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武则天之后,再也没有女性能复制她的成功,再次称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0 02:52 1

摘要:武则天能翻天,是因为手里有兵,北门禁军、神策军,全是她安插自己人搞出来的。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武则天能上位,不靠命运,靠的是翻脸。

可到了后来,不管是心狠的,能熬的,还是会玩的,全栽了。

同样是后宫出身,凭什么就只能她坐过那把椅子?

武则天能翻天,是因为手里有兵,北门禁军、神策军,全是她安插自己人搞出来的。

掌兵才敢逼李显退位,不然谁给她撑场子?可后来这路被堵得死死的。

赵匡胤一杯酒,把兵权全撂地上了。

“杯酒释兵权”听着风雅,其实就是把武将阉了,将官调动得皇帝点头,兵不认将,将不识兵。

外人别说掌军,连碰都碰不着,别说女的,就算男的,没点根基也干瞪眼。

宋代之后,后宫想碰军权?别想了,哪怕是刘娥,宋真宗驾崩后搞“垂帘”,那是撑着皇权。

想再往前一步,直接被文官集团一脚踹下去。

她死前穿龙袍,也只能偷偷来,连祖宗庙都不敢,堂堂正正走一圈。

到了明代更严,五军都督府是样子货,真正调兵的归兵部,朱元璋写死在《皇明祖训》里:后妃干政者斩。

清朝八旗那套就更不用说,满洲铁骑只认皇帝,连亲妈都不能养儿子,孩子一出生就给抱走,皇子和生母断绝关系,就是怕母族干政。

军权被封死,等于后宫被阉一次,女人想翻盘?先问问谁给兵。

权力不是自己不要,是制度不让要。

文官那一套也是,唐朝还能靠裙带、靠门阀混个“诰命”,到了宋明清,一切靠科举。

科举是块铁门,女人连门都进不去。

想当官?得考中进士,女人连资格都没有,就算有权谋,有手段,没有名分、没有功名,连桌都没得坐。

而且更要命的,科举不光是考试,它是圈人。

官僚集团考出来的,不是皇帝的工具,是“朝廷共主”的合伙人,宋明之后的士大夫,不是谁给饭吃就听谁的,他们有自己的小算盘。

女人进不来这圈子,自然**拉不到人,组不成局,就算出个像武则天那样的天才,也没人跟着干。靠谁?没人靠。

所以说——权力从源头封住了女性的路。

彻底禁锢

不是女人不想争,是被逼得,连想的空间都没有。

武则天那会儿,唐朝风气还开点,宫女敢写诗,贵族小姐敢斗鸡打马,可再往后,程朱理学来了,一刀下去,连念头都给斩了。

“三从四德”原来是劝诫,后来变成铁律。

宋明理学搞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女人出门是“失礼”,说话是“失言”,进朝堂是“失节”。

整个社会开始“肃女风”,甚至有点**“灭女欲”。

唐代的开放服饰,被明代换成三层大袖,一个裹得比一个严实。

脚踏千金,明清脚裹三寸,越裹越小,越小越好,不方便走路,正合儒家那句“宜居内室”。

从头到脚,都是规训,不是说女人不能治国,是你先别能“动”,连跑个步都不行,拿什么带兵打仗?

生活被锁死,连历史都被改写,武则天干的事,写史的全给抹了脸。

她坐了十多年天下,百官朝拜,国泰民安,可《旧唐书》怎么写?“酷吏当道,宗室被杀,天下震动。”

史官眼里:女人当皇帝,一定是乱象。

哪怕真有政绩,也得说“用刑残忍”“破坏纲常”,连死了都不让体面,陵墓名字是“乾陵”,皇号用的还是“则天大圣皇后”,不是皇帝。

这是告诉后人:女人干到这份上,看是怎么被写成妖魔的。

到了民间,变本加厉,《桃花扇》里李香君,《三国演义》里貂蝉,一个个都成“红颜祸水”。

真想干事的,成了“坏女人”,不合礼法的,通通是“狐媚”“贪权”“祸国”,想活命,就别动心。

整个社会都在灌输一个意识——女人不该有野心,想出头就是犯罪。

这不是单靠聪明能逆的局,这是社会层面的大洗脑。

继承绝路

武则天是赢了天下,却输了身后事,得位不正,就注定没有人能接得稳。

李治病了,政务扛不动,她临朝听政,架空太子,掌控朝堂,等到权力一把抓稳,改国号、立武姓,看着像水到渠成,其实早埋雷了。

她不是让天下人服她,是让天下人等她死。

武周建立,李唐人恨得牙痒痒。武家人靠着她才有命,底子太薄,宫廷、宗室、士人全都心怀鬼胎,她哪怕想传位给武承嗣,一转身,身边就有人翻桌。

太子不能立儿子,那只能立侄子。

立侄,李家人造反;立儿,等于自废武周,两头堵死,传位成了死局。

结果怎样?她撑到老,靠病榻撑权。

武三思嚣张跋扈,官场人心惶惶。等到她一病不起,太平公主、张柬之、李显一块合谋,趁机发动政变,逼她交权。

李显复位第一件事,就是清洗武周旧臣,谁是她的人,谁就倒霉。

武家人被斩,被流,被贬,连太平公主都被防着、查着,最后死在兄弟李隆基手里。

女人当皇帝,失败了没第二次机会。

武则天死后,她代表的“女主天下”,彻底变成政治毒药,想再走这条路?

文臣不会跟,军头不敢跟,哪怕像刘娥、吕后这样手腕硬的,也只能走“太后摄政”这条缝。

称帝?谁敢提,谁就死,不是没人想干,是所有人都知道,干了也留不住。

后人再想搞,就得掂量下代的报复,吕雉杀戚夫人,自己儿子汉惠帝都吓哭;武则天一死,武三思就挂了。

权力清算,不是小账,是全族买单。

女人翻盘,是一代人的代价。

谁跟,谁就有可能被下一代拉清单,对文官集团来说,保家保命比保皇更重要。

女人称帝,哪怕是胜了,也是“非常之事”,而非常之事,没有可复制的安全模型。

所以后来的人都明白——撑到顶不是终点,是死路。

路彻底断

武则天能走到帝位,是天时地利加人和,全撞上了。

晚唐前期,贵族落势,新贵未起,李治软弱,北门兵权落进手中,朝廷没人能压她。

她敢打老权贵,用魏元忠、狄仁杰这类新派寒门,对寒族出身的官员来说,她是机会,对地方百姓来说,她压门阀,是好事。

她不是一个女人赢了,是一群人绑在一起赌赢了,但后来,根基变了。

社会结构铁了,女性连赌桌都进不来。

科举制度,把所有政治通道收归一处,女人不让考,等于直接剥夺起点。

太平公主为什么会失败?她不是不懂权谋,而是没人帮她,只能靠“斜封官”——用私赏换人心,最后被李隆基一个政变带走。

那时的官场规则是:没有名分的赏赐,不值钱,没有考试的职位,不合法,她赏得再多,拉不住人心。

社会底层也没法动员,唐朝时,女子能继承家产,有名字刻在墓志铭上。

到了宋明清,女子连户籍都是附属的。

想借“底层群众”翻盘?底层群众首先不认女主。

儒家一套“男主外,女主内”,千百年洗脑,谁敢喊女皇?普通人心里,女的治国就是离经叛道,哪怕生活不好,也不接受“女人来管”。

军事动员也死得透。武则天能靠禁军,太平公主想用地方节度使,被先下手为强。

宋代后军事专业化,连后宫都摸不到刀柄,更别说,就算有资源,资源也站错边。

女人上位多靠外戚,可外戚一旦得势,马上引起猜忌。

吕后靠吕家,吕家壮大被朱虚侯灭门,韦后有军权,最后被景龙政变扫荡。

外戚不是帮手,是计时炸弹。

靠宗室?那更难,宗室表面是亲戚,实际上是竞争者,传位不公,宗亲第一个翻脸,李显对太平公主再亲,最后也得杀。

所以这局面成了铁打的循环:

女人想上位,要靠外戚;外戚得势,朝堂要反;宗室看不惯,立马造反。

没人会站在女性一边,制度、道德、历史全在推她们下去。

武则天那一次,是所有漏洞都还没堵上:撞上一个病弱皇帝,一个转型社会,一个没人准备好的时代。

她能成,不是因为她是女人,而是那一刻。

历史的门曾短暂为女性敞开,虽未常开,却证明她们有力承担天下。

真正的进步,不是回避女性的野心,而是让每一种才能,都有被实现的机会。

来源:小喵侃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