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海女子腹泻半年,辗转3家医院均未明确,结果竟确诊这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9 18:07 1

摘要:2018年,27岁的张莉是一家私人企业的市场营销经理,对于她如今的年龄来说,正是打拼的好时候。为了尽快升职,张莉的工作压力巨大,几乎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才回家,饮食也十分不规律,通常只能靠路边摊或外卖上的预制菜来填饱肚子,胃肠道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

2018年,27岁的张莉是一家私人企业的市场营销经理,对于她如今的年龄来说,正是打拼的好时候。为了尽快升职,张莉的工作压力巨大,几乎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才回家,饮食也十分不规律,通常只能靠路边摊或外卖上的预制菜来填饱肚子,胃肠道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

从上周结束和领导的应酬后,张莉就开始断断续续出现腹泻的情况,一天要跑两三趟,每次都是不成型的粪便,有时其中还会包含一些没来得及消化的食物。张莉想着大概是应酬那天吃得太杂,自己因为常年饮食不节,肠胃本就脆弱,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在意料之中,清淡饮食几天大概就能够自行恢复了。

一周转瞬即逝,张莉腹泻的情况依旧时有时无,星期一恰好突然被临时要求进行工作汇报,张莉紧张得心近乎要跳出来。她站在走廊整理着话术,却发现心中压力越大,肚子疼的情况就越来越严重,排泄完毕后,走出厕所还不到十步,排便感就再次来袭。粪便仍旧不成型,虽然并非血便,但其中明显混杂了一些黏液,张莉还是决定先平复心情,等到手上的项目结束再去医院看看。

项目总算到了尾声,张莉一直靠着蒙脱石散止泻,明显能感觉到效果越来越差,张莉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虚弱了不少。虽然在药店店员的推荐下,张莉靠着洛哌丁胺又短暂缓解了一阵,但这样拉下去她迟早会电解质失衡,最后还是趁着假日赶去了医院。

医生发现张莉的脐周存在腹部轻压痛,肠鸣音活跃。血常规:Hb 102g/L(轻度贫血)MCV 78fL(小细胞低色素性)。炎症指标:CRP 3.2mg/L(正常),粪钙卫蛋白阴性。粪便常规:脂肪滴(-),白细胞偶见。肠镜及活检:全结肠黏膜正常,末端回肠未见异常,她最终被考虑患上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常伴随腹痛、腹胀,且排便后症状缓解。患者每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多为稀便或水样便,可能含有黏液,但无脓血。病因与肠道敏感、脑肠轴异常、肠道菌群失调或精神压力有关,但无肠道结构病变。

诊断需排除感染、炎症性肠病等其他疾病,通常依据症状持续时间和特征。治疗包括调整饮食、服用止泻药、益生菌调节菌群,以及心理干预缓解焦虑。虽然此病无法根治,但通过生活方式管理和药物控制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医生给张莉进行了补液、止泄、抗感染等治疗,并建议住院观察一周看看,后续她的腹泻虽然有所好转,但并没有找出真正的病因。于是医生给张莉开了一些抗炎药物和益生菌,并建议她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生食、刺激性的食物。

出院后的张莉吃了大半个月的药,肚子却依旧不太安分,一天还是会需要跑3-4次厕所,虽然大便次数与正常人比起来还是有些偏多,好歹没有影响到她的正常工作生活。张莉就这样得过且过着,半年下来人消瘦了一圈。

自从进入11月,张莉腹泻的情况似乎再度卷土重来,每日上厕所的次数更是飙升至了每天6~8次。更让她烦恼的是,虽然粪便还是没有出现血迹,味道却恶臭无比,上头还漂浮着一层脂肪样的油渍,在厕所灯光的照射下泛着彩色的光芒。这次无论什么止泻药都不管用了,她只能请假在家,却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决定再观察几天。

仅仅过去了一周,张莉的面庞就明显瘦削了不少,脸颊已然出现了明显的凹陷。加上长期腹泻和这一周的食欲不振,张莉的四肢都无比乏力,连拿起水杯这样简单的动作都会让她的指尖传来麻木和刺痛感。丈夫看着如今她连走路都困难的模样,还是不顾张莉的不愿,拨打了120,陪着她去了医院。

这次张莉的胃肠镜检查结果和上次几乎一模一样,所有影像学检查都提示不存在任何占位或者器质性病变,病因依旧没法明确。这让张莉陷入了绝望,明明只是一个简单的腹泻,怎么会需要如此大费周章的去治病呢?已经被腹泻困扰半年的张莉心生绝望,难道自己要拉一辈子的肚子吗?她的这种罕见情况引起了医院各科的讨论,有怀疑是心理原因的,也有怀疑是营养缺乏导致的。

消化内科的主任一直盯着张莉的饮食和腹泻记录,忽然间眼前一亮,似乎抓住了某种有迹可循的规律再怎么狡猾的小偷,总会在暗处留下自己的蛛丝马迹,随即主任立即为张莉开了一个新的检查,而这次,果然抓住了这个偷走张莉健康的真凶!

经过两周的对症治疗,张莉的病终于得以痊愈,一改往日面色苍白如纸的模样,如今面色红润,完全不像久病的样子,出院一年后都没有再复发。

张莉送上锦旗感谢主任的妙手回春之术,医院的其他医生们纷纷羡慕不已,询问主任到底是什么病这么难治。主任笑了笑,缓缓说道:“其实我也没想到让张女士腹泻半年、辗转3家医院的疾病,会在两周之内就得以解决,我更没想到竟然是一个这个简单的病……”

张莉随后完成了血清学检测,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tTG-IgA):120 U/mL(↑,正常<20)。抗肌内膜抗体(EMA-IgA):阳性。总IgA:正常(排除选择性IgA缺乏)。基因检测:HLA-DQ2.5阳性(支持乳糜泻诊断),张莉的二次诊断为麦胶蛋白过敏性肠病(乳糜泻)。

麦胶蛋白过敏性肠病(又称乳糜泻)是一种由麦胶蛋白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摄入麸质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小肠内壁的绒毛,导致肠道吸收功能受损。典型表现为慢性腹泻、腹胀、体重下降,严重时可出现贫血、骨质疏松或儿童发育迟缓。该病与遗传相关,需终身严格无麸质饮食。与普通食物过敏不同,它属于慢性免疫反应,不引发即时过敏症状。

麦胶蛋白过敏性肠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水样腹泻、腹胀、腹痛,进食后加重;因肠道吸收障碍导致贫血、体重骤降、骨质疏松、儿童生长停滞,部分患者伴皮肤瘙痒(疱疹样皮炎)、关节痛或抑郁。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相似的是,两者均有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但麦胶蛋白过敏性肠病的腹泻更持续、粪便含未消化脂肪,且伴随全身症状。

麦胶蛋白过敏性肠病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高度重叠,如慢性腹泻、腹胀和腹痛,且情绪压力可能加重表现,导致误判。麦胶蛋白过敏性肠病的腹泻更持续且伴随脂肪泻,但若患者未主动提及麸质摄入史或医生未详细问诊,容易忽略饮食关联。

此外,两者均无特异性影像学或血液检查异常,而麦胶蛋白过敏性肠病的血清学抗体和基因检测需主动筛查才能发现。若患者未严格遵循无麸质饮食,症状可能时轻时重,进一步混淆诊断。实际上,麦胶蛋白过敏性肠病的确诊需依赖抗体检测和小肠活检绒毛萎缩证据,而IBS-D仅为功能性紊乱,无免疫或结构异常。

资料来源

[1]杨捷,洪炜,郎驿天,等.基于FAERS数据库的索米妥昔单抗相关不良事件信号挖掘[J/OL].现代药物与临床,1-7[2025-04-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2.1407.R.20250417.2011.017.html.

[2]樊小林,谢建寰,黄丽,等.温肾健脾固肠方联合督脉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脾肾阳虚症)BDNF、D-乳酸、5-HT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OL].中国药学杂志,1-11[2025-04-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62.R.20250416.1333.012.html.

[3]李红梅,历松,王艳玲.基于脑-肠轴研究葛根止泻汤联合针灸对腹泻患儿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25,53(04):97-101.DOI:10.19664/j.cnki.1002-2392.250082.

(《回顾:上海女子腹泻半年,辗转3家医院均未明确,结果竟确诊这病》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健康美丽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