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资兴之美 | “白露”可醉 滴滴情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9 19:16 1

摘要:中国历史上,资兴这片土地出了两种名动京城的酒——“千日酒”程乡酒(乌程酒)与“千里酒”醽醁酒(酃渌酒)。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劝君更尽一杯酒,程江过后无佳酿。

历史中的“白露”

from where 从何而来

在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酿白露酒,久而成俗。

到了白露的那天,要用自制的土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去酿。所酿成的酒喝起来温中含热,口感润糯,略带甜味。

中国历史上,资兴这片土地出了两种名动京城的酒——“千日酒”程乡酒(乌程酒)与“千里酒”醽醁酒(酃渌酒)。

这两种酒在历代诸多典籍诗文里面被记录下来,如《徐霞客游记》关于醽醁泉、程乡水的记载(左图)与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于“渌水”“乌程”“酒官”的记载-明万历版本(右图)。





唐朝“诗鬼”李贺尤其钟爱喝这两种酒,趁酒意一番抒情,其《拂舞歌辞》就有“尊有乌程酒,劝君千万寿。”《示弟》则有“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为醁醽酒题诗赠予忠臣魏征:

赐魏徵诗

[唐] 李世民

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瓒。

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据考证,资兴传承至今的白露酒便是醽醁酒的一种蝶变。白露酒非遗传承人李发林先生还提到了资兴两种的另一个特点:曾经贡给朝廷的程酒采用了特殊的酿造技艺,十年百年都不会变质。但非常可惜,这种技艺并没有传承下来。

探访酒窖

据载,作为朝堂贡酒的程酒的完整的老方子已失传。然而,资兴一带民间在二十四节气白露这天酿酒的习俗却一直传承了下来,这酒即是远近闻名的“白露酒”

资兴人普遍认为,现在民间酿造的白露酒的制作技艺,实际上是醽醁酒(与程酒齐名的另一中资兴名酒)的简化版。

于是,我们来到了资兴,尝尝传说中的白露酒。

共聚一桌 笑谈滋味

have a try 让舌尖感受

NO.2

非遗传承人李发林先生于郴程酒坊内等我们,一碰上面,他便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喝酒,待客喝“土酒”正是他们这个地方的习俗。

眼看着他从一旁的白露酒区取下一瓶,瓶肚上有一狂草,“酒”意初显,肆意洒脱,颇有韵味。

“白露”是资兴人的骄傲

一行人围坐在茶几,几双眼就看着酒水缓缓入杯。

只见那清亮的酒水乍出,一股浓香便四溢开来,惹得人不住地吸鼻子。这股香仿佛是抓不住的,当酒水酌满酒杯,人还觉得不可思议——仿佛一场微醺的梦。

平日不喝酒的我一下子难以招架得住它的攻势。好一个“白露酒”,听着清雅,入口却如此浓烈。随着喉咙里一阵难忍的辣意,我禁不住咳嗽起来——赶忙抬头说了几声抱歉。

李发林先生摆摆手笑着说,这是去年刚酿的,是会有点辣,这是因为白酒还没跟米酒融合得充分。只见他又寻出另一瓶,轻轻一提,小杯又满——空气中又一股浓郁的酒香。

这下,舌头被润泽的酒浆紧紧包围——白露酒对我展现了它更为柔情的一面,但它的骨子里仍是一脉相承的烈。

白露酒的酿造

how create 论创造

NO.3

白露酒的酿造独具一格,需分别提前酿好甜酒与烧酒,按3:1的比例混合,再封入坛中,二次发酵,这样待到饮时,既有烧酒的烈,又有甜酒的润。一口下去,回味无穷,旁的酒难以替代。其性又温,既不似冬饮山泉,寒气凛冽,又不会过于灼烈。

单论二次发酵这一步,白露酒就比一般的酒工序更繁琐,稍有不慎就容易在生产中发生变质——酒成实属不易。

我们站在一列列酒缸中间,传承人李发林先生的手轻轻搭上其中一缸,笑道:自己刚开始成批做白露酒的时候失败率很高,做大规模商业生产真的很难,但还好熬过来了。

“说起来,我妈很会做白露酒,以前年年做,只不过后来……”

这样的话,在辰岗村听到不止一个人说过......

与李发林先生告别后,我们又去拜访了另一位酿白露酒出名的人。

此人便是住在资兴市辰岗村的李七斤奶奶,她一生都以酿酒为业,是资兴远近闻名的酿酒人。虽至耄耋之年,她始终坚持从母亲那里学来的老方法——使用纯天然原料、纯手工酿造,五十年如一日。

“我没有什么机器,所有的事情都要人看着。冬天酒需要的发酵时间长,不管多冷我都要守着,要等长时间;夏天酒的发酵时间虽然短,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又很快就会变质,所有虽然等待时间短,但更费心神。”

小小的、不到十平的酒窖,攒下来的不止有酒香,还有李奶奶那份数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

然而,当问及白露酒的时候,她发出了一声叹息,事实上她不做白露酒已经很多年了,因为她的身体状况难以操持繁复的酿造工序。

她停顿了一下,望着半空,似乎循着酒香忆起往昔......

“白露酒,在我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姑娘媳妇都会做,每年的白露节气我们就做。白露酒做起来特别麻烦,时间还长,哪怕像过去那样自家做自家喝,城里上班的人也等不起的,更别说我做的。既然超市就能买到,大家都愿意去超市里买现成的。

在今天,白露酒在市场上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挑战。单靠李奶奶、李发林先生几个人的双手,白露酒重回当年的辉煌道阻且长。

渐渐地,我们闻到,白露酒的香气中有一份袅袅的哀伤......

白露酒在当代

to where 向何处去

NO.4

白露酒的前身曾作为朝廷贡酒,正是一代代资兴人自发传承、改进,最终使得白露酒跨越千年走到今天。

当我们厚着脸皮地问及现在白露酒的发展状况,却见李发林先生苦笑,说成为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好了一点,但也没到“扭转乾坤”的地步。他正襟危坐,啜饮一口,大方地满足我们的疑惑。

市场是一双无形的大手。以前那些会喝白露酒的人,就是冲着那一口烈与浓来的,但现在超市的货架上出现了各色瓶装的白酒,足以满足他们的胃口。何况白露酒因为它复杂的工序,价格还要比超市白酒贵上一倍甚至几倍,自然逐渐被冷落。

谁还会选择白露酒呢?

或者说,放眼当今,如何支持非遗在当代落地生根呢?我们看到,有的人在用行动回答,一边传承一边创新......

听李发林先生说,他正在试着开发更多年轻人喜欢的品类。比如,在白露酒的配方中加一些金樱子、枸杞一类的果实调味。

“加了金樱子的白露酒口感偏甜,颜色也更加金黄一些;加了桑葚的白露酒,口味更酸甜,更像果汁……”

我们当时还尝了一款加了桑葚酿出的白露酒,酒甜果香,让人不禁发出愉悦的喟叹。他向我们颇为自豪介绍道,这是他朋友的清吧里最受年轻人欢迎的酒之一。

走出酒坊,人看见大山,看到它的身上写满了人的焦虑与勇敢,看到它厚实有力的臂膀托举着活在当下的生命。

资兴人放不下白露酒,于是带着它走到更广阔的天地。

林鸟高飞,生生不息。

来源:发现城市之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