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体质调理,照着做准没错 | 第八批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系列节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7:04 1

摘要:秋风渐起,不少朋友开始出现健康小状况,其实这是身体在提醒我们 —— 秋季体质调理,该提上日程啦!中医常说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季节如果调理不当,可能会为冬天的健康埋下隐患。

秋风渐起,不少朋友开始出现健康小状况,其实这是身体在提醒我们 —— 秋季体质调理,该提上日程啦!中医常说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季节如果调理不当,可能会为冬天的健康埋下隐患。

上线大医生:林栋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康复二科主任 教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话题:秋季体质调理,照着做准没错

本栏目陆续推出 “第八批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系列节目,这些深耕医疗健康领域的学者,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健康指南,助您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起居调摄

秋季起居需 “顺秋收”,《黄帝内经》提倡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敛阳气,早起促肺气宣发,减 “秋乏”。

气候干燥易耗津液,卧室可放加湿器(湿度 40%-60%),晨起喝温白开水补水分、醒脾胃。“秋燥” 需适度,早晚穿薄外套护肩颈、腹部,脾胃虚寒者更要防腹部受凉。

饮食调养

秋季对应肺脏,肺喜润恶燥,饮食以 “滋阴润燥” 为核心,兼顾健脾养胃(脾为肺之母)。

推荐两类食物:一是 “白色食物”(银耳、百合、梨等),可滋养肺津,如银耳百合梨水;二是 “黄色食物”(南瓜、小米、山药等),强脾胃运化,间接养肺。

避开三类食物:“燥烈之品”(辣椒、羊肉等)防上火;“寒凉之品”(冰饮、螃蟹等)护脾胃阳气;“过度滋补之品”(人参、鹿茸等)免阳气外浮。

运动保健

秋季运动需 “顺应收敛”,选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温和项目,促气血循环又不耗津液。

注意三点:一是控运动量,以微热、少汗为宜,避大汗伤津耗阳;二是选上午 9-10 点或下午 4-5 点运动,避清晨低温大雾;三是运动后擦汗穿衣,喝温白开水补津液,不喝冰饮。

老人、小孩等体质弱者,可每天散步 20-30 分钟,或练八段锦健脾宣肺。

情志调摄

中医认为 “肺在志为悲”,秋季易生低落情绪,“悲则气消” 伤肺气。情志调节核心是 “防悲养和”。

三种调节方法:一是多外出赏秋,借自然生机缓悲秋;二是多与人交流,避独处陷负面情绪;三是 “练笑养肺”,借 “喜能胜悲” 顺肺气。

情绪低落时,可闭眼深呼吸(吸气鼓腹停 2-3 秒,缓慢呼气)5-10 次,缓焦虑顺肺气。

秋季按揉肺、脾相关穴位,可通经络、调脏腑,改善秋燥脾虚。

肺俞穴(背部第 3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趴卧让家人按揉 1-2 分钟(酸胀为宜),日 1 次,缓咳嗽、鼻燥。

太渊穴(手腕内侧桡动脉搏动处):拇指按压 1 分钟,左右手交替,日 2 次,缓口干、气短。

足三里穴(膝盖外侧下 3 寸胫骨前肌上):按揉 2 分钟,左右交替,日 1 次,改善脾胃弱、助养肺。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大 医 生 介 绍

林 栋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二科主任,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C类),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中医体质调理学会副会长,福建省针灸学会儿童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国针灸》及《针刺研究》杂志青年编委会委员。

来源:福建新闻广播FM1036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