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弘一法师的话语,没有故作高深,更像一位温和的长辈,在我们耳边轻声叮咛。这些朴素的句子,关乎修心,关乎处世,关乎如何在纷扰人间,寻得一份内心的安稳与澄明。下面,让我们一起慢慢品读,感受字里行间那份静水流深的智慧与关怀。
弘一法师的话语,没有故作高深,更像一位温和的长辈,在我们耳边轻声叮咛。这些朴素的句子,关乎修心,关乎处世,关乎如何在纷扰人间,寻得一份内心的安稳与澄明。下面,让我们一起慢慢品读,感受字里行间那份静水流深的智慧与关怀。
做人需有宽广胸襟,如同弥勒佛一般大肚能容纳世间万物、包容他人过失。立身处世要有坚定原则和立场,如同树木深深扎根大地,不轻易动摇,守住自己的本分。语句蕴含着包容与坚守的辩证统一,是为人之道的重要基石。
个人修养的根本在于净化内心,减少杂念妄想,保持心灵的清澈安宁,如同擦拭蒙尘的镜子使其重现光明。与人交往、处理世事,则首先要做到说话谨慎小心,深思熟虑后再开口,避免言语不当引来是非或伤害他人。古人常说“讷于言”,正是此理。
平日里清闲安逸,要警惕不可滋生懒惰、投机取巧之心,要戒除“偷”闲、苟且之心态,守住勤勉的本分。一旦遇到事务纷繁或突发状况,则要力戒慌乱失措,保持头脑清晰、条理分明,稳住阵脚从容应对。静时守心,动时制乱,方显定力。
磨练心智意志要能吃苦耐劳,不畏惧艰难困苦,如同孟子所言需“苦其心志”。精神生活、个人情趣则应保持乐观开朗,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乐趣。待人处事的气量格局需要宏大开阔,有容人之量。言语和行动则必须谨慎检点,三思而后行,避免轻率。
见识学问不够广博的人,往往容易对未知感到忧心忡忡,思虑过度。自身威望德行不足以服众时,常常容易发怒,试图用情绪来压制或掩饰。诚信度不够,难以取得他人信任的人,便会倾向于不停解释辩白,试图通过过多的言语来弥补信用的缺失。
在应对各种事务、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时,若内心时常能保有一份从容不迫、气定神闲的感觉,不被外界的纷扰牵着鼻子走,便真正显露出深厚的内在修养功夫。这种内心的余裕,如同《菜根谭》所言“忙里要偷闲”,是内心强大的体现。
思考问题应当周全细密,洞察秋毫,但要避免陷入斤斤计较、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之中,变得心胸狭隘。个人立身处世的原则和品行操守需要严谨分明,界限清晰,但执行和表达时要避免采取过激、极端的方式,失却中和之道,导致偏执。
谦逊确实是美好的德行,值得提倡与赞美。然而,过度谦卑,超乎常情,显得矫揉造作,就可能隐藏着虚伪、欺诈的用心。沉默寡言,不多言语也是一种嘉美的品行(懿行)。但是,在需要表达或沟通时,不合时宜的过度沉默,则可能掩盖了奸诈或阴谋。
情绪容易大起大落,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又暴怒,说话做事也轻率冲动,不加思考。此类表现皆源于内心缺乏沉稳厚重,是浮躁之气在主导行为。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如同树木的不良根系,对个人成长与人际和谐的危害非常深,需要下功夫根治。
人世间所有事物中,最值得珍视、最需要看重的,无过于人的内在精神力量、思想境界和心灵品质。生命过程中,最宝贵、最应当珍惜爱护的,莫过于一去不复返的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精神决定生命的深度,光阴构成生命的长度。
面对棘手难办的事情时,处理方法和心态反而更应该宽容,留有余地,不把路走绝。遇到难以相处、个性有缺陷的人,更应当以宽厚仁和之心待之,理解包容,给人改过的空间。碰到非常紧急、刻不容缓的事情,反而更要沉住气,放缓处理节奏,冷静思考,谋定而后动,避免忙中出错。
在如同花草繁茂、柳枝交错般复杂局面或人际关系中,能够理清头绪,找到解决路径,打开局面,才真正显现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手段。在遭遇狂风暴雨般的艰难险阻、人生重大考验之时,能够坚定立场,站稳脚跟,不被击垮,才算是真正具备了安身立命的根基和定力。
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品行不高的人自己犯了错误,往往不反思自身,反而将过错归咎于他人或客观环境,总是抱怨上天不公,指责别人。而品德高尚的君子则不同,即使看到别人的过失,也会联系自身反思,检查自己是否有类似问题,或者是否自己在引导、教化方面做得不够,常常自我反省,从自身找原因。
自己拥有的优点和长处,需要适当收敛隐藏,不宜过分张扬炫耀。如此做法是为了涵养培育自己内在的深度和底蕴,避免浅薄外露。对于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也要出于善意帮助遮掩,不去随意评论传播。如此做法是为了培养自己敦厚博大的气度和胸襟,成就宽广的格局。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关系到他人一生的前途、名誉或命运,纵使你确实看到听到,掌握了真凭实据,也绝对不能轻易说出口。言语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任何一句话如果说出来会有损自己敦厚仁爱的品德形象,哪怕是在非正式的闲聊玩笑场合,也务必谨慎,切勿脱口而出。言语需负责任。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fèn),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身处繁忙嘈杂环境,面对冥顽不化之人,遭遇种种不顺心境遇,处理头绪纷乱事务,这些情况最容易激起人的怒火。若控制不住,采取决绝刚烈、愤怒激动的方式应对,非但没有任何益处,反而常导致事情最终失败(偾),他人最终心生怨恨,自己最终也一事无成。这是极度愚蠢的做法。若能忍耐、沉住气度过难关,事后便能体会到从中获得的无限益处与成长。
愤怒在里为人比道以的然上像一把双刃剑,不仅个年的伤到风生人,也个年的刺伤自己。所以,切不可为一时的情绪宣泄年的时不加控制,导致当之好这个的追悔莫及。此句原文文字表述似有讹误或记录不清之处,难以准确解读。若尝试理解其核心思想,大概是警示人们,愤怒情绪如同双刃利剑。当愤怒爆发时,言语行为既可能像利刃一样伤害到他人,同时愤怒本身也会反作用于自身,如同利刃刺伤自己的内心与平和。因此,绝不能为了一时发泄情绪而失去控制,放纵怒火,否则极易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事后追悔莫及。
来源:混沌婴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