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代战将,王猛从红军模范团红五团走出来的战将。他先后担任团政委,师政委,赤胆忠心驰骋疆场,舍生忘死,指挥靠前,多次负伤,屡建奇功,把部队打造成铁军劲旅。
《猛将王猛》读后感
作者 任宝常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I)一代战将,王猛从红军模范团红五团走出来的战将。他先后担任团政委,师政委,赤胆忠心驰骋疆场,舍生忘死,指挥靠前,多次负伤,屡建奇功,把部队打造成铁军劲旅。
1950年王猛所在部队,在贵州铜仁作战455次,歼匪9689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肃清了匪患,在贵州高原9个县成立了各级人民政权。王猛所在的一团歼敌2000俘敌800人。更有趣的是我军押着大批俘虏回来时,敌武汉行营,仍认为46师乘胜前进,投下大批的食品罐头,立即以步机枪向低飞的P-51战斗机开火,当场击毁。
他在16军当师政委期间正准备入朝作战,因为抵制军队学苏联跳舞,被送到国防大学学习,没有机会参加抗美援朝,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在国防大学学习期间,几乎头悬梁锥刺骨,军事政治素质极大提高,受到了刘伯承元帅高度赞扬,授予他二等功勋章。他被打造成了一个高水平的政治委员。
(2)在特殊年代中,指挥员既要掌握政策,又要掌握策略。不但要对外协调,还要管理好队伍,而且要忍辱负重。
王猛在38军当政委期间,与李光军,刘海清一班人,凝成铁板一块,敢于负责,敢于担当。
高碑店坏头头朱洪玉在派性的掩护下,转移国库资金1000多万元,囤积各类的物资足足装570辆大车。他指挥高碑店武斗,占领火车站,中断铁路9个小时,打死两名解放军战士。
周总理指示派两个营出击,尽快恢复铁路运输。在逮捕朱的过程中,一直有人在告状。王猛把保卫处长袁文刚及王祝金找来,问:“你们有把握吗?”两人回答说:“这事确凿,板上钉钉,错了,你枪毙我”。
保定地区公检法军管会,在体育场召开10万人镇压反革命大会,时任国副总理兼公安部长打来电话过问:有人告状朱洪玉的问题,能不能缓杀,杀错了就不好办了。王猛马上在电话中回答:我以党性保证绝不会杀错!谢富治回答,那就按你们说的办!
ZY给了38军解决保定问题别人不准插手的尚方宝剑!王猛火眼金睛,凭他政治睿智和很强的洞察力,不怕丢官。不怕杀头,不怕坐牢,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跟反党乱军的ZY文革组长、排名四号的政治局常委陈伯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们反复的学习毛主席在九届二中全会的讲话,“我的一点意见”。毛主席考虑到不能把林彪和陈伯达一窝端。还要再看一看,给林彪悔过自新的机会。
毛主席批评陈伯达:他配合的很好了,采取突然袭击,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号召全党不要上号称懂这个马克思,实际上根本不懂得马克思的那些一些人的当。毛主席不仅宣判了陈伯达政治上的死刑,也给林彪重重的敲了警钟。
这一年国庆节天安门上没有出现陈伯达的身影。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批复了38军揭发陈伯达小小老百姓,大大野心家的报告。把它当做一块石头甩给林陈集团。
毛主席批复:林、周、康及ZY、军委各同志:此件请你们讨论一次,建议北京军区党委开会讨论一次,各师都要有人到会,时间要多一些。讨论为何听任陈伯达乱跑乱说,他在北京军区没有职务,ZY也没有委托他解决北京军区的所属军政问题。是何原因让陈伯达成了北京军区和华北地区的太上皇?林彪同志对我说,他都不便找38军的人谈话了。北京军区没有对陈伯达的问题开过会,只在各省各军传达,因此,没有很好打通思想。全军要更好团结起来。以上建议是否可行请酌定。——毛泽东
三天后,周总理批示:建议李德生,纪登奎(国务院副总理)二同志参加华北会议。这次会议在全军起到重大作用,使我军的作风,某些不正之处,转为正规化,同时对两个包袱和骄傲自满的歪风邪气有所改善。
毛主席称他是批陈整风的模范,周总理称他是精明强干的猛将。他被毛主席、总理任命继贺龙之后的第二任国家体委主任,两次到国家体委执掌帅印。八年间很好的实现了周总理的委托。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重新走进奥运会的大家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次到体委是老司令陈锡联副总理和体委广大干部群众再三恳求,当时他就要求有机会我还要回部队。他同四人帮进行坚决的斗争,他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丢官,刚直不阿,“四人帮”批林批孔批周公,放火烧荒,不可一世。在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老一辈革命家的保护下,他虎口脱险。他说,批判我王猛,我无话可说,你们批周公罪不可赦。
在华北会议之后38军反对骄傲自满,军史不准讲,军歌不准唱,致使我这38军的战士,至今记不清歌词儿。
(3)培养和提拔年轻干部,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保证。
他到广州军区,与尤太忠司令一起不怕挨骂,不怕造谣中伤,解决部队消肿问题,走在全军前面。大军区常委九名,其他老将军一律退休,并认真做好善后工作。王震受ZY的委托到广州军区传达ZY首长给他的高度的评价,宣布领导班子,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经过努力反复工作,野战军45.5岁,省军区48.5岁。比原来下降10岁。文化程度普遍提高。走在全军的前面。
王猛走在哪里都是高强度的粘合剂。不忘提拔年轻干部,可以说是桃李满军营,在38军,在武汉军区,广州军区,做出重大贡献。他关照过的下一级,经部队的发展和个人努力,至少有10位成了上将。他们是于永波、张万年、固辉、邢世宗、谷善庆、雷鸣球、李希良、李希林、赵可铭、刘振武。
王猛自己的5个子女,没发现一个高干,打铁必须本身硬。子女填履历表的时候,家长栏目中填的是王效孟。老师们一直蒙在鼓里。不知道王效孟就是王猛。此举受到了军内外高度的赞扬。
(4)1981年,王猛61岁,这之前一直有人百般阻挠纠缠王猛的错误,不能重用提拔,不让他归队。
邓公坚持说:王猛没大错,终于在邓公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到了广州军区,命令下达后王猛痛哭流涕,他对部队感情太深,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王猛任广州军区政委四年,1985年65岁,身体不错。他是军委和总部的人选之一,然而在百万大裁军中,离休的名单中发现了他,他不顾邓小平、胡耀邦和余秋里的挽留,不肯到军事科学院当政委,不肯到国防大学的第二政委,不肯到ZY统战部工作。他毅然决定离休,这种不恋权的高风亮节确实是很多高干的榜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丹心照汗青。王猛87岁走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噩耗传來,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宋平特意发来唁电并送上花圈。曹刚川、张万年、迟浩田、张震、李继耐等军委和总部领导也对王猛的逝世表示哀悼。总政治部主任余永波亲自出席追悼会。就连几乎要把王猛置于死地的国家体委主任庄则栋,也发来唁电再次承认错误,感谢他以德报怨的保护,向王猛沉痛告别。
王猛走了,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思索,我想到了一首诗: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需烧三日满,辩才还待七年期。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假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笔38军战士,1963-1970年在38军当兵,正是他在38军的时候,有些事我知道。
作者简介:任宝常,满族,1942年生,毕业于辽宁北镇高中,在万岁军某团当专职报道组长。中共党员,1979年入河北作家协会。2022年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15本文集,组织全国诗大赛,发现汪国真等诗人,诗“党旗”两次被选入语文课本。诗作受到贺敬之、高占祥、纪鹏、孟伟哉、毕四海、郑新芳等名家称赞。作品被各大图书馆收藏。
来源:鲁冰花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