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中国!美国豆农血亏900亿,喊话特朗普跟中方认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4:17 1

摘要:今年美国大豆市场出现了反常的一幕。往年一到收获季,芝加哥的期货盘面应该热闹非凡,价格跟着中国订单节节攀升。但眼下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大豆价格已接近近五年低点,田间地头的仓库满满当当,中国的采购量却是零。问题的症结,不在天气,也不在产量,而在关税与供应链的重构。

今年美国大豆市场出现了反常的一幕。往年一到收获季,芝加哥的期货盘面应该热闹非凡,价格跟着中国订单节节攀升。但眼下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大豆价格已接近近五年低点,田间地头的仓库满满当当,中国的采购量却是零。问题的症结,不在天气,也不在产量,而在关税与供应链的重构。

美国广播公司的一段画面成了最直观的注脚。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坐在拖拉机上,对着镜头直言:“我们需要中国市场。”他还直接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紧急呼吁,要求尽快恢复对华市场通道。他的焦虑并非夸张。美国农业部的官方数据已经确认:2025至2026作物年度,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采购一粒美国新季大豆,而往年这个时候,中国订单通常占到出口总量的8%。在大豆市场上,最大买家的缺席,带来的就是沉甸甸的冷清。

与此同时,中国的采购步伐并没有停下,只是换了方向。南美已经卖出740万吨,几乎覆盖了中国10月份95%的需求。下一步,巴西正成为新的主供应商。背后原因其实简单:美国大豆因为关税,价格比南美同行贵出20%左右,这样的差距让美国在竞争中先天失势。美国大豆出口预测可能下调,从原先的4640万吨减少,期货价格一路走弱,市场低迷加剧,农民的心情也被压到谷底。

要把这笔账摊开算就更直观了。按美国大豆协会统计,2024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额为1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900亿。现在中国不下单,这部分的交易直接消失。更糟的是,大豆出口牵动的不只是农户的卖粮收入,还包括仓储、运输、压榨、金融贷款在内的一整条产业链。一个900亿的缺口,实际带动的损失远不止一个数字,未来如果中国下半年、明年仍持续不买,这个数字可能还要翻几倍。

面对这样的压力,美国农户的呼声越来越高。拉格兰早前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就警告,形势“极其严峻”。大豆正处收获季,但最大买家没有下单,农民眼前的现实就是颗粒归仓却卖不出去。价格劣势是核心问题,而这又是关税造成的。他说得很直白:“我们需要改变,现在就需要。”

特朗普政府的回应却显得敷衍。能给的办法只有补贴,让农民先挺过眼前的难关。但补贴再多,也弥补不了价差带来的竞争劣势。真正能扭转局面的,只有在对华贸易政策上有所松动。然而,特朗普政府至今未就与中国的贸易谈判作出回应。美国豆农只能靠政府补贴吊着命,看不到根本解决的希望。

相比之下,中国的动作更像是战略性的选择。减少自美采购,把大豆、天然气等订单转向其他国家,这是一种“去风险化”的布局。对中国来说,这样做短期必然会有阵痛,开拓新市场不可能一帆风顺,但这是必要的过程。供应链多元化意味着未来不必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能借机扩展与南美等国的合作。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并没有关上与美国合作的大门。中美经贸关系依旧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这点没有动摇。但如果有人想拿这块压舱石来要挟中国,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那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答应。对于美国来说,大豆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产品贸易,而是供应链、定价权和战略选择的较量。

今天的大豆市场,其实是一场耐力赛。美国靠补贴只能拖时间,拖不回订单。中国则在用订单流向,重新划定风险和利益的边界。对比之下,高下立判。

来源:卢麒元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