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还有这些浪漫 | 新黄河晚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9 22:34 1

摘要: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地下绿草如茵,枝头姹紫嫣红,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徐徐上升,这是春天独有的风景。

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地下绿草如茵,枝头姹紫嫣红,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徐徐上升,这是春天独有的风景。

放风筝是一项雅趣,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欢。

风筝最早叫“木鸢”,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墨翟发明的,后来鲁班加以改进。到蔡伦的时候,发明了纸,才有了纸质的“纸鸢”。

风筝在早期有一定的实用目的,韩信曾经利用风筝搞测量,梁武帝利用风筝传递书信。到了唐朝,风筝基本上只用于娱乐了。在前头风筝叫纸鸢,从唐朝开始,才叫风筝。

这个风筝的“筝”字,就是一种乐器。唐朝的时候,风筝上安装了一个丝条或竹笛,它在空中飞翔的时候,风吹笛响,好像奏着动听的音乐,地面放风筝的人群都能听到。现在我们来读几首诗,看古人是怎样写风筝的。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

——《风筝寄意》·高骈(唐)

这里的风筝带了弦或竹笛,飞行中风穿过不同的空洞可以吹出音乐来。弦,就像胡琴的丝线。宫商,指代宫商角徵羽,古代的一种曲谱,这里指曲调。

夜深人静的时候,这风筝的音乐声就特别大。这响声随着风的方向、风力的大小而改变,有时候听起来是这个曲子,但是过一会又变成了另一个。可见这放风筝还是挺有趣的。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风筝》·孔尚任(清)

他以一个大人的眼光,来描写孩子们放风筝的行为,表现了在春天的这种大好氛围里,孩子们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性格特征,对他们的无忧无虑的成长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孩子们穿红着绿,在草坪里奔跑,争相放飞风筝。但是有的小孩不高兴了,它手里拿着线篓子,一次一次地放飞,但风筝就是飞不起来。这小孩就对着天公埋怨,你的春天是来得早,但是这有什么用呢,我现在要的是五丈高的东风,把我的风筝鼓起来。

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

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

——《春闺》·骆绮兰(清)

诗歌写了一个闺中女子,借断线风筝而表达出闺怨。春天虽然到来,但是乍暖还寒,人们仍然能够感觉到一股冬天的威严。

太阳升起来老高了,影子已经从纱窗这边移到了那边。外头是谁家少年放的风筝断了线,被风吹到窗户前面,就挂在了那杏花树枝上。这风筝的飘荡和它与杏花枝的相遇,触动了闺中女子的思绪。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