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熠熠生辉,在法院发展的进程里,总有一些力量催人奋进,推动法院事业破浪远航。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干警向榜样看齐。激励担当作为,大力营造学习榜样、崇尚榜样,争当榜样的良好风尚,从即日起,特开设“身边的榜样”专栏。在

序言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熠熠生辉,在法院发展的进程里,总有一些力量催人奋进,推动法院事业破浪远航。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干警向榜样看齐。激励担当作为,大力营造学习榜样、崇尚榜样,争当榜样的良好风尚,从即日起,特开设“身边的榜样”专栏。在这里,我们一起倾听榜样的声音,追随他们的脚步,感受那份激励人心的力量。周末人物


暮色中,练杰结束了当日第5起案件的调解工作,正在整理案头卷宗。卷内记录的案件类型多元,涉及邻里宅基地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矛盾、婚姻家庭财产争议等等。他是菏泽市定陶区人民法院马集人民法庭的一名法官,此刻办公室窗台上,仙人掌静立舒展,像极了这位扎根基层十四载的法官,看似冷硬的外表下,包裹着以法治浸润岁月的柔软。破冰之道:从法条的执行者到基层矛盾的化解者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规范条文,而是应该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正如法学研究者所言,练杰的调解生涯始于对这句话的深刻体悟。2011年冬,身为法院“新兵”的练杰走进马集人民法庭。调解室里,离婚纠纷的男女双方为争六床棉被而针锋相对,他援引《婚姻法》强调的"婚前财产归个人所有"主持调解。“法官,你不知道,这被子是俺娘临终前一针一线缝的!”女方的突然情绪失控,让他当场怔在原地。次日,他走访当事人家中,发现棉被承载着女方家庭深厚的情感记忆,男方亦因长期外出务工忽视家庭责任。练杰调整策略,引导双方更加关注子女成长需求,最终双方摒弃前嫌,达成调解。办公室昏黄的灯光里,练杰盯着调解协议陷入沉思,“法律是铁打的秤,但人心是流动的河”,此案成为他调解理念转变的关键节点:不能做“法条复读机”,要做“心灵解码人”。从事司法审判工作14年,为了在法律框架内,兼顾社会关系修复与实质公平,这样的“破冰时刻”,在练杰所办理的1830起案件中反复上演。一场地基纠纷,叔侄两家因1.5公分的地基侵占纠纷僵持六年,相互诉讼六次未果。侄子坚持要求拆墙,叔叔则以“地基埋地下不影响出行”为由寸步不让。在第11次实地调解中,练杰结合村委、土管部门实地勘测,发现矛盾核心不仅是相邻权之争,更暗含叔侄亲情断裂与排水隐患。练杰抡起铁锹扒开墙基,当众敲掉越界砖块:“法律说‘谁占地基谁拆砖’,咱按协议办!”围观村民的哄笑声中,叔叔涨红了脸:“管!法官都砸砖了,咱不能丢这脸。”侄子见状递烟示好:“叔,明儿铺水管还得您搭把手。”两只手时隔六年再次交握,埋管费用由侄子承担的设计更化解了排水隐患。练杰既未机械套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邻权的规定,也未放任亲情裂痕蔓延,而是以铁锹丈量土地、榔头敲碎越界砖块的“土方法”,将抽象法条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乡土规则,让法律不仅是衡量道德的标尺,更能达到情与理的平衡。解纷之匠:在乡土中锻造天平

“简案不简单,每件都是老百姓的天大事。”练杰深知法官的权威不在法袍,而在公心。他将“田间调解法”融入审判,摒弃传统的“坐堂审案”模式,将法庭搬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让当事人在最熟悉的环境中敞开心扉。定分止争过程中,他一手道德,一手法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化解矛盾,在错综复杂的疑难案件中游刃有余。这种“接地气”的司法理念,源于他对基层群众司法需求的深刻共情。“快一点、再快一点”是他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在他看来,基层法官的使命不仅是裁判是非,更在于修复撕裂的情感、弥合破碎的关系。为办好一桩赡养纠纷,他数次登门调解,最终让耄耋老人与子女重拾亲情。他说:“法官的脚底沾满泥土,群众的心底才能少些疙瘩。”办理一起留守儿童校园侵权案,想起13岁的男孩因家庭教育缺失而性格偏激,通过嘲笑、欺负同学来发泄情绪,甚至推搡中致同学门牙断裂,他辗转难眠。“法律要追责,更要治病根。”庭审当天,练杰开展了圆桌审判,特意请来校长和心理老师,当庭播放孩子独坐教室的视频,并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联合学校设立“监护观察期”,给予孩子改过自新的机会。案后,他倡议父母每月返乡陪伴孩子,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关注慰问孩子,用法律的温暖弥补孩子缺失的爱。近年来,他联合辖区中小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模拟法庭”等活动10余场,真正用行动守护祖国的“花蕾”。护航之责:一位法官的民生情怀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百姓旺。为护航乡镇产业健康发展,解决群众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练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以专业素养构筑司法屏障,用耐心调解维护群众权益。练杰曾在腊月二十九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年关调解”——大山与小强这对“发小”因劳务纠纷闹上了法庭。粉条生产曾是当地的特色产业,此前,小强在大山的粉条加工厂做工,后因伤住院,昔日好友也因此反目成仇。调解室内,小强攥着伤臂的医疗单据,眼眶泛红,大山则背对窗口,盯着手机沉默不语。练杰将话题引向记忆中的年味:“原来咱们乡里谁家做粉条不是几家搭把手?熬浆、晒丝、分装……这些年产业发展的太快了,靠着粉条生意,家家户户的生活也都富起来了,这种大好的时候,怎么‘亲兄弟’还成‘仇人’了?”听到这里,大山和小强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对方。眼见时机成熟,练杰放缓语气,对大山说道:“你看小强现在的胳膊,又怎么能过个好年?”又转头对小强说:“大山的粉条生意刚刚起步,现在资金紧张,不如现在先给一部分,剩下的钱慢慢还。”停顿片刻,他缓缓起身说道:“不管多少钱,兄弟之间几十年的情谊是最重要的。”随后,又从情理法的角度,对本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大山和小强也跟随他的思路耐心倾听。就这样,在他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兄弟之间的嫌隙也得以弥合。在司法审判与产业发展的交织点上,他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司法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也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着法院人的力量。判下去的是法条,托起来的是民生。练杰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基层司法工作,连续两年获评“全市优秀法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办公室里的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的背后,是群众对其工作的最大肯定和鼓励,亦是他十四年如一日的坚守。他常以办公室仙人掌自比,扎根基层,等待每一个化解纠纷、传递司法温暖的时刻,奔赴下一个需要司法之光的地方。文稿:定陶区人民法院
编辑:黄帅廷
初审:贾振超复核:王华栋
来源:菏泽中院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