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说新疆只有大盘鸡和烤馕?瞧见没,吐鲁番的新城西门村可是把“民族团结”玩出了新花样:盖新房、办民宿,还拉着湖南的苗寨老乡互相结对子,村里的葡萄产业搞得风生水起。这年头,民族团结不靠嘴皮子,而是靠一双双勤劳的大手把生活做成了大杂烩。有人感叹:“现在我们像石榴籽一
谁说新疆只有大盘鸡和烤馕?瞧见没,吐鲁番的新城西门村可是把“民族团结”玩出了新花样:盖新房、办民宿,还拉着湖南的苗寨老乡互相结对子,村里的葡萄产业搞得风生水起。这年头,民族团结不靠嘴皮子,而是靠一双双勤劳的大手把生活做成了大杂烩。有人感叹:“现在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真的离不开彼此!”隔壁老王凑过来嚷嚷:“民族团结不是开玩笑,我家的葡萄和阿不拉家的羊肉串都要抱成一团才香嘛!”可问题来了——咱真能一直紧紧抱在一起吗?还是只在新闻里才这么热闹?都说要像石榴籽一样,可石榴吃多了会上火,怎么办?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吐鲁番那地儿真不是浪得虚名。这些年,种葡萄的老乡顶着烈日两耳生风,还不忘和湖南十八洞村的苗寨老哥们唠着嗑做买卖。现在是互联网年代,谁家还没个直播卖葡萄的小主播?一看那收入,比十年前翻了十倍,谁还怀疑“民族大团结”能不能落地?
可光说“紧紧抱在一起”听着热闹,干活才见真章。你随便在村口转一圈,张大爷上了抖音教人打馕饼,阿依古丽也能用普通话和你聊民宿经营经,不来的都落伍了。这现代生活“抱团”方式,哪是哪儿的,不分南北东西。
说到新疆,老百姓最关心啥?不仅白天葡萄架下热闹,还有夜游交河故城的盛况。都说文化要润疆,阿拉新疆人的骨子里就透着股“混搭风”。你家会讲维吾尔语,他家能朗诵唐诗宋词,合着还是得靠国家通用语言,语言通则心灵通,命运通。一个村里二十几个民族,小孩们用普通话喊着“谢谢老师”,大人们一块包饺子烤羊肉串,日子过的真比老北京城胡同还热闹。
再瞄一眼那塔城地区,每家门口挂石榴牌子,石榴一个民族一个号,哪是搞装饰?这不是在提醒大家,别总盯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该抱团就得抱团!就像老父亲叮嘱:“一家人就是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还有件奇妙的事,非遗文化突然火起来了。吐鲁番的葡萄干、和田的玉石、巴音郭楞的馕,就是用老祖宗的手艺,把千年文化揉进咱们现代生活。老张说:“这非遗基地一开起来,连我家孙子都开始学跳民间舞了!”阿依古丽笑着说:“文化就是能把咱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一头是历史长河,一头是现代生活,民族团结就是这样,硬生生把一座座老村变成了创业新据点。
话说回来,现在新疆人才大爆发,啥背景的人都有。高校里藏着一堆“学霸”,工地上一水的“技术控”,各族儿女带着自己的“宝贝”在创新创业路上越走越宽。谁说只有汉族能做电商?维吾尔族、回族的小伙子们也可以直播卖桃子,人人都有机会成“网红创业家”。
别只盯着物质生活,精神家园也在打磨升级。现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活动多到十指数不过来,8万多新疆娃娃暑假游遍祖国各地,收获的可不是几斤几两的风景,更是心里装着一个更辽阔的祖国。有人说:“读书不是为了写作文,是让咱脑子里能装下更大的世界。”这句话可比漫画书还让人乐呵。
其实,新时代新疆的画风变得不一样了。各民族真正拧成一股绳,不只是经济上你帮我、我帮你,更是思想上你有我有,“一家人的事,一块儿扛!”一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能有人觉得这词听着有点高大上,实际上不就是让咱过日子别孤立,互相帮衬、一起涨工资、一起乐呵嘛。
有人杞人忧天:“会不会有一天,石榴籽还会散?”但吐鲁番那刻着千年文明的石窟夜游告诉我们——只要咱懂得这团抱的智慧,懂得文化浸润和心灵交流,石榴籽就不会随风乱飞。这年头,不怕来自五湖四海的差异,只要大家都在这片土地上有根、有心,就没人愿意丢下彼此,各族都是一家亲。
走到新征程口,各族人齐刷刷抱团,不是说着玩玩的。创业的不再缺资金,上学的不怕没有老师,搞文旅的不愁没文化底蕴,各民族都像石榴一样,“红红火火抱成团”。等到日头西斜,葡萄园里传来歌声和羊肉串香味,连天上的云彩都忍不住打一圈“民族团结”的彩虹。
真要谈啥启示?无非是:不管你在哪个角落种地、做买卖、跑创业,只要心里有“石榴籽抱团”的信念,民族大团结就在咱身边不请自来。未来的路长着呢,谁有本事谁能跑得快,但跑得远的,还是得找这个抱团力量。
你觉得“石榴籽”式的团结究竟能撑多久?真能让各族都抱成团、一起拼、一起美满下去?你家会遇到什么样的小团结故事?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浓乐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