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通州道 副马赛道绘新篇 2025 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圆满收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9 16:14 1

摘要:4月19日,2025年北京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在通州区圆满举行。作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IP,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1.5万名马拉松爱好者踊跃参与。赛事组委会特别邀请了奥运冠军邓亚萍作为嘉宾出席本届赛事活动。大家在城市副中心的赛道上尽情奔跑

4月19日,2025年北京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在通州区圆满举行。作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IP,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1.5万名马拉松爱好者踊跃参与。赛事组委会特别邀请了奥运冠军邓亚萍作为嘉宾出席本届赛事活动。大家在城市副中心的赛道上尽情奔跑,挥洒汗水,挑战极限,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激情。

副中心赛道“画卷”铺展,文化之旅“魅力”绽放

上午 7 时 30 分,随着清脆响亮的发令枪响,选手们从通州区司空分署街的起点鱼贯而出。起点处的燃灯塔,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见证了赛事的盛大开幕。今年的马拉松赛道继续围绕大运河文化带规划设置,沿途经过运河商务区,展现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强劲的发展态势;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绿意盎然,展示着副中心在生态建设方面的突出成果。此外,赛道还串联起众多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标,使参赛选手在挑战体能的同时,深切感受城市副中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赛道的终点别具一格,设置在新建成的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内。这座崭新的校园,洋溢着青春活力与浓厚的学术气息。当选手们历经漫长赛程,冲过终点线,不仅为挑战自我画上圆满句号,也体验到体育与教育融合的独特魅力,更象征着通州区在文化、教育与体育事业协同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如同奔跑的城市会客厅。北京城市副中心各方凝心聚力,向海内外选手展现着旖旎的大运河风光、深厚的文化氛围和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深化“文旅+”业态创新,做大做强城市副中心文旅产业,全面提升品宿行游购享六大要素品质,加快构建全域全季全时大文旅发展格局,打响“运河上的通州”城市副中心文旅品牌,实现人气流量和消费增量的“双丰收”。

志愿“暖流”涌动,赛事温情全开

赛事组委会始终秉持“品质源于细节”,充分借鉴往届赛事经验,对各个环节进行了精细打磨和全面升级。从志愿者服务的贴心度、跑者抵离的便利性,到物资供应的充足性、AI人工智能检录的时效性,每一项优化都让赛事更加完善,充分向广大参赛选手展现了一场有温度、有情怀、有品质的马拉松赛事。

赛事组委会在赛道沿线合理设置了多个补给站,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选手及时提供饮用水、功能性饮料、水果及能量补给品,全力保障选手的体能需求。同时,医疗保障团队也做了充分准备,在现场共设置18个医疗救助站、34辆120急救车、99台AED设备、3艘冲锋艇救援船,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医疗状况,确保赛事安进行。

经过激烈角逐,肯尼亚选手大卫·基普鲁托·梅托和肯尼亚选手露丝·卡兰贾分别斩获男子组冠军和女子组冠军,完赛成绩分别为2小时17分40秒和2小时35分57秒。中国选手杨博文和陈林明分别获得男子组季军和女子组亚军,完赛成绩分别为2小时22分16秒和2小时39分32秒。冲线时刻,欢呼如潮。“非常开心能够参加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赛事,赛道设计独具匠心,赛事服务保障周到细致,让我在取得满意成绩的同时也真切感受到副中心的温暖。”结束比赛的中国选手杨博文激动地说道。

赛事“引擎”启动,经济活力全开

本届赛事继续深化“运河+体育”融合模式,在2025北京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正式比赛之外,精心策划了马拉松嘉年华特色体育文化活动。本届马拉松嘉年华引入了机器人互动环节,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推广”的活动模式,吸引了众多品牌参与,增强了体育科技体验,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丰富的现场活动,引导了更多人群参与跑步健身活动,助力全民健康,有效带动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体育、旅游等多产业的协同发展。

2025 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马拉松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挑战极限的平台,更通过体育赛事这一窗口,全方位展示了城市副中心在历史文化传承、城市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发展成就,有力提升了城市副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次赛事的圆满收官,也为未来城市副中心举办更多高质量体育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让各界对城市副中心体育事业的发展充满期待。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