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3年,海军研究开发一种 "北极星 "的衍生型号,将其扩大到现有 "北极星 "发射管所允许的最大尺寸。1963年11月,这个项目被称为北极星B-3,当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将射程增加到5600公里。1964年期间,在设计中引入了MIRV(多个独立再入飞行器)弹
洛克希德UGM-73 "海神 "(Poseidon)潜射弹道导弹
海神是UGM-27 "北极星 "潜射弹道导弹的直接发展,并在美国海军中接替后者。
1963年,海军研究开发一种 "北极星 "的衍生型号,将其扩大到现有 "北极星 "发射管所允许的最大尺寸。1963年11月,这个项目被称为北极星B-3,当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将射程增加到5600公里。1964年期间,在设计中引入了MIRV(多个独立再入飞行器)弹头,而增加射程的要求被搁置了。1965年初,该导弹被重新命名为海神C-3(至少部分是出于政治动机,以强调新的导弹不仅仅是北极星的简单升级),同年晚些时候,预计的导弹被分配为ZUGM-73A的正式名称。UGM-73A导弹的首次发射发生在1968年8月,1970年8月从美国海军詹姆斯-麦迪逊号(SSBN-627)潜艇上进行了首次水下发射。1971年3月,海神正式宣布装备在SSBN-627上。其他拉法叶(SSBN-616)级装备北极星的潜艇随后在定期的反应堆改装中被转换为海神。
UGM-73A
与UGM-27 "北极星 "一样,UGM-73A也是一种两级固体燃料导弹,每级都有一个单喷口,具有推力矢量控制。它使用的惯性导航系统与UGM-27基本相同,精确度约为550米CEP。虽然 "海神 "只比UGM-27C "北极星 "A-3长一点,但其直径却明显要大。这是因为重新设计了发射管中的减震系统,使得发射管中的衬垫可以被移除。UGM-73A的射程只比 "北极星 "略高,因为它的弹头部分更大。后者通常携带10个MK3型独立再入飞行器和一个W-68热核(5万吨当量)弹头。最多可以安装14个再入飞行器,将导弹射程从5280公里减少到大约4000公里。低当量的弹头是特意选择的,因此海神不适合作为打击苏联坚硬战略目标的第一打击武器,但作为打击 "软 "目标(如城市)的报复性武器则非常有效。因为当时人们担心,一个有效的无坚不摧的高精度大威力潜射导弹会破坏核威慑的平衡,所以国防部没有批准开发新的恒星惯性制导系统和高当量弹头。
UGM-73A
第一批生产的 "海神 "导弹存在着严重的可靠性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许多部件,包括核弹头,其中一些部件有缺陷,以至于无法引爆。这些问题直到1974年才得到解决。从1979年10月开始,海神逐渐被其后继者UGM-96三叉戟I型(C-4)取代,最后一艘装备海神的潜艇于1992年9月退役。在1970年至1978年间,洛克希德公司制造了大约620枚UGM-73A导弹。
潜射弹道导弹家族:UGM-27A, UGM-27B, UGM-27C, UGM-73A, UGM-96A, UGM-133A
技术参数
注意:几个来源提供的数据有轻微的差异。因此,下面的数字可能是不准确的!
UGM-73A的数据。
弹长 10.39 m
弹径 1.88 m
弹重 29200 kg
速度 > 12900 km/h
远地点 > 800 km
射程 5280 km
动力 第1级:Hercules/Thiokol 固体燃料火箭
第2级:Hercules 固体燃料火箭
战斗部 10枚 W-68 热核(5万吨当量) 弹头在10个MK 3再入飞行器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