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县令李超琼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0 06:07 1

摘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清苏州府元和县正堂李”发意大利驻上海领事公文封套,贴蟠龙 2分两枚,销苏州4月30日汉英单线戳,旁盖上海5月1日汉英单线到达戳,另盖“信力已付 勿索勿给"戳。

老信封上故事

晚清县令李超琼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清苏州府元和县正堂李”发意大利驻上海领事公文封套,贴蟠龙 2分两枚,销苏州4月30日汉英单线戳,旁盖上海5月1日汉英单线到达戳,另盖“信力已付 勿索勿给"戳。

【注】1.元和县,原苏州地区旧县名,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与吴县、长洲县同治苏州府城内(今苏州市旧城区)。县境有今苏州市区及吴县东部,北起阳澄湖,东南抵甪直、陈墓、周庄,1912年并入吴县。2.元和县正堂李,即元和知县李超瓊,现简化为李超琼。

图:苏州的“李公堤”

初听到李超琼,估计大家都陌生,但提到苏州金鸡湖中全长1400米唯一的湖中长堤,著名景点李公堤,与他有关,大家就会注意。

李超琼(1847-1909年),字惕夫,又字紫璈,四川合江县人。

李超琼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1847年1月6日),生于四川直隶州合江县东乡中汇支大字湾(今四川合江县白米镇),从小打草放牛,家境还是比较贫寒的。19岁中了秀才,应该说在功名的道路上起步还不太晚。但是从22岁开始,李超琼乡举不中。

李超琼同乡,带有着姻亲关系陈海珊,在他出生那年中举后,历任数县知县,后来还因为平盗有功,升任知府。光绪元年(1875年)升道员,并且参与了关外大东沟善后事宜,可以说是标准的仕途中人。陈海珊对李超琼的处境深表同情,邀请协助他“办理奉天边务”,从而开始了近10年的辽左幕僚生涯。

10年的幕僚生涯,李超琼科举入仕的想法却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到光绪五年(1879年),李超琼第6次参加乡试时,名列276名,终于成为一名举人。这一年,李超琼34岁,距他第一次参加乡试,已经过去了12个年头。但是举人李超琼此后未能再进一步。光绪六年(1880年)和光绪九年(1883年),李超琼两次参加会试落第。38岁的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不可能成为进士了。候补好几年后,终于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当上了常州府溧阳县令——知县李超琼的仕途生涯正式开始了。

此后,李超琼先后在溧阳、元和、阳湖、江阴、无锡、吴县、南汇、上海、长洲做过知县。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任长洲知县,翌年卒于长洲县寓所(今苏州乌鹊桥),享年64岁。

李超琼任官,一直执法严谨,凡暴敛奸邪、徇私枉法、霸占孀妇等恶习均依法惩处。他听讼勤敏、待人诚挚。

对于佃户欠交租粮,他从不轻易鞭笞逼交,这在当时是比较难得的。遇上门吏强行收取售丝木工税收并予拘捕罚款的则予以释放,因生活无着向别人索要钱财的则给以口粮,对于遭火灾而无处可宿者则安排到无忌公所……

因此,历史上李超琼属于好官、廉官。

李超琼著有《石船居古今体诗剩稿》《船石居日记》《草心庐日记》《湖游十日记》《衔恤日记》《北行日记》《京寓日记》等。李超琼也是一位诗人,留下诗作400多首。

附:勤政爱民 修建"李公堤"

光绪十五年(1889年)李超琼调任元和县知县,正遇秋雨成灾,毁坏庄稼,他多次到乡间勘灾。在勘灾中,李超琼了解到金鸡湖由于湖面开阔,湖中心又无岛屿阻拦,一遇风吹,必波涛汹涌,经常发生翻船事故。

图:苏州金鸡湖畔李超琼纪念碑

经过周密考虑,光绪十六年(1890年)夏,他决定采用以工代赈,同时发动民间捐资的做法,在金鸡湖内筑一条长堤,这样既可改善交通条件,又可让广大灾民通过做工,有尊严地获得收入,养家糊口。

金鸡湖周围是水网地区,筑堤取土是个难题。当时葑门、相门、娄门和齐门外都堆有大量太平天国战争留下的砖瓦屑,李超琼动员了一百六十多条船只,组织当地百姓将这些砖瓦屑运到金鸡湖中,堆筑成堤。堤成之后,又在堤上种植杨柳树数千株,以巩固堤防。他还同时组织百姓修复葑门、相门、娄门外的官塘和驿路。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六月金鸡湖长堤建成,李超琼亲往验收。从此,湖中大小船只依堤航行,不再受风浪威胁。早已毁于战火的斜塘市镇,也因长堤的建成而重新恢复生机。

此前,湖南滑州有陈公堤,浙江杭州和广东广州有苏公堤,百姓就把金鸡湖长堤称为"李公堤"。

来源:邮文博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