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具有“聊缩力”?

B站影视 2024-12-05 19:39 2

摘要:它指的是在聊天中,使对话变得无趣、枯燥或令人反感的能力。具体来说,“聊缩力”表现为无效回复、人机回复、重复问题、只发表情包、爹味说教等行为。

“聊缩力”最近频频被网友热议。

它指的是在聊天中,使对话变得无趣、枯燥或令人反感的能力。具体来说,“聊缩力”表现为无效回复、人机回复、重复问题、只发表情包、爹味说教等行为。

他们很擅长“别字安慰法”,不管有人说什么都是别xxx。

他们表达同意的话术通常只有两个字“确实”。

他们通常还会用“嘻嘻哈哈”来当做标点符号。

很多人都不知道,“聊缩力”为什么会出现在自己身上。

无论是和熟人聊天,还是在网上,话越来越少。

别人和自己分享事情,不是故意不回应,就是不知道该回些什么,或者没有精力去深入聊天。

许多人正在一点点丧失表达欲。

网友@小文刀吃了啥 发表的帖子《成年人的痛苦,是从失去表达欲开始的》,就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强烈共鸣:

“上学那会儿,写东西对我来说就像是喝水一样自然。我记录春天的花,夏天的第一口西瓜,秋天的落叶以及冬天的雪。我说,文字是自我表达的出口,有了文字,我就永远站在光里。我甚至不知道我为什么会丧失表达欲。但看着自己干巴巴的语言,有些难过,上天好像正在收走我为数不多的天赋。”

失去表达欲,结果比你想象的还糟糕

詹姆斯彭尼贝克说:“用语言来解释某个现象,会改变它在我们的头脑中所呈现和被理解的方式。表达的过程,也是我们定义和梳理内在世界的过程。”

心理学家达里安·利德深入探讨了压抑表达和身体健康之间的联系,他提到:如果一个心脏病患者总是体验到消极情绪,倾向于压抑“自我表达”,那么他在修复手术后9个月出现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是其他人的整整5倍。

除了健康问题,压抑表达欲带来的“社会性抑制”,也会使得一个人的回避倾向越来越严重。一开始或许只是不想表达,后来随着表达完全消失,可能会逐渐演变成不想见陌生人、不想社交、不想接电话、不想外出……最终变成习惯独自承受负面情绪,失去感受快乐的能力。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没有语言来形容感受,就等于没有产生过这种感受,这就是述情障碍者的困境。”也就是说:你并不是没有情绪和感受,而是不会表达,尤其无法准确表达清楚自身的需求。

情绪需要通过表达才能释放出去,然后被看见。而当我们不再表达自己,也就失去了很多看见自己、了解自己、治愈自己的机会。

如何培养自己的“聊张力”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一书中提到:自由表达,可以被视为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先决条件。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有自我实现。

简单来说就是:自由表达是找回表达欲的前提。

那我们该怎么训练自由表达的能力,找回自己的“聊张力”呢?

可以通过好奇和想象,来激发自己的表达欲。比如,我们在街上看见一样喜欢的东西,想象一下自己拥有它会是什么样子。在这个过程中,表达欲就被激活了。简单说就是,日常生活里看到什么,尽量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人会一点一点找回表达欲。

可以通过写作或写日记的方式,去练习自己的表达能力。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字、聊天,都是非常好的练习表达的方式。而且,在你感到生活被卡住,找不到任何意义时,你记录下来的文字,会帮助你发现日常中一些微小的闪光点。

可以刻意培养分享欲。很多时候,我们不敢在聊天时自由表达,是因为不知道说什么合适,怕扫对方的兴。但其实,清楚地明确自己想聊什么、不想聊什么,也是一种珍贵的能力。

最后,如果你仍然不想表达,也不必勉强自己。

在很累很累的时候,我们可以允许自己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

但无论如何,千万不要独自沉溺在黑暗中,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感知力。

2025杂志征订开始啦!

《时代邮刊·新中年》

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中年

《时代邮刊·新青年》

有情趣、有态度、有价值的新青年

单本售价 10.00元

全年订购 120.00元

来源:时代邮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