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放军052D型驱逐舰丽水舰执行正常任务时,遭遇台军昆明舰的跟踪监视。这种行为反映出岛内当局试图通过军事举动制造紧张,但中国海军以专业姿态回应,保障了自身权益。
台海地区形势始终牵动人心,中国大陆海军通过常态化巡航,坚定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海洋权益。
2024年2月19日发生在恒春附近海域的对峙事件,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一次典型事例。
解放军052D型驱逐舰丽水舰执行正常任务时,遭遇台军昆明舰的跟踪监视。这种行为反映出岛内当局试图通过军事举动制造紧张,但中国海军以专业姿态回应,保障了自身权益。
丽水舰作为052D型第三批次舰艇,性能在海军序列中位居前列。该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约7000吨,装备有346A型相控阵雷达,探测范围可达数百公里,支持多目标跟踪。
事件中,丽水舰在面对台方广播时,直接卸下主炮炮衣,这是一种标准警戒措施,暴露130毫米舰炮以示决心。
这种举动并非首次,在以往巡航中,中国海军舰艇已多次采用类似方式,确保在潜在冲突中占据主动。
台军昆明舰属于拉斐特级护卫舰,服役于1996年,满载排水量仅约3600吨。其装备雄风-3导弹,射程理论上达400公里,但实际作战中面临多重局限,如缺乏先进变轨能力,难以突破大陆海军的多层防空体系。
昆明舰的997型雷达虽有一定扫描能力,却在覆盖范围和抗干扰性能上落后于丽水舰的系统。这次监视行动中,台方声称丽水舰接近所谓24海里邻接区,并发出驱离警告,但这种概念本身就缺乏国际法依据,因为台湾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舰艇在该海域活动完全合法。
对峙过程中,丽水舰保持稳定航速,舰员通过广播重申中国立场,同时卸下炮衣的操作迅速完成,体现了海军训练的成熟度。
相比早期052C型,052D在垂发系统上优化,能兼容鹰击-21导弹,这种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末段速度高,专为应对大型水面威胁设计。这次事件突显了052D的综合优势,与台方老旧舰艇形成鲜明对比,昆明舰最终选择拉开距离,避免进一步升级。
从海军发展角度看,052D型已建造25艘以上,第三批次在雷达和垂发深度上升级,反隐身能力提升显著。丽水舰的雷达对F-35类目标识别率更高,这得益于算法进步,与前批次相比,效率提高约30%。
这种技术优势确保了丽水舰对周边环境的掌控,台方监视难以形成实质压力。中国海军的体系支撑,包括数据链共享,使丽水舰能与陆基力量联动,形成立体防护。
台军昆明舰的行动暴露了其装备短板,天剑-2导弹射程仅32公里,远不及丽水舰的红旗-9系统200公里范围。在对峙中,昆明舰试图并行跟踪,但机动性不足,丽水舰通过推进器调整轻松维持位置。
这种差距源于台方依赖外部二手舰艇,而中国海军坚持自主研发,052D从2012年首舰昆明舰入列,到如今批量服役,建造周期缩短至18个月,体现了工业实力的跃升。
卸下炮衣的举动,象征中国海军对分裂行为的零容忍。丽水舰的主炮射程40公里,精度高,能快速压制小型目标。
这次对峙与1996年台海危机不同,当时中国海军面对美军航母压力较大,如今鹰击系列导弹普及,射程优势打破了航母神话。丽水舰装备的鹰击-21,通过下放技术,从055型扩展到052D,提升了整体威慑力。
中国海军在台海巡航已形成常态,丽水舰的警戒措施保障了任务顺利进行。台方昆明舰虽有反舰能力,但雄风-3导弹无隐身设计,易被拦截,与丽水舰32枚反舰导弹的火力密度相比,处于劣势。
中国海军的056型轻护舰作为补充,排水量1300吨,成本低廉,鹰击-83导弹射程280公里,双模制导,进一步强化近海防御。
对峙结束后,丽水舰恢复正常巡航,中国海军继续加强周边警戒。 目前,中国海军舰艇服役数量持续增加,如052DM型达州舰于2024年8月入列,参与穿越宫古海峡任务。这类事件促使海军加速更新,054B型首舰漯河舰的服役,进一步提升护卫能力。
台海对峙反映中美博弈,中国海军通过052D等舰艇,维护第一岛链权益。丽水舰的隐身涂层改进,雷达反射截面减小20%,增强生存力。
如今,中国海军双航母编队演练增多,如辽宁舰与山东舰在南海合作。丽水舰的巡航常态化,巩固权益。外部势力干预难度加大,中国海军规模超300艘,质量跃升。
台海和平依赖统一,中国海军通过此类行动,保障国家利益。丽水舰卸下炮衣的举动,体现了维护权益的坚定立场,推动后续巡航规范化。
这次对峙是中国海军实力的体现,台方举动虽制造噪音,但无法改变大局。中国将继续推进海军现代化,守护海洋权益。
来源:罗马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