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不是娱乐明星,也不是资本市场的“网红企业家”,但他创立的汇川技术,市值早已突破2200亿元。就在9月中旬,朱兴明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将960.21万股汇川技术股份转让给女儿朱瀚玥,按80.14元/股计算,这笔股份价值约7.7亿元。至此,他给女儿的股份累计已接近
最近,一纸公告让“湖南大佬”朱兴明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他不是娱乐明星,也不是资本市场的“网红企业家”,但他创立的汇川技术,市值早已突破2200亿元。就在9月中旬,朱兴明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将960.21万股汇川技术股份转让给女儿朱瀚玥,按80.14元/股计算,这笔股份价值约7.7亿元。至此,他给女儿的股份累计已接近14亿元。
这不是简单的“疼女儿”。早在2021年,朱兴明就与女儿签署了《赠与协议》,明确将部分股份与公司股权无偿转让给她,并约定分阶段完成。如今随着最后一批股份完成转让,这场长达四年的家族财富交接算是落地了。
但更关键的是,朱瀚玥虽拿到了股份,却将表决权无条件委托给父亲继续行使。这意味着,汇川技术的控制权没有丝毫动摇,企业治理依然稳固。
在众多“创二代”故事中,这种“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安排,堪称典范。
朱兴明的创业故事,是典型的“技术流逆袭”。
1967年生于湖南岳阳,他考入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今燕山大学),毕业后南下深圳,在一家小电机厂工作。后来加入华为电气(后来的安圣电气),一路做到高级工程师。2001年,这家公司被美国艾默生以7.5亿美元收购,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一起并购案。
朱兴明没选择随波逐流,而是另起炉灶。2003年,他带着18位前同事成立汇川技术,主打的是当时仍由西门子、ABB垄断的变频器市场。靠一款通用电梯变频器起家,汇川技术逐步打入工业自动化核心领域。
2010年,公司成功上市。此后十余年中,汇川不断拓展新能源、轨交、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逐步从“卖设备”转向“卖解决方案”。
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早在2009年汇川就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并于2021年将其独立为“联合动力”,如今这家公司已服务40多家整车厂、超170个车型,2024年动力系统出货量超过450万台,并已完成IPO注册,即将上市。
显然,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腾飞,更是中国制造从跟跑到并跑的缩影。
这场7亿转股事件,其实揭示了一个更大的时代现象——中国企业正在迎来“女继承人”时代。
朱瀚玥并不是个例。从通威股份的刘舒琪,到卧龙电驱的陈嫣妮,再到天齐锂业的蒋安琪,一批“女二代”正从幕后走到台前。据公开数据,2010年到2023年,中国家族企业中选择女儿作为继承人的比例显著上升。
她们往往具备海外教育背景、懂资本运作,也更愿意进入新兴业务领域,而父辈们则继续把控战略方向和治理架构,实现“交班不交权”的平稳过渡。
但也要看到,接班并不等于成功。宗馥莉接手娃哈哈后重回700亿营收,却又陷入遗产纷争;美邦服饰创始人周成建的女儿胡佳佳上任三年后黯然离职,父亲再度回归……这些都说明,守业从来不比创业轻松。
从法律筹划、股权安排,到价值观传承、情感纽带,每一环都不能掉链子。朱兴明的做法,不仅守住了企业控制权,也为后代铺好了制度化接班的路径。
朱兴明用了20年,把一家小厂做成2000亿市值的制造业巨头;他用了4年,把企业掌控权安排得妥妥当当,既不影响经营,又完成财富交接。
这不是“富爸爸为女儿买股票”的简单故事,而是一次稳健的家族治理样本。
在未来的十年,中国将迎来大规模的企业接班潮。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像朱兴明这样提前布局、制度先行的传承思维,才是企业长青的真正底气。
财富可以继承,但企业家精神,必须亲手传授。
来源:老闫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