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李纨为何选择了稻香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6:57 2

摘要:上期我们大致勾勒了稻香村的空间,但想要搞懂稻香村,我们得从李纨的身份上理解。李纨的父亲是李守中,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这是古代最高学府的主管官员,相当于现代国立大学校长,主要负责全国教育、人才培养及礼仪祭祀等事务,所以李家在红楼梦中可谓是最有文化的。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继续来聊大观园中的稻香村。

上期我们大致勾勒了稻香村的空间,但想要搞懂稻香村,我们得从李纨的身份上理解。李纨的父亲是李守中,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这是古代最高学府的主管官员,相当于现代国立大学校长,主要负责全国教育、人才培养及礼仪祭祀等事务,所以李家在红楼梦中可谓是最有文化的。

这李老头虽然自己有文化,但也抱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理念。因此并未让李纨过多钻研诗词歌赋,只是教导其读《女四书》、《列女传》等儒家女德典籍,培养李纨贞静守节的妇女品德。

李纨的丈夫贾珠是荣国府的嫡长子,是贾府绝对的继承人,本来贾珠有着振兴贾府的重要责任,贾珠自己也很厉害,十四岁进学,即考中秀才,但可惜早早去世,这直接导致本来可以变成未来当家主母的李纨彻底成了贾府的边缘人。

封建家族的核心是始终围绕能为家族创造价值的人展开的,贾珠死后,这个核心就从贾珠变成了宝玉,而李纨不仅没有权利,作为寡妇还被种种限制,管家决策更没有她的份,只在经济上稍有宽裕。

要说李纨对于荣府最大的作用就是“节妇”,封建社会丈夫死后守贞不再嫁的妇女被叫做节妇,这是一个家族道德声望的重要标志,荣府作为 “诗礼簪缨之族”,需要通过李纨的守节来彰显家族的礼教正统性。

所以她对于家族仅仅是一个“道德样板”,但好在她还有一个儿子贾兰,这是整个荣府宗法传承最后的备份了,所以整个稻香村可以看做是李纨“守节”和贾兰“读书”的空间。

从这个角度看稻香村质朴无华,与大观园其他富丽华贵的院落不同,就符合李纨的寡居身份和清心寡欲的心境。毕竟作为“节妇”的样子要做足。

稻香村酒旗上的 “杏帘在望”,有未来充满希望之意。暗示其虽历经艰辛,但最终能母凭子贵,晚年享尽荣华。

书中对于李纨的判词是: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桃李”代指李纨,“李” 即李纨的姓氏,“桃” 呼应其青春年华。“春风” 象征她早年与贾珠的短暂婚姻;“结子完” 指她生下儿子贾兰后,丈夫贾珠便去世,婚姻与青春就此 “完结”。“一盆兰” 即贾兰。此句以反问语气,强调贾府衰败后,唯有贾兰脱颖而出、考取功名。

“如冰水好”说李纨的性格如“冰”般清冷,如“水”般无争,这让贾府中嫉妒她的人最终一场空。但李纨的一生终究是被礼教束缚的一生,白白成为了别人口中的笑谈。

判词旁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茂兰” 指李纨的儿子贾兰;“凤冠霞帔的美人”:凤冠霞帔是古代女性的最高荣誉,多为诰命夫人服饰,这里指李纨。暗指贾兰成名后,李纨会凭借 “母凭子贵” 获得朝廷封赠,晚年享尽荣华。但画面中 “美人” 与 “茂兰” 虽同框,却无互动,也暗示这份荣华来得太晚,且李纨最终可能 “荣华即逝”,无法长久享受。

以上我们分析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李纨的守节是家族和社会要求的,她的真实想法没人在意,就像是稻香村农耕式的布景,都是一张皮而已,没人在意这农田是否能长出庄稼,辘轳是否能灌溉农田。

所以稻香村看似主题性很强,但同时也是最“虚假”的,这些景色都是贵族吃饱喝足臆想出来的罢了。

宝玉给稻香村提的连句楹联是“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这两句其实很有意思,看似写得是富有烟火气的乡村生活,其实另有所指。

表面理解“新涨” 指雨后或春日河水上涨,“绿添”指的岸边水中的草木茂盛的样子,“浣葛处” 是 “洗涤葛麻的地方”,仿佛眼前浮现一个在乡村水边洗衣的农家场景。

“好云”既可以看做是园中温润的氛围,也暗指元春省亲的 “恩宠之兆”,“香护”指稻香村遍植花木,满园芬芳,感觉这种香气笼罩守护者“采芹人”。

这里宝玉用了“浣葛”、“采芹”两个典故。

原诗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诗中描绘了女子完成浣葛制衣等女工后,告知想要回娘家的情景。古代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的机会较少,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往往愈发浓烈。女子通过辛勤的浣葛制衣,得到了夫家认可,此时她渴望将这份成果展示给父母,也希望能与父母团聚,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因而在完成劳作后,便心生了回娘家的念头。这里用 “浣葛处”,表面写农家纺织的日常,实则暗扣元妃 “归省”。

原诗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 。“泮水” 是古代诸侯办学的地方,“采芹” 代指 “在泮水之畔读书的学子”,后逐渐成为 “读书人” 的代称。

稻香村是李纨的居所,李纨之子贾兰日后要走 “读书科举” 之路,“采芹人” 既暗指贾兰,也以好云香护的意象,寓意贾兰能在这清幽的环境中安心向。不得不说这幅联句写的确实很妙,既吹捧了元妃,也照顾到了李纨和贾兰。

所以在省亲之夜,元妃游幸之后,将”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

元妃注重封建礼教,想借 “浣葛” 这一典故来歌颂后妃之德,借 “浣葛” 典故,意在表明自己虽身处高位,仍秉持传统美德,也符合其贵妃身份应有的品德风范,有 “颂圣” 之意。

不过元妃在看过黛玉代替宝玉所作诗——《杏帘在望》之后,感觉用“浣葛”来颂圣还是太委婉了,那么黛玉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呢?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说实话,这首诗吹捧的痕迹过于明显,不过谁会拒绝多一些好话呢?诗中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描绘出一幅清新美好的田园景象,让元妃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富足。尾联直接说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世上都没有饥饿了,农民也都不用忙着耕地了,迎合了元妃作为皇妃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心意,体现了皇家治下的盛世景象,这让元妃非常满意。于是改“浣葛山庄”为“稻香村”。

黛玉描绘的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事实是桃花源是乱世中人们主动逃离战乱、苛政后找到的净土,是脱离外界规训的自由生活。而这里只是元妃省亲时给圣上看的布景而已,是按照景观多样性考虑建设的,本质就是歌功颂德而已。

所以这么一看,李纨被迫“守节”住在虚假的布景是 “不得不如此”。 作为荣国府的寡妇,封建礼教要求她 守节、寡欲、教子,不能沾染奢华,不能有个人情志。稻香村的简朴,不是她的理想,而是社会给她套上的 “枷锁”。

这么看宝玉对于稻香村“人力穿凿扭捏而成”的评价,真是一针见血。

很多人认为稻香村的乡村意象是隐喻李纨退出贾府的政治斗争,这是不准确的,李纨选择稻香村恰恰是融入贾府秩序的方式,只有把自己“节妇”的形象建立起来,她才能在其中有一席之地。

现在你明白稻香村和李纨之间的关系了吧,可以说稻香村就是李纨在贾府立足的工具。这期我们就先聊到这,更多关于大观园的解读,请关注蚂蚁景观,我是小蚂哥,我们下期见~

来源:蚂蚁景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