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以往我们对汽车行业相关发布会的理解,这场邀请函上时长 2 个小时的发布会,应该按「感谢时代、总结过去技术与成就、介绍新品,最后升华主题」的顺序进行。
命名为「年度产品发布会」,可见地平线 4 月 18 日这场发布会的重要性。
按照以往我们对汽车行业相关发布会的理解,这场邀请函上时长 2 个小时的发布会,应该按「感谢时代、总结过去技术与成就、介绍新品,最后升华主题」的顺序进行。
但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 余凯,在这场实际将近 3 个小时的发布会上,花费 2 个小时的时间,讲解地平线对智驾行业技术与传播的理解。
而地平线此次发布会征程 6P/H 芯片、双 6P 芯片组成的「弹夹系统」以及 HSD 城区辅助驾驶等,则被放到较为靠后的位置。
在这个智驾行业宣发面临重大转折的关键节点,地平线为什么,又或是有什么勇气,召开这样一场发布会?是箭在弦上的不得不发,还是技术能力带来的底气?
我们一起看看。
我们以倒序的视角,单刀直入这场发布会最重要的产品——HSD 城区辅助驾驶。
地平线的 HSD 城区辅助驾驶方案,根据能力分为了 3 个版本。具体为:
HSD 300,服务 10 万级车型,拥有普惠级 L2 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同时支持智能泊车、记忆泊车功能;
HSD 600,服务 15 万级车型,拥有高性能 L2 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并支持智能泊车、记忆泊车、代客泊车;
HSD 1200,服务 20 万级车型,支持城区辅助驾驶,以及全场景泊车等能力。
承担 HSD 算力任务的,是当晚与 HSD 同步发布的地平线征程 6P 芯片,单颗芯片算力 560TOPS,在地平线的「弹夹系统」下,能够实现域控制器的可插拔,双 6P 方案下算力能够达到 1000TOPS。
在地平线口中,这套由地平线全栈自研的城区辅助驾驶方案,采用了一段式端到端技术架构,是国内首个软硬件结合全栈开发的 L2 级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正式介绍 HSD 之前,余凯在演讲中多次诟病当下行业内不少辅助驾驶方案,行驶不够拟人、决策不够快速,甚至部分企业传播的辅助驾驶方案能力,和用户实际使用情况相悖。
既然看到了问题,并大胆地提了出来,那么 HSD 自然承载着改变现状的任务。
从发布会上的多个实例视频展示来看,地平线这套城区辅助驾驶能够实现城区连续变道、礼让行人、识别鬼探头、窄路博弈避让等,我们所熟悉的城区辅助驾驶能力。
不仅如此,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迭代的当下,一年一代甚至是一年三代的新车升级,往往引发车企与用户间的矛盾,地平线的「弹夹系统」,让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实现车企与用户的共赢。
地平线背后的野心,早在 3 月份的 2025 中国电动车百人论坛上,就有所显露。余凯在那时「炮轰」车企,称有五家车企都是「伪自研」,并在列举采用地平线方案的品牌时,提到了五家自主品牌。
余凯的狂,建立在地平线是国内最大智驾芯片供应商的地位,以及地平线每年对研发高投入——2025 年地平线预计将投入超 40 亿元进行研发,更重要的,是余凯引以为傲的、对辅助驾驶的认识。
和较为内敛的黄畅不同,同为创始人的余凯是张扬的。
地平线年度产品发布会上,余凯不仅提出了地平线五个「反共识」的观点,还多次提及行业智驾营销的「夸大」现象。
所谓五大「反共识」的观点,即智能驾驶本质是提供功能价值而非情绪价值、AI 产品让人们逼近世界的真相、十倍速技术断层下要以高打低和以快打慢、技术进步同样会带来「平权陷阱」、实现 L3/4/5 的前提基础是足够好的 L2 城区辅助驾驶。
似乎在地平线看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陷入了辅助驾驶宣传营造出的迷雾之中。
在负面舆情频发的当下,用户对辅助驾驶陷入期待与怀疑的矛盾情感当中,地平线对重塑辅助驾驶信任度提出了一个公式,即用户辅助驾驶信任度=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
安心度、专业度与亲密度自是不需要过多解释,而「夸大度」在近期国家层面对辅助驾驶宣传的限制,或能够使行业回归理性。
不过,习惯要改起来似乎有点困难,在介绍「HSD 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时,余凯和后面登台的尹同跃都显得比较谨慎,余凯甚至表示「(HSD 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本来昨天晚上应该叫另一个名字的」。
当智驾宣传进入守序期,地平线的 HSD 或许能在公众中展示更为真实的能力。
当 Momenta、 华为等辅助驾驶方案商在业内地位愈发显著,HSD 作为新生方案,能够获得多少优势?
来源:电动星球News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