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26年的罕见木制平头塞!399元,千元级配线,黑檀木腔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6:28 1

摘要:去年入选中国十大HIFI耳机品牌的SIVGA,发布了自家第二款“有线平头塞”M300,售价399元。采用非洲黑檀木做外壳,航空级铝合金做前后腔封装,内置直径15.4mm的进口单张成型石墨烯镀层单元,搭配一条黑色PVC包覆的高品质无氧铜镀银线(3.5插头)。

去年入选中国十大HIFI耳机品牌的SIVGA,发布了自家第二款“有线平头塞”M300,售价399元。采用非洲黑檀木做外壳,航空级铝合金做前后腔封装,内置直径15.4mm的进口单张成型石墨烯镀层单元,搭配一条黑色PVC包覆的高品质无氧铜镀银线(3.5插头)。

M300是2022年发布的299元M200(上图左)的进阶品,此次外观设计、线材品质和音质表现,我认为都有进步。

但具体到音色,我认为它和M200算是各有优势,也没法说谁就“秒”了谁。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如果你希望体验更多一些的低、高频信息,更凶一些的下潜深度,那M300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反之,热衷“中频”,渴望近距离感知乐器与人声的情绪,那么M200仍是200出头价位平头塞的优先选择之一。

我本人一直很欣赏M200,尤其是它的平衡感以及对“泛中频区间”的扎实还原,其在低价位平头塞中,三年来一直都是个典范。

为增强商品竞争力,这款399元的M300配备了一条和自家1399元夜莺同款的触感粗软的无氧铜镀银线。内部线芯规格是否完全一致不好说,但从主体外观来看,貌似完全一样。真正的差异是“不可换线”以及“不可换单端/平衡插头”。再就是,标配φ3.5mm插头。

经过几日的折腾,我觉得换不换线无所谓,而且我主观上也更倾向和更习惯“单端”这种容易凝聚感情的插头模式。

M300配线的重量控制还行,不太会出现拉扯耳塞而引发的位移。不过即便如此,也仍有必要在行走或姿势变动时,尽量减少线材的晃动。

这次的收纳包品质相当高,主要是内部空间巨大,这一点远超M200以及同档次其它品牌耳机。

我试了下,它甚至可以在放入两条耳塞,并外加一根天使吉米星门2手机小尾巴后,仍绰绰有余!

所以,如果你手里本就有M200,那购入M300的话,是可以考虑放弃前者收纳包的……

左边M200,右边M300。

两者的外形设计都很别致,也都足够轻。

双方的前腔部分都覆盖了一块不锈钢面盖,不同的是M300又加装了一个“龙卷风”造型的铝合金装饰物,当然这东西也可以辅助佩戴。

泄压孔的设计方案没变,内部单元尺寸也没变,巨变之处是腔体“体积”。

是的,更壮硕了。而这也似乎暗示了空间感和信息量的增强。

这次配件中提供了三对黑色中空海绵套,但没有封闭式海绵套。原因可能是M300本就略偏低音,不适合再叠加“封闭海绵套”。

比较出乎预料的是,即便不戴套,它听着也非常不错,从HIFI和耐听的角度看,我认为此时的它完全可以应付大多数类型的音乐,可以作为主力使用模式。

裸塞状态下,M300有着不俗的低频下潜力度,精巧柔和的人声,较为丰富的明晰纯净的高频信息。会让人沉浸,也会让人遐想。期间我常感慨平头塞对“分离度”的演绎比入耳式耳机更自然。泛音、尾音、弱音,这些不起眼但却很重要的元素在“裸塞”状态下,常会显得更动人。

稍微不爽的是,由于我右耳“耳屏”与左边轻微不同,以至于“裸塞”佩戴时,右耳会感到不够稳。

与2019年SIVGA在中国主推的入耳式耳机M009对比,你会发现厂商在设计风格上的某种传承。同样是金色的金属+暗色油润的木料。

“龙卷风”装饰框的边缘有密集的环型纹理。“裸戴”时,源自它与耳朵的摩擦,会增强佩戴稳定性和密封性。

M300的前腔与后腔结合处,貌似是一体化的,工艺处理得很细致,看着很有文玩的感觉。

推测它有可能会在今年12月的日本VGP2026上拿到奖。

易推性:

M200的阻抗32Ω±15%,灵敏度114±3dB/mW,

M300的阻抗64Ω±15%,灵敏度109±3dB/mW。相比M200,这次的阻抗增加,灵敏度下降。

如果你对响度有较高要求,可能会察觉它在某些前端下,需要更多一些的音量。反之,若无过多焦虑,那就随意。毕竟灵敏度≥105dB/mW的耳塞都算是比较好推的。

搭配:

索尼ZX706、山灵M3 PLUS这两部便携安卓播放器,还有天使吉米星门2、天使吉米SPACE两条“手机小尾巴”都可以很好的推动SIVGA M300。

裸塞状态,且大音量下,M300乐器中高频部分会略显锐利,这可能需要煲机。不过在戴套后或是中、小音量下,该情况会趋于难以察觉。

音质表现,参考了相近价位段的凯声X6(289元)和一代经典创新AIR(约599元)

三频分布方面,前作M200略偏中高频。实际听感,低频下潜适度,低音量感合适,中频结像扎实,人声厚度适中,器乐亮度稍亮,高频延伸略少,但器乐光泽感很好。风格大致是“明晰饱满、中性均衡”。另外,它的核心频域主体结像会较为凸显,自然度优秀,结像扎实,常给人亲近感,即便音色并不算多“浓郁”。略显不足的是声场纵深和横向。

同样安装“中空海绵套”前提下,M300会比较偏下盘。低频下潜要好不少,量感也更多些,整个低音的控制力也很不错,有着明显的“暖+柔+劲”的音色特征。而且空间感也更规整,有时会有一种“中远景”的声音意象,这对中、大编制音乐来说,会更有利。

人声像是被摁在了一个轻微偏远的位置,口型明晰度适中,亮度也适中,耐听性增加,唇齿音侵略性降低。

另外,在耐听性和女声精致度上,它也会比M200更优一点,不过中音的舒展性和坚实感却有所降低。从音乐性角度,M300会比M200更包容,更浑然一体,而这也跟它的信息量增加有不少关系。

高频解析相对M200也有进步,只是在“戴套”时,这个进步幅度在某些音乐下,可能听着并不太明显。所以,要想体验它的HIFI特性和解析魅力,去掉耳套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我本人是更倾向于“裸塞”佩戴,此时的通透性和信息量会更符合我对该价位耳塞越级感的期待。

“裸塞”状态的M300,音色不再像“戴套”状态下那般“暖厚”,而是更为凸显“质感”。此时均衡性会明显好于戴套状态,低频质感以及量感也更好。人声口型清晰度增强,中、高频器乐鲜活感和质感也都更优,总体来说,更适合追求解析和均衡感的烧友。

结语:

SIVGA品牌3年前的金属制平头塞M200更擅长对中频的忠实刻画,而3年后的黑檀木平头塞M300则扩展了频域两端的信息量,展现了研发人员对平头塞全频精致描绘的野心。

相对前作中性坚实的声音风格,此次M300有了更多的高频甜味和源自低频的压迫力,这让它更适合表现流行,同时“女声味道”也更精巧。唯独没碾压M200的,似乎是中频。毕竟后者的调音重心有一大半都押在了这个频域。

鉴于外形古朴典雅,线材、配件非常性价比,且“裸塞”和“戴套”模式下都有不俗的音质表现,在此特别推荐喜欢平头塞或木制腔体耳机的音乐爱好者,重点留意这款399元的SIVGA M300。

来源:大perso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