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洲这几年元气大伤,先是俄乌战争,然后天然气断供,最终受伤的便是制造业成本大幅度上升。而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杀到了欧洲大本营。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凭借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驾乘体验,硬生生的抢下了一块蛋糕。
中国关税战其实前后就10天,但是魔幻的故事却是欧洲很受伤。今天就来讲一下。
本文共 2500字,阅读需要 3分钟
欧洲这几年元气大伤,先是俄乌战争,然后天然气断供,最终受伤的便是制造业成本大幅度上升。而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杀到了欧洲大本营。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凭借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驾乘体验,硬生生的抢下了一块蛋糕。
欧盟发布了一个让全球汽车业瞩目的数字:2024年,中国对欧盟汽车出口额达127亿欧元(约1029亿元人民币),五年增长近16倍。
欧盟最新贸易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超越日本、韩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汽车进口来源国。更值得关注的是增长曲线:
规模跃迁:2019年中国对欧汽车出口额仅7.5亿欧元,2024年飙升至127亿欧元,增幅1591%;
结构升级:电动车占比从19%提升至78%,平均单价从1.8万欧元升至3.6万欧元;
市场渗透:在挪威、荷兰等新能源汽车先行市场,中国品牌市占率已突破15%。
这条陡峭的增长曲线,打破了“中国车只能靠低价抢市场”的刻板印象。如今在欧洲,售价4.5万欧元的蔚来ET7、5.9万欧元的比亚迪海豹,正与宝马i5、奔驰EQE同台竞争。
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汽车,欧洲的传统车企慌了。他们的应对策略是:加税。
但是加税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同样会对来自欧洲的商品加税。在这一次中美关税战中,欧洲受到的冲击很大。大量汽车零配件进口都面临高税收的麻烦,所以欧洲的车企要活下去就必须把关税降下去。那么降低了关税,如何抵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涌入呢,就出现了魔幻的一幕:
4月10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罗夫斯基斯宣布,中欧双方已同意研究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以取代2024年欧盟对华加征的最高达35.3%的反补贴税。
简单来说,原来中国的某一款车售价是3万欧元,现在可能最低售价是3.8万美元,以此来保护那些售价3.5万欧元的欧洲车。中国车企/经销商表示含泪多挣了100%利润。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40年前,大众汽车刚刚进入中国时候的,比较令人吃惊的汽车售价。在大众汽车进入中国之前,我们主要是红旗、上海、北京等品牌。
1983年,大众汽车进入中国,其在中国的首款合资车型为桑塔纳,于1983年在上海成功投产。当时人们的普遍月薪近几十元,而大众官方对汽车的定价是8万元,可是中方最后的定价高达20万元。具体原因众说纷纭,最为让人接受的是市面上没有与桑纳塔竞争的车型,以及中国城市没有为大规模汽车上路做好准备等等。
可是没想到,40年以后的回旋镖又回来了。欧洲竟然又为中国带来的新能源汽车设定最低售价。理由也是竟然的相似——欧洲自产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都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对手。
例如在大众汽车的老家德国,比亚迪的汉和唐售价高达72000欧元(约和60万人民币)。
这个价格全面超越了奔驰GLC(5.76万欧元≈48万人民币)、宝马520I(5.37万欧元≈44.6万人民币)、奔驰EQE300(6.64万欧元≈55万人民币),甚至和宝马7系都有的一拼了。
如果把目光放的低一点,看看中国车企的那些入门级车,基本上就打的德国车毫无还手之力了。你光看看每天在洋山码头等待出口的汽车,就知道我们现在的汽车工业有多强大。
眼看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差距越拉越大,你说欧洲能不急么。这下可好,终于祭出了最后一招——限制中国车的最低售价。具体金额方面,欧盟要求中国电动车在欧售价不得低于18万元人民币(约合2.3万欧元)。这一措施将使中国电动车在欧售价普遍提高30%-40%,缩小与欧洲本土车型的价格差距。当然网上也有说法是3.5万欧元(约29万人民币)。这等于什么?
拱手把高端市场全部交给中国车企。
以前我们的思维:低价进入,站稳脚本,再请明星代言/参加展会,逐步向高端方向发展。
现在欧洲的要求:保护低端汽车,中国车企只能去占领高端市场。
所以现在对于一个欧洲的消费者来说,当我比较富裕了,我可能会考虑购买一辆宝马5系或者奔驰E级轿车,但是现在,我只要买到一辆中国车那就面子更大了。使用成本、使用体验、智能化,这些体验简直太棒了。而对于法拉利、兰博基尼这种超豪华跑车来说噩梦来临了。因为中国车只需要1/4成本,就可以跑的和你一样快。甚至快到车子要开启新手模式。外观、声浪、加速度再到使用成本,完全颠覆。
欧洲是奢侈品的大本营,法国有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香奈儿(Chanel)、爱马仕(Hermès)、迪奥(Dior)、纪梵希(Givenchy)。意大利有古驰(Gucci)、普拉达(Prada)、范思哲(Versace)、芬迪(Fendi)。等等,很多。
以路易威登为例,2024年的利润高达198亿欧元约等于1630亿rmb。这是什么概念?
华为2024年利润才626亿,特斯拉2024年利润才520亿rmb,两个加起来都比不过。奢侈品的利润有多高可想而知。
有人说,愿意为欧洲奢侈品的手工匠人和品牌沉淀买单。但是这一轮中国关税战,突然把这一层信息茧房打破了。
原来欧洲这些奢侈品,可以说90%的生产都是在中国完成后的,回到欧洲后只是打个logo上去,价格就翻了几十倍。想想也对,就欧洲那些手工匠人,真的一针一线的做包,一年能生产几百万个包???
笔者对奢侈品没太大兴趣(主要是没钱),以前在美国买过轻奢品牌蔻驰的包。用起来感觉还不错。后来几年都在国内平台买高仿用了。说句实话,真没啥区别。你把它们混在一起,拿给专业人士看也几乎看不出什么差别来。如下图的两个包,肉眼都看不出差距,至于价格,可能相差30倍。
所有的材质、五金配件、缝合工艺都一模一样,缺的就是最后那个logo,普通人肯定看不出啥区别的。真要说区别,就是奢侈品牌确实要求更高的质量。例如品牌logo(金属材质需要采用水镀金技术),顶级奢侈品牌都会要求使用更高的工艺。这东西生产量又不大,自然成本是会高一些。
这也是很多网上外国人发火的原因,花了数万美元,买到了一个所谓欧洲“匠心工艺”的奢侈品包包,没想到90%的生产都是在中国。买家以为这是万众之一的精品,没想到在中国工厂里就是一排排的货架摆好等待出口去欧洲。这就好比电视剧《洛基》里面,洛基千方百计想拿到的宇宙原石,在时间管理局就跟糖果一样不限量的放在抽屉里。
以至于开始有网友表示,应该就直接去原产国疯狂的买买买。
所以说,这一轮中国关税战,美国没打赢,而且还把欧洲脱下了水。欧洲凭借百年来的技术沉淀和品牌沉淀 已经赚取了太大的利润。如今随着信息茧房一层层被打破,欧洲的高福利日子恐不久矣。
全文结束。
来源:睡觉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