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的镇原乡村,一幅产业多元、生机盎然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火红的辣椒在地间摇曳生姿,整齐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膘肥体壮的生猪在现代化养殖场内欢快进食……从特色种植到生态养殖,从规模化经营到绿色循环发展,镇原大地上正奏响一曲产
金秋时节的镇原乡村,一幅产业多元、生机盎然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火红的辣椒在地间摇曳生姿,整齐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膘肥体壮的生猪在现代化养殖场内欢快进食……从特色种植到生态养殖,从规模化经营到绿色循环发展,镇原大地上正奏响一曲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交响乐。
眼下,位于中原乡原峰村的高原夏菜辣椒示范点马上要迎来采摘,连片种植的泰系918朝天椒迎风摆动,田间地头已开始涌动着忙碌的气息,农户们正为后续采摘积极做着准备。农户杜文灵便是其中一员,谈及在此务工的收获,他笑着说:“我就是个普通农户,现在每天在这儿干活能挣 100 块,大概能持续干半个多月。这种大规模的种植基地,给我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务工机会,能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心里特别踏实。”
近年来,中原乡巧妙打好“特色种植+规模养殖”组合拳,走出了一条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该高原夏菜辣椒示范点不仅通过规模化种植提升了产量与品质,更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 —— 仅当前筹备采摘阶段,就已吸纳近 20多名本地农户就近务工,按务工周期与日薪计算,每户农户可额外增收 1500 元至 2000 元。同时通过引进企业签订“订单”、提供技术,创新“合作社+庭院经济”模式,基地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热情,不仅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还带动群众利用房前屋后发展“五小产业”。火红的辣椒产业预计可带动务工600余人次,户均增收数千元,成为秋日里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抹亮色”。
秋凉之时,庆阳双盛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中原乡高胜村基地内却温暖如春。标准化猪舍里,自动喂料、饮水、控温、清粪系统有序运转,膘肥体壮的生猪长势喜人。
“我们和正大集团合作,不怕市场波动,今年出栏预计能达到7000头!”合作社负责人李志龙信心满满。合作社创新推行“订单养殖+技术服务+保护价收购”机制,极大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其绿色循环路径:养殖产生的粪污经过干湿分离、发酵等无害化处理,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户还田利用,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提升了土壤肥力,促进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合作社还吸纳88户脱贫户入股分红,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多方共赢.
走进镇原县平泉镇,随处可见产业兴旺、百姓安居的生动图景。近年来,平泉镇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养殖、市场化运营,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位于平泉镇东北部的姚川村,依托洪河川区地理优势,将瓜菜产业打造成为群众增收的“绿色引擎”。全村围绕“品种特色化、产品绿色化、效益最大化”目标,建成4000亩优质瓜菜扩面提质示范片带,其中包括设施日光温室89座、钢架拱棚892座,年种植露地瓜菜4000亩,主要栽培辣椒、西红柿、甜瓜等优质品种。
姚川村坚持“经营本土化”,种植主体全部为本村及周边经验丰富的农户、合作社。“我们牵头推广订单种植、农超对接、电商销售等多元模式,和多家超市达成供货协议,还引进助农主播开展线上推介,销路根本不愁。”同富瓜菜合作社负责人慕亚锋介绍。目前,该村通过“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大户+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年均带动450余人就近务工,务工农户年增收1.5万元以上。
为进一步提升效益,姚川村推广“倒茬轮作、多茬复种”模式,引导农户轮作香瓜、辣椒、西红柿等20余个品种,实现“春提早、夏渡淡、秋延后、冬反季”全年生产,日光温室棚均年收益超3万元,露地瓜菜亩均收益达3000元以上。通过设施大棚“保温改造+旧棚换膜”和耕地质量提升项目,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增强。
来源:镇原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