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种棉花的过程,要跟照顾孩子一样细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9 19:15 1

摘要:种棉花是一个细活,一点也不能马虎,如果一个细节出了问题,就给后期产量带来损失。

种棉花是一个细活,一点也不能马虎,如果一个细节出了问题,就给后期产量带来损失。

相比玉米小麦,种粮食就简单多了。

种小麦玉米,只要耕好地,施足底肥,打好除草剂,再打一遍防虫药,浇一次水,就不用管了,等着机器收割就好了。

但是种棉花就麻烦多了,中播种以后,打药除草要很多次才能完成。

棉花生长期长,要经历春夏秋三个漫长的季节,才能完美收官。

整个生育过程,得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一点也不能马虎。

但是,如果不在乎后期产量多少的话,也可以像养野孩子一样放任自流,也不是绝收,就是产量低罢了。

如果不是外出打工,就指望这棉花挣零花钱的时候,谁不希望自己的庄稼丰收高产呢。

以前种棉花都是精耕细作,让棉花一播全苗。

后来,那些良田都种粮食了,只有零碎的盐碱地块,不长粮食的三类地,大家才种棉花。地少了,也不那么重视了,所以连地都不耕耘了,清明时节浇一遍水,直接播种,肥料就撒在盖薄膜的两边沟里。

只要天气暖和,浇足水,把碱压下去,一样出好苗。

今年不大好,浇水早了,播种晚了,苗没出全,后期就要补苗了。

^打药也是一个技术活

盖薄膜前,打药也是一种技术活。打多了,苗出来后。两个叶片又厚又大,很长时间芽长不出来,有时候还会慢慢死掉。

如果打药少了,棉苗长得旺,杂草野菜又管不住了,跟苗子一起旺长,这个时候就要灭荒,忙得不可开交。

有经验的老农,宁愿让草荒地,也不让苗不长。

等棉花苗放出来后,等几天就打第一次药,防止蚜虫。

然后就补苗,间苗,除去多余的弱苗,保留一株壮苗。

等到芒种前后,棉苗开始长旺,就出现芽枝,继而开始现蕾,这个时候就开始修棉了,去掉多余的芽枝,就住果枝。

麦收前后也是打药的关键,并对旺长的棉田打缩节安,防止疯长。

为了防止雨季到来之后,追肥死苗,麦收过后要追肥,一般都是追尿素。

盛蕾期,结合除草,最好给棉花培土,防止雨季倒伏。

这个季节要密切观察棉花的生长势态,旺长要打缩节安,各种治虫药必不可少。

立秋前后给棉花打顶心,最后也要打整枝药,防止上面的果枝伸展过长。

只要给棉花化控得当,蕾铃就不会脱落太多,每亩拾四五百斤棉籽还是有希望的。

我家老头常挂嘴边的话,就是棉花是秋后的草,意思是如果前期管理不好,坐桃不多,后期管理好了,保住上面那些秋桃,一样能增产。

但是,归根结底,三桃齐保,才是丰产的保证。

我最怕的就是拾棉花,这是一个论手速的话。

手速快的人,一天能拾二百多斤,手速慢的人,一天不过一百斤,我们老两口都是慢手速,两个人也不抵一个人。

何况,老头腰疼腿疼,站久了不行,弯腰也不行,只能搬个马扎坐公地里拾。

所以,拾棉花对年轻人来说很轻松,对老人来说,就是一件很艰难的工作。

但是,只要是棉花丰收了,满地一片雪白,再苦再累,心里也是高兴的。

辛苦一年,就盼着秋后有活可干啊。

如果地里星星点点的白色,人是轻松多了,可收入没多少,一年忙到头,又是一场空。

我和老头商量好了,今年必须把棉花管理好了,争取秋后有一个好收成。

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加油干,什么苦啊累啊,都不在话下。

人家打工的一个月一发工资,我们老人种地一年一份收入,不用心经营,一年的经济来源就泡汤了,家人们说是不是呢?

来源:wang村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