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来自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的消息显示,重庆市第十六届文化遗产宣传月与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深度融合,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联动巫山、大渡口、开州、永川、秀山等区县博物馆,推出百余场主题活动。从革命文物联展到非遗
2025年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今年,川渝两地携手打造了一道跨越时空的文化大餐。
5月15日,来自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的消息显示,重庆市第十六届文化遗产宣传月与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深度融合,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联动巫山、大渡口、开州、永川、秀山等区县博物馆,推出百余场主题活动。从革命文物联展到非遗技艺体验,从学术研讨到全民互动,这道文化大餐将带领公众触摸历史脉络,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共同探寻博物馆在新时代的使命与价值。
川渝博物馆携手点亮文化之光
作为川渝主会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以一场融合历史与创新的开幕式,拉开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序幕。
在这场开幕式上,川渝两地文博界迎来多项重要时刻:2024年度川渝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项揭晓,表彰两地博物馆在策展领域的卓越成果;新成立的“川渝文物鉴定中心”正式授牌,标志着两地文物鉴定资源实现共享与协同;同时,“川渝革命纪念馆联盟”授旗仪式举行,为后续红色文化联动奠定基础。这些举措不仅彰显川渝合作的深度,更呼应了“博物馆未来”主题中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的核心理念。
“博物馆之夜”环节则将活动推向高潮。川剧《金山寺》选段以高亢的唱腔与精湛的变脸技艺,展现国家级非遗的独特魅力;童声合唱《月光谣》以纯净歌声点亮夜空,传递巴蜀文化的温情与诗意;而说唱《听见博物馆的声音》则大胆融合现代音乐与文物元素,用年轻化的表达打破时空界限。
5月17日,“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将邀请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发表主题演讲,探讨技术革新与伦理建设如何助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同期举办的“川渝博物馆联盟年会”上,8家中小型博物馆代表分享差异化发展经验,为区域文博协同提供“巴蜀智慧”。
本地推出百余项活动邀你来玩
在国际博物馆日的这个周末,重庆各家博物馆推出百余项活动,邀请市民走进博物馆之中。
巫山博物馆以“让文物焕发新活力”为口号,推出非遗皮影夜游、汉砖拓印DIY、云端探秘直播等特色活动。夜幕降临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在博物馆广场演绎《金玉满堂》《杨宗保大战穆桂英》等经典皮影戏。观众还可亲手操作皮影,体验“指尖上的千年技艺”。
科技赋能成为今年活动的亮点。大渡口区博物馆的“5·18博物馆奇妙日”结合AR技术,设计文物探秘手册与寻宝打卡,让青少年在游戏中对话历史。秀山县博物馆的“3D文物对对碰”允许观众扫描文物模型并体验3D打印,将古老文明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代创意。线上活动同样精彩,“诗踪云览”直播带领网友跟随李白足迹探访巫山,短视频话题“打卡博物馆里的显眼包”则以轻松方式拉近公众与文物的距离。
传统节日的文化基因亦在活动中悄然延续。开州博物馆的端午艾草花束制作、永川的公益性文物鉴定、大渡口区“巴蜀青少年文博非遗讲解大赛”,无不将文化传承融入生活场景。而川渝主会场的“巴山蜀水”文创展,汇聚50余家博物馆近600种文创产品,从三星堆“青铜啾”到三峡博物馆“神鸟”挂件,传统符号与现代设计的碰撞,让文化遗产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川渝专家共同探索博物馆未来之路
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博物馆如何保持活力?这一话题将在今年的学术活动中进行深入探讨。
5月17日举行的川渝博物馆联盟年会上,8家文博单位会围绕“中小型博物馆差异化发展”展开对话。甘孜州民族博物馆分享民族特色展陈经验,云阳博物馆探讨社区参与的创新模式,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巴蜀样板”。
学术与实践的结合同样会体现在公益活动中。川渝联动文物鉴定咨询汇聚两地权威专家,为公众免费提供陶瓷、书画等五大类文物鉴定,并普及文物保护法。永川博物馆的“金石遗韵”拓片展与“鉴物明史”公益鉴定活动,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让历史知识走出库房、贴近大众。
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关键群体。大渡口区博物馆的“穿越巴蜀”讲解大赛、开州“童心同行”非遗糖画体验、秀山“哪吒”亲子打卡等活动,以趣味形式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