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军团成立编制及各级干部一览(1934年)附牺牲干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0 03:40 1

摘要:红十军团虽存在时间短暂(1934年11月组建至1935年1月溃散),但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其历史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略行动紧密相关。

红十军团虽存在时间短暂(1934年11月组建至1935年1月溃散),但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其历史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战略行动紧密相关。

1934年夏,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形势严峻,为牵制国民党军队主力并宣传抗日,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红七军团(原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执行任务。同年11月,红七军团抵达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原属闽浙赣苏区地方主力)合编为红十军团,对外仍称“北上抗日先遣队”,下辖3个师,总兵力约1万余人。

编制调整:

原红七军团改编为红十九师,保留主力部队的骨干力量;

原红十军及地方武装改编为红二十师、红二十一师;

成立以方志敏为首的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军团行动。

军政委员会(最高决策机构)

主席:方志敏(闽浙赣苏区创始人,负责全面领导)

委员:刘畴西(军团长)、乐少华(军团政委)、粟裕(军团参谋长)、刘英(军团政治部主任)等。

军团指挥部

军团长:刘畴西(黄埔一期生,参加过南昌起义,军事经验丰富)

政治委员:乐少华(工人出身,曾赴苏联学习,负责政治工作)

参谋长:粟裕(后成为解放军重要将领,实际承担战役指挥重任)

政治部主任:刘英(方志敏亲密战友,负责宣传与群众工作)

红十九师

历史渊源:由原红七军团缩编而成,战斗力最强。

师长:寻淮洲(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21岁即任红七军团军团长,合编后主动降职为师长)

政委:聂洪钧(鄂豫皖苏区干部,后参与陕北红军建设)

参谋长:王如痴(黄埔军校毕业,擅长游击战术)

政治部主任:李树彬(红七军团时期的重要政工干部,随部队改编后继续担任红十九师政治部主任,在谭家桥战役中牺牲)

下辖团级编制:

第55团(原红七军团第1师主力)

团长:胡天桃(后升任红二十一师师长,怀玉山战役中被俘牺牲)

政委:李天柱(鄂豫皖苏区干部,谭家桥战役中负伤后下落不明)

备注:承担先锋攻坚任务,谭家桥战役中为突击主力。

第56团(原红七军团第2师改编)

团长:王永瑞(黄埔军校毕业,擅长阵地战,谭家桥战役中牺牲)

政委:钱琪柱(闽北根据地干部,负责政治动员,后随粟裕突围)

备注:该团在怀玉山突围时损失惨重,余部并入挺进师。

第57团(原红七军团第3师及补充新兵)

团长:曹仰山(方志敏嫡系将领,曾任红十军参谋,怀玉山被俘后牺牲)

政委:周群(工人出身,负责基层政治工作,事迹记载较少)

备注:新兵比例较高,承担后勤与侧翼掩护任务。

红二十师

历史渊源:由原闽浙赣红十军主力改编。

师长:刘畴西(兼任,实际指挥由军团部统筹)

政委:乐少华(兼任)

参谋长:乔信明(方志敏嫡系将领,后率余部坚持游击战)

政治部主任:涂振农(1941年叛变)

下辖团级编制:

第58团(原红十军第28师主力)

团长:匡龙海(原红十军主力团长,游击战经验丰富,怀玉山突围后率余部坚持斗争)

政委:江天辉(闽浙赣苏区政工干部,负责地方群众工作,后转入皖南游击队)

备注:擅长山地作战,承担侧翼掩护任务。

第59团(原红十军第29师及地方赤卫队整编)

团长:龙志光(原赣东北红军独立团团长,1935年1月怀玉山战役牺牲)

政委:邹琦(闽北分区创始人之一,负责政治教育,怀玉山被俘后于南昌就义)

备注:该团新兵比例较高,战斗力较弱,多执行后勤护卫任务。

红二十一师

历史渊源:由闽浙赣地方武装及新兵补充组成。

师长:胡天桃(出身农民武装,以勇猛著称)

政委:严图阁(湘鄂赣根据地干部,擅长政治动员)

参谋长:周群(原为红十九师第57团政委,因战时干部紧缺,调任红二十一师参谋长,负责战术协调,其在怀玉山突围时牺牲)

政治部主任:吕振球

下辖团级编制:

第61团(原赣东北赤卫队主力改编)

团长:邹志诚(农民武装领袖,擅长游击战术,1935年1月怀玉山突围时牺牲)

政委:程伯谦(闽浙赣省委干部,负责地方群众联络,后转入皖南坚持斗争)

备注:以地方赤卫队为骨干,熟悉地形,承担侦察与袭扰任务。

第62团(新兵补充团)

团长:张德华(原红十军连长,因扩编升任团长,谭家桥战役中负伤被俘后牺牲)

政委:方远辉(方志敏堂兄,负责新兵政治教育,怀玉山战役后失踪)

备注:该团新兵占比超七成,战斗力较弱,多承担后勤运输与阵地防守。

附:

红十军团主要牺牲干部统计表(含生平)

姓名

职务

牺牲时间

生平简介

依据来源

方志敏

军政委员会主席

1935年8月6日

江西弋阳人,闽浙赣苏区创始人。1928年领导弋横暴动,创建红十军。1934年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怀玉山被俘后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年谱(修订版)》(2023)

刘畴西

军团长

1935年8月6日

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生,参加南昌起义。历任红一军团师长、闽浙赣军区司令员,1934年指挥红十军团作战,与方志敏一同就义。

《江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2020数字化版)》

寻淮洲

红十九师师长

1934年12月14日

湖南浏阳人,15岁参加秋收起义,21岁任红七军团军团长(红军最年轻军团长)。谭家桥战役中率部冲锋重伤牺牲。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档案汇编》(2019)

胡天桃

红二十一师师长

1935年1月

江西弋阳人,出身贫农,1928年参加方志敏领导的农民武装。历任赤卫队长、红军团长,怀玉山被俘后拒降就义(口述称其痛斥国民党将领王耀武)。

《闽浙皖赣苏区人物传》(2005)

王如痴

红十九师参谋长

1935年8月6日

湖南祁东人,黄埔军校毕业,参与井冈山斗争。曾任红十军政委,擅长游击战术。狱中与方志敏、刘畴西坚持斗争,合称“狱中三杰”。

曹仰山

红十九师57团团长

1935年1月

江西横峰人,方志敏嫡系将领。1929年参加红军,参与创建赣东北苏区。怀玉山被俘后与方志敏同囚,狱中受酷刑不屈。

《方志敏年谱(修订版)》(2023)

龙志光

红二十师59团团长

1935年1月

贵州人,原国民党军士兵,1930年起义加入红军。历任赣东北红军独立团团长,善打硬仗。怀玉山战役中率部断后牺牲。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集成》(2022)

邹琦

红二十师59团政委

1935年7月

江西弋阳人,闽北分区创始人之一。1926年入党,主持闽浙赣红军学校。怀玉山被俘后于南昌狱中组织绝食斗争,数月后被害。

《弋阳县志(2021年修)》

红十九师55团政委

1934年12月

湖北黄安人,鄂豫皖苏区干部。参与黄麻起义,调任红七军团后负责政治工作。谭家桥战役中身中数弹牺牲(被俘名单误记原名,2021年档案确认身份)。

《皖南特委史料新编》(2021)

王永瑞

红十九师56团团长

1934年12月

湖南醴陵人,黄埔四期生。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后任红七军团营长。谭家桥战役率部抢占制高点,阵地失守后与敌白刃战牺牲。

《粟裕战争回忆录》(2018增注版)

张德华

红二十一师62团团长

1935年1月

江西德兴人,矿工出身,1930年加入红军。历任赤卫队队长、连长,因扩编升任团长。怀玉山被俘后于地方监狱遭秘密处决。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史》(1991)

有记述错误的地方,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因出差几天,没有更新文章。[谢谢]

来源:恰同学看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