递中医药文化知识。

“我们不只是做药膳,更在打造可体验的中医生活方式。”仲景书院副总经理王红说。

从街头巷尾的百姓药膳,到书院精研的创新佳肴,南阳正以多层次的美食叙事,让千年药香飘入现代人的生活。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在全国率先成立列入政府序列的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将中医药产业列为全市重点产业链之一,锚定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连续举办张仲景医药文化节、艾产业发展大会,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等。南阳的中医药事业春潮涌动,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

药膳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寓医于食”健康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中医药走进现代生活、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载体。南阳市高度重视药膳产业发展,密集出台系列高密度、强实操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强有力的推动态势。

2025年南阳市药膳技能大赛中的药膳 记者 王晓伟 摄

2023年,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与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食疗药膳服务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市中医医疗机构普遍设立“仲景药膳”服务窗口,并将药膳指导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药膳服务进社区、进家庭。目前,南阳市有13家三级中医院设立药膳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和体会到药膳的独特魅力。

2022年,商务、文化旅游等部门联动推出《叫响“南阳美食”品牌实施方案(试行)》,要求深入挖掘南阳药膳传统文化,结合“八大宛药”优势和地方特色饮食习惯,开发一批药膳美食,在康养旅游基地、特色美食片区率先推介。

为规范行业发展,南阳仲景养生药膳协会编制了《养生药膳技术指南(暂行)》,明确药膳必须在中医理论下组方、药膳不能替代药物、原料安全选择等要点,对药膳名称、原料、配方理论等九部分内容及评判标准分别说明。

“希望在政策的带领下,借时代之势,发挥药膳作用,不吹嘘不夸大,契合民众对健康的需求,让更多人吃出质量吃出健康。”刘世恩说。

秉持“传承仲景学术、弘扬中医国粹”理念,南阳市将仲景药膳产业纳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体系一体推进实施,通过仲景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持续输出药膳专业人才,加快构建仲景药膳产业工作机制。

通过制订医疗机构药膳服务标准、设立仲景药膳坊,推广中医食疗药膳服务;成立南阳仲景养生药膳协会,举办仲景养生药膳大赛;开创“药膳+”新业态,将传统膏方浓缩为便携即饮装,加快中药凉茶、固体药膏等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化开发,延伸产业价值链等多渠道探索拓展仲景药膳产业发展空间。

● 在学院

由北京市政府、河南省政府与南阳市政府三方联合共建的仲景书院成为人才培养中心。

通过这一平台,北京及全国的高层次中医药专家定期汇聚南阳,既传承仲景学术,又带动本地药膳、康养、科研、产业一体化发展,使仲景书院迅速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高端人才孵化基地和仲景文化地标。

仲景书院 张仲景博物院供图

● 在医院

“食用后,患者反馈身体轻快、气血更足。”南阳市中医院药膳窗口负责人介绍,药膳主要面向骨伤术后患者、慢性骨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

南阳市中医院在推广药膳方面做了多项工作:设立专门的药膳窗口并提供免费品尝和营养师咨询;定期开展“药膳进社区”健康讲座和体验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药膳科普内容;多科室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药膳建议。

“我们坚信‘药食同源’是中医养生智慧的核心体现。”南阳市中医院刘林枫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药膳科普教育,开发更多简便易做的家常药膳配方,让更多人在家也能轻松做出健康美味的药膳。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秦宇介绍,作为南阳仲景养生药膳协会常务会长单位,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研发和推广药膳方面成效十足:由中医专家根据季节、人群体质等调整药膳配方,营养师把控食材搭配与营养均衡,聘请经验丰富且熟悉药膳烹饪技法的厨师制作菜品;积极投入人员研制药膳糕点、茶饮等,创新推出陈皮红豆大福饼、茯苓黄芪酥、山药山楂酥、酸枣仁百合酥等产品。

医院的药膳窗口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 在企业

作为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仲景药膳产业规模不断增长。

宛西制药设立健康产品制造部,强化药食同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能力,成功开发“仲景养生坊”“仲景百草园”系列膏方制剂、自热炖汤、健康零食和代用茶等产品。河南福森药业依托自产金银花等原料优势,推出“福森源”牌草本凉茶、金银花饮等特色饮品。方林饮片旗下方林健康产业公司创新开发石斛、颐元六珍等康养礼盒,以及红豆薏米、黄芪党参等精装养生茶品。

中药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协同发力,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生态。

9月19日,南阳市医圣文化园内药香四溢,2025年南阳市药膳技能大赛在这里隆重开幕,来自南阳市各医院、高校、餐饮企业、药企等22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展示“药食同源”的千年智慧。

“药膳作为中医药宝库中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内涵的璀璨明珠,深度融合养生理念、食疗功效与人文底蕴。”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崔书克在大赛致辞中表示,南阳作为医圣张仲景的诞生地,要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光彩。

2025年南阳市药膳技能大赛 记者 王晓伟 摄

举办药膳技能大赛是南阳市着力打造“仲景药膳”名片的一项关键举措,旨在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全面提升药膳的研发、制作与服务水平。不久后,河南省首届药膳技能大赛也将落地南阳。

目前,南阳已评选出超百道优秀药膳,其中部分已实现产业化。例如,上善仲景饮子铺已在全国开设数百家门店,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等经典方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这些成果根植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构建的食疗体系,凝聚“药食同源”的东方智慧,不仅奠定了中医营养治疗学基础,也深刻塑造了南阳药膳文化的历史脉络,使其成为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的中华药膳典范。

浓浓烟火气,悠悠中药香。从2022年开始,南阳依托中医药医疗资源优势,创新推出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2025年南阳市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以“弘扬仲景文化,护佑百姓健康”为主题,邀请民众品鉴养生茶饮、辨识中草药、学习养生保健知识,让《伤寒杂病论》的千年智慧焕发时代生机。

从家庭疗疾秘方、节庆文化载体,到产业化、国际化的华丽转型,南阳市将“仲景药膳”凝练为“健康文化符号”。面对全球化,南阳通过“科学重构、产业赋能、文化沉浸”三大路径,推动药膳走向世界,例如茯苓糕等产品成为国际认识中华药膳的窗口。

“因人施膳、辨证用膳,让药膳像茶一样成为世界共享的健康语言”,这不仅是南阳药膳从医圣故里走向全球餐桌的使命,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人类健康共荣的重要力量。

来源:大河健康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