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同行还在为"三高一低"焦头烂额时,这家发迹于东北小城的快餐品牌,用100㎡小店砸出月流水60万的奇迹,在餐饮寒冬期上演了教科书级的逆袭:
当同行还在为"三高一低"焦头烂额时,这家发迹于东北小城的快餐品牌,用100㎡小店砸出月流水60万的奇迹,在餐饮寒冬期上演了教科书级的逆袭:
▶ 仅用4年狂飙至1600店,日均开店1.1家
▶ 门店存活率超95%,店均日翻台6.8次
▶ 登顶中式快餐赛道规模TOP3,估值破50亿
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米村拌饭已经突破了1850家。你要知道,老乡鸡突破千家门店用了18年,乡村鸡用了24年,而米村拌饭仅仅用10年,更夸张的是,从200家到1800家米村只用了4年。
据内部消息透露,到现在还有500家门店的资金都已经筹备到位,就等着开店了。
下面,咱就从两个方面彻底的拆解米村拌饭到底凭啥发展的这么快?
01■
选择大赛道:米饭类快餐
想要发展快,首先就要选择一个足够大足够普及的赛道。
你要是选择一个小赛道,开不了几家,市场就饱和了,只有选择那种承载量足够大的赛道,才有千城万店的基因。
在中式快餐里,米面粥粉等等这些赛道哪个是大赛道呢?
最大的赛道肯定是米饭类快餐。
米村做的是拌饭品类,归根到底还是在米饭类快餐这个大赛道里。跟传统的米饭类快餐相比,朝鲜族拌饭又有着明显的特色,这就大大增加了米村拌饭的差异化。
这样的品类设计特别讨巧,既没有脱离大赛道,又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02■
极致精简的sku
想要发展快,除了拥有一个大赛道之外。菜品还得少,产品少才好复制,才能发展的快。
米村拌饭刚开始创立的时候跟我们大部分餐饮创业者差不多,菜单的设计特别丰富,有石锅鱼、酸菜粉、羊肉串,甚至还有寿司,包括石锅拌饭,有三十多个sku,煎炒烹炸炖,基本是啥都有,恨不得满足顾客所有的消费需求。
为了快速的发展复制,第一步就是要把菜品往下砍。米村果断的把菜品从30多款一直砍到15款,老餐饮人都知道加菜容易,砍菜难,那到底该怎么往下砍菜呢?
首先,砍掉和拌饭定位没关系的产品,比如说之前上的寿司,羊肉串这些跟拌饭不沾边的砍掉。
其次,就是砍掉标准化程度低、出餐慢的产品。
第三,砍掉销量低的产品。米村先后四次大的菜单调整,产品从30多个sku精简到只有15个sku。
这15个sku里面有10道菜,3种主食,两种汤。而且还都是以套餐形式出品,这就保证了出餐速度更快。
03■
高度标准化与预制化
米村拌饭的产品逻辑:好吃是前提,标准化是基础,但核心还是要做到标准化。
供应链方面:米村所有的食材都是从中央厨房初步加工后统一配送到各个门店,对于那些新鲜程度要求高的蔬菜类的食材,门店可以自行采购,但也有着严格的采购标准和验收流程。
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效率,摆脱了传统餐饮对后厨的依赖,既提升了门店的运营效率,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操作标准方面:门店运营的标准化,制定详细的sop手册,它的手册里有218项操作标准,把门店管理拆分成137个标准动作,还对应做了《带教操作白皮书》,像高峰期备餐九步法等等。
员工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食材加工、烹饪、服务,保证每一个环节既一致又高效。
人力效率方面:因为产品少还高标准化,米村的员工3天就会制作门店里所有的产品,七天就能熟练上岗。
只有这样才能支撑米村的这种高速发展。
04■
温度管理,营造锅气,
给顾客营造出好的体验
你可能想不到,他们最"贵"的设备不是厨房用具,而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器具:
器具类型
效果呈现
顾客感知价值
铁板
滋滋作响+油花飞溅
"厨师现炒"的听觉暗示
石锅
持续保温30分钟
"慢火烹饪"的触觉体验
纸圈围挡
防溅油+集中蒸汽
"专业厨具"的视觉强化
这个设计妙在哪里?它让预制菜吃出了现做的感觉,而成本增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顾客只在乎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手里摸到的温度"
05■
通过服务提升顾客的体验感
说到服务,米村没有盲目增加服务项目,而是精准地做了三件事:
1. 海菜汤策略:成本只要0.3元/碗,但坚持"喝到1/3必续杯"的原则,让顾客感觉"被重视";
2. 三大承诺:敢免单、敢退换、敢奖励,这些承诺挂在门头最显眼的位置;
3. 送餐到桌:一句简单的"小心烫"提醒,就让快餐吃出了正餐的仪式感。
你看,服务不一定要大而全,找准几个关键点做到极致,效果反而更好。
06■
通过价值的传递,
提升顾客的体验感
米村最值得餐饮人学习的一点,就是他们高超的"价值包装"能力。
首先建立了完整的信任状矩阵:
文化背书:朝鲜族非遗美食
媒体认证:央视三次报道
规模证明:全国1850家门店
工艺展示:12道工序图解
然后设计了一套朗朗上口的话术:
"五常大米嚼三口就会回甘"
"牛肉只选用优质腱子肉"
"石锅采用韩国进口原石"
这些价值包装不是简单的自夸,而是通过门店环境、员工话术、宣传物料等多个触点进行全方位渗透。
07■
打造出极致的性价比
来提升顾客的体验
最后说说定价策略,米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产品:
引流产品:3元"穷鬼套餐"(引发社交传播)9元儿童餐实际瞄准女性客群
基础产品:20元吃饱组合(上班族首选)
利润产品:28元特色菜(提升客单价)
客群全覆盖
学生党:3元套餐+免费小菜
上班族:20元工作餐
家庭客:儿童餐+特色菜组合
这种阶梯式的价格设计,让不同消费能力的顾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真正实现了"丰俭由人"。
结语:
看完米村的成功实践,或许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这样几点启发:
首先,在硬件配置上,不妨关注一下那些能够提升用餐体验的加热器具(一热抵三鲜)。
其次,在服务设计方面,选一个高感知服务动作(如免费续饮)制定SOP,把执行做到极致;只要坚持做好,就能让顾客感受到用心。
最后,关于品牌价值的传递,可以尝试用更生动的方式讲述食材故事。把供应链的优势转化为顾客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表达,这样更容易获得认同。
米村拌饭的案例揭示了餐饮规模化本质:用工业化思维做传统品类,以数据驱动替代经验决策。其下一步增长关键,在于能否在万店规模下维持供应链敏捷性,以及品牌升级避免"廉价"标签固化。
来源:餐饮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