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引领,立足实际,血液系统肿瘤专场报道丨2025 CSCO指南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0 04:46 1

摘要:为积极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发展、提高肿瘤医师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CSCO诊疗指南的制定和推广,2025年CSCO指南大会于4月18日至19日在济南山东大厦举办。4月18日下午,血液系统肿瘤专场顺利举行,血液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以讲座分享和专家讨论

为积极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发展、提高肿瘤医师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CSCO诊疗指南的制定和推广,2025年CSCO指南大会于4月18日至19日在济南山东大厦举办。4月18日下午,血液系统肿瘤专场顺利举行,血液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以讲座分享和专家讨论的形式对指南更新进行全方位解读。

淋巴瘤诊疗指南更新解读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对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更新进行了解读。2025 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的更新特色与亮点包括①精准筛选,增加获益,②靶向治疗全线前移,③本土创新药物重塑治疗格局,④去化疗方案再拓展,⑤大样本III期数据夯实权威,⑥临床试验融入标准路径。此外,指南重视中国患者人群的研究,重视中国研究者发起的或者参与的研究,兼顾临床实用性和国家医保目录的更新,兼顾大型医学中心和基础医疗机构,强调淋巴瘤患者的全程化管理,强调与CSCO其他指南各取所长、相得益彰。

马军教授和朱军教授主持会议

宋玉琴教授和赵东陆教授作报告

山西省肿瘤医院苏丽萍教授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白鸥教授参与讨论

浆细胞肿瘤诊疗指南更新解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安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阎骅教授对CSCO浆细胞肿瘤诊疗指南更新解读。浆细胞肿瘤的诊疗正经历迅速的发展和更新,为适应当前临床实践的需求,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今年首次将《CSCO浆细胞肿瘤诊疗指南》从《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中独立出来,该指南的独立成册标志着浆细胞肿瘤诊疗领域日益成熟和专业化的发展,并体现了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对该领域临床需求的高度重视。本指南不仅涵盖了多发性骨髓瘤,还纳入了意义未明的单克降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冒烟型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淀粉样变、POEMS综合征和MGRS等一系列浆细胞相关疾病,内容更为连贯详实,为临床实践带来更大的指导价值。

沈志祥教授和邱录贵教授主持会议

安刚教授和阎骅教授作报告

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增军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晓波教授参与讨论

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更新解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的主持下,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常春康教授对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更新进行了解读。《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包括白血病、MDS、MPN等多种恶性血液病的诊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以提高我国特别是基层医院血液病的规范化治疗水平,实现与国际接轨。备受我国血液肿瘤领域临床医生关注,为广大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提供指导及保障。指南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更新内容较多,进展较快。随着小分子靶向药物、免疫疗法的出现,ALL患者逐渐进入精准治疗时代。目前,白血病领域创新研发相较于淋巴瘤、骨髓瘤进展较缓慢。基于此现状,首先,通过对《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的巡讲,进行不断推广,在达到白血病规范化诊疗基础上,实现更加精准化、个体化治疗。与此同时,呼吁广大临床医生充分利用现有治疗手段,发挥其最大临床价值。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兰平教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更新进行了解读。首先,指南深度基于中国本土的临床实践与科研成果。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单倍体移植技术应用广泛、疗效卓越的标杆国家。基于这一优势,指南对高危白血病等特定疾病优先推荐单倍体移植策略。其次,指南保持与时俱进的前瞻性视野,及时新增或修订了新近获批的创新药物,确保临床实践与最新科研成果同步。最后,指南立足于循证医学证据,但也没有完全拘泥于循证医学证据。虽然部分药物尚未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但基于其在国际临床研究中展现的疗效数据,以及在国内特定情况下的可及性,指南仍将其纳入推荐范围。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治疗选择,也为中国患者争取了更多治疗机会,充分体现了中国的血液肿瘤专家的共同努力。

张晓辉教授和纪春岩教授主持会议

贡铁军教授和常春康教授作报告

许兰平教授作报告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丽宏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姜尔烈教授参与讨论

儿童及青少年白血病诊疗指南更新解读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白鸥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苏丽萍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竺晓凡教授对儿童及青少年白血病诊疗指南更新进行了解读。

近半个世纪以来,根据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分型和早期治疗反应评估为基础的危险度分层逐渐完善;应用新型小分子药物、免疫靶向药物及细胞免疫药物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急性白血病的模式逐渐发生转变,为进一步降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由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问世,改变了以往儿童及青少年CML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模式。全反式维甲酸的联合应用,使儿童及青少年APL家庭模式治疗成为现实。本次指南涵盖包括总论在内的四部分共分为19项内容,亮点包括对ALL、AML和慢性罕见儿童白血病和药物及疗法不良反应做了重点描述,补充了青少年白血病营养评估及远期生活质量咨询推荐,更新了新型小分子及靶向免疫药物作为2、3级推荐,重点关注新型免疫疗法应用场景及近远期不良反应监测。

白鸥教授和苏丽萍教授主持会议

竺晓凡教授作报告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鞠秀丽教授和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郝文鹏教授参与讨论

编辑:Quinta

排版:Quinta

执行:Baa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