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鹭坑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是一座依山傍海、生态优美的传统渔村。村庄得名于常年栖息于此的白鹭群,每当潮汐退去,滩涂上鹭鸟翩跹,与碧海青山构成一幅天然画卷,被誉为“山海之间的鹭鸟天堂”。村庄周边拥有丰富的滩涂湿地和红树林,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
霞浦县溪南镇白鹭坑村“山海与人文共咏”(联)
林承强 撰
红树林边,潮退鸟冲天,网收鱼跃浪,白鹭坑前皆画本;
青瓦檐下,镜田谁泼彩,诗史自流芳,高皇歌里尽乡愁。
白鹭坑村简介:
白鹭坑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是一座依山傍海、生态优美的传统渔村。村庄得名于常年栖息于此的白鹭群,每当潮汐退去,滩涂上鹭鸟翩跹,与碧海青山构成一幅天然画卷,被誉为“山海之间的鹭鸟天堂”。村庄周边拥有丰富的滩涂湿地和红树林,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驿站,尤其以白鹭、苍鹭等鸟类闻名,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村民世代以近海养殖和捕捞为生,盛产海带、紫菜、牡蛎等,可体验赶海、垂钓等渔家活动。村内保留闽东传统石厝建筑,青瓦石墙与山海相映,部分民居改造为特色民宿,兼具乡土气息与现代舒适。白鹭坑村以其原生态的滨海风光和独特的渔耕文化,成为霞浦“滩涂摄影胜地”中的隐秘瑰宝,适合生态旅游与深度人文探索。
钟学吉(1856—1924),畲族名歌手,福建霞浦溪南白鹭坑村人,清末民初畲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他渔村的生态之美与畲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即兴创作畲族山歌闻名,擅长用畲语演唱历史传说、劳动生活与爱情故事,歌词质朴深情,旋律悠扬,被誉为“畲族歌王”。其代表作《高皇歌》系统记述畲族起源与迁徙史诗,是研究畲族文化的珍贵文献。钟学吉的传唱为畲族口头文学保存与传播作出卓越贡献,至今仍是闽东畲族音乐的代表人物。
对联赏析:
这副对联以霞浦溪南白鹭坑村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凝练的意象和精妙的平仄对仗,展现了渔村的生态之美与畲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上联(“红树林边,潮退鸟冲天,网收鱼跃浪,白鹭坑前皆画本”)以动态画面勾勒滨海渔村的生机:“红树林边”点明生态湿地,奠定自然基调;“潮退鸟冲天”捕捉鹭鸟群飞的瞬间,呼应“白鹭坑”村名;“网收鱼跃浪”描绘渔民丰收场景,暗含“渔耕文化”的鲜活;“皆画本”总结全句,将村落比作天然画卷,凸显其摄影胜地的特质。
下联(“青瓦檐下,镜田谁泼彩,诗史自流芳,高皇歌里尽乡愁”)则转向人文沉淀:“青瓦檐下”以闽东石厝建筑象征传统村落风貌;“镜田谁泼彩”以霞浦滩涂的镜面光影,暗喻自然与艺术的交融;“诗史自流芳”指向畲族史诗《高皇歌》,赞颂钟学吉对畲族文化的传承;“尽乡愁”升华主题,表达对故土文化的眷恋与守护。艺术特色:意象交融:自然(红树林、白鹭)与人文(石厝、高皇歌)交织,形成“天人合一”的意境。视听结合:上联重视觉(鸟飞、鱼跃),下联重听觉(史诗、乡愁),层次丰富。文化隐喻:以“泼彩”喻滩涂光影,以“诗史”代畲族口传文学,含蓄隽永。
全联既是对白鹭坑村风物的诗意凝练,亦是对畲汉文化共生的礼赞,堪称“山海与人文共咏”的佳构。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