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之前的宓泽,还是山东淄博写字楼里朝九晚五的文员。每天对着电脑核对报表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和大凉山结下不解之缘。2017 年夏天,同事朋友圈里一张照片让她彻夜难眠 —— 凉山的孩子穿着露脚趾的鞋,坐在漏风的教室里,眼睛却亮得像星星。
近日,淄博新闻网突然发了一则讣告:
在大凉山支教8年的老师,山东90后女孩宓泽,不幸遇难离世,年仅34岁。
生前,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学生们走出大山,看见美好的未来。
可谁也没想到,当她省吃俭用、拼命托举孩子们时,自己却永远留在了大山里……
2017之前的宓泽,还是山东淄博写字楼里朝九晚五的文员。每天对着电脑核对报表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和大凉山结下不解之缘。2017 年夏天,同事朋友圈里一张照片让她彻夜难眠 —— 凉山的孩子穿着露脚趾的鞋,坐在漏风的教室里,眼睛却亮得像星星。
"我去试试吧,顶多待一年。" 她这样跟父母说,当时爸妈以为这只是城里姑娘一时兴起的冲动。可当她换乘三趟火车、两趟汽车,再坐摩托车颠簸五个小时,最后踩着泥泞走两小时山路抵达合觉莫小学时,才知道这里的苦远超想象。
学校就是几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窗户糊着塑料布,冬天漏风夏天闷热。第一次做饭,她把土豆煮成了炭块,捧着半生不熟的饭坐在门槛上掉眼泪。山里的雨说来就来,半夜屋顶漏雨,她得挪着床接雨水,第二天顶着黑眼圈给孩子们上课。
更让她心急的是孩子们的基础。五年级的孩子,有的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全,一句话里一半是不认识的字。她在日记里写道:"原来支教不是完成梦想的旅行,是得真刀真枪教他们认字算数的战场。"
用脚步缝补大山的裂缝,她把 16 个辍学娃拽回课堂
宓泽很快褪去了城里姑娘的娇气。她跟着村民学捡柴、烧火,把土坯房收拾得有模有样。为了让孩子们听懂课,她硬是考下了彝语证书,课堂上一半说汉语一半说彝语。发现孩子们不爱上课,她就带着调皮的男孩去山上搬砖头,"你们试试是搬砖累,还是读书苦?" 汗水流下来的时候,孩子们好像突然就懂了。
最让她牵挂的是那些中途辍学的孩子。彝族男孩惹古在家放牛,她跑了四趟才见到孩子家长。第四次赶上暴雨,她站在泥地里浑身湿透,对着孩子爸爸说:"您让他去读书,学费我来想办法,将来他能自己走出大山。" 那天雨停后,惹古背着书包出现在教室门口。
还有被父母说 "女娃读书没用" 的吉牛乌作,宓泽天天往她家跑,教她妈妈认字,给她妹妹讲故事。三个月后,吉牛乌作终于回到课堂,现在已经是州民中的优等生。这样的孩子,八年来她一共劝回了 16 个。
她的行李箱永远装着给孩子们的惊喜 —— 从淄博带来的课外书、退烧药,还有攒钱买的玩具。每月两千块的补贴,一半都花在孩子们身上。同事说她 "对自己抠门到家",一双运动鞋补了三次鞋底、两次鞋面还舍不得扔,却记得每个孩子的生日。
年年说 "明年就回",却把心扎进了大山褶皱里
每年寒暑假回家,宓泽都会给父母带山里的核桃,然后红着眼圈说:"明年我就回来陪你们。" 这个承诺,她整整说了七年。
2024 年秋天,父亲心脏病住院,姐姐哭着打电话让她回来,她正在给准备升六年级的孩子补课。"这批孩子要下山读书了,我得送他们一程。" 她在电话里哽咽着说,最后还是没能赶回去伺候病床。
同龄的姐妹都结婚生子,每次视频通话,外甥女都会奶声奶气问:"小姨什么时候带我看海呀?" 她总是笑着说:"等小姨教完这届学生。" 其实她的笔记本里早就写好了计划:带孩子们去看西昌火把节,教他们唱那首《玉盘》,给数学不好的吉觉依夫补补课。
谁也没想到,2025 年春节她终于松口:"等这批孩子小学毕业,我就回家。" 可这个约定,永远停在了那个春天。
2025 年 5 月 23 日清晨,34 岁的宓泽已经踩着那双补了五次的运动鞋,跨上了她的摩托车。车斗里空空的,她盘算着今天要去镇上给孩子们取六一儿童节的礼物 —— 那些攒了很久的贴纸、气球和新文具,是孩子们盼了一整个春天的念想。
谁也没想到,这条她走了八年的山路,成了她生命的终点。当村民们在半山腰找到她时,摩托车倒在一旁,她口袋里还揣着那张写满孩子们心愿的纸条。这双丈量过两千多公里山路的旧鞋,再也等不到主人回来换鞋底了。
20 封未寄出的信,大山永远记得她的温度
宓泽走后,合觉莫村的灯火亮了一整夜。村民们举着手电筒在山路间穿梭,要送这个山东姑娘最后一程。葬礼那天,四面八方赶来的人把山路堵得水泄不通,不得不临时交通管制。她的支教伙伴从上海、北京甚至俄罗斯赶回来,送她最后一程。
整理遗物时,大家发现了她的 "秘密":记着 "有西烫伤需复诊" 的病历本,写满教学计划的笔记本,一张工作清单,要教孩子们唱《玉盘》,带他们去看火把节,给某个学生补数学课。
还有那张没完成的清单。
最让人泪目的是孩子们寄到淄博的 20 多封信,歪扭的字迹里满是想念:
"宓老师下雨把伞塞给我,自己淋雨跑回宿舍"
"老师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我要勇敢走出大山"
"您说六一给我们带气球,我们在教室等您"
现在的合觉莫小学,教室换上了新窗户,建起了食堂,网络也通了。新来的老师说,总觉得办公室里还有人在批改作业,操场上还有她和孩子们打闹的笑声。那些她带过的学生,有的考上了州里最好的中学,他们说要带着宓老师的期望,去看看山外的世界。
山路上的灯,永远为她亮着
最近有人在整理宓泽的笔记,想继续她没完成的教育计划。网友说:"她把自己活成了桥梁,让孩子们踩着她的肩膀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让人欣慰的是,宓泽走了,可她在山里撒下的种子正在发芽。
宓泽带的那批学生,有好几个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学校州民中。
他们眼睛里有了光,因为他们知道山外面有个更大的世界在等着他们。
而总有一天,这些光会越来越亮,照亮更多孩子走出大山的路。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