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6 10:08 1

摘要:而这本《观世界2024》收录了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自己比较满意的19篇文章,为了节省大家时间,我就不绕弯子了,直接给大家讲讲这本新书都有哪些看头吧。

2025年即将过半,我们的新书《观世界2024》总算上线了!

从2020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出一本个人时政文集,到今年为止已经出到了第五本。

而这本《观世界2024》收录了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自己比较满意的19篇文章,为了节省大家时间,我就不绕弯子了,直接给大家讲讲这本新书都有哪些看头吧。

第一篇重点推荐《英国与日本:两个岛国的全球战略》。

这篇文章从土豆种子被西班牙殖民者带到欧洲讲起,讲述了英国如何通过大规模种植和食用土豆实现人口逆袭,并在接下来的三百年间,以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花小钱办大事,建立自己的地缘战略,一步步成为全球霸主。

我重点拆解了英国对殖民地进行理藩的底层逻辑,讲述了英国是如何在保证主岛不受威胁和损害这一目标的驱使下,残暴打压帝国的潜在反贼爱尔兰,并以爱尔兰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全球殖民地体系,通过对爱尔兰、北美、印度等各殖民地开展差异化理藩,用最小成本实现全球利益最大化,扭转其缺资源、少人口的基本盘。

也讲述了英国这样一个孤悬在欧洲大陆边上的岛国,在数百年的欧洲风云中如何合纵连横,用最低成本削弱法国、德国、俄国,又如何在一战后面对国力日下的现实,适时和殖民地签分手合约,用最低成本体面退出,至今仍和原殖民地谈笑风生。

说完英国后,我以英吉利海峡和朝鲜海峡为切入,从地理条件、政治体制、文化心理、派系斗争等多个维度,解读了日本为何未能同英国一样制定成功的全球战略,分析日本为何在历史关键节点上,在王道和霸道之间,选择了错误的道路,最后成为东亚人人厌恶的国家。

你会发现,英国和日本这两个挂在欧亚大陆两端的岛国,尽管基本盘相似,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全球战略,这正是由地理所决定的。它们的辉煌与衰落,不过是历史早早就写下的草稿。

第二篇要推荐的文章是《英国的逻辑》。

虽然推荐两篇和英国有关的文章显得有点偏心,但本人确实觉得这两篇文章能让大家有些收获,所以一并分享给大家。

我写《英国的逻辑》的目的,不仅仅是讲英国经济,更希望通过解构伦敦金融城运行的逻辑,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大多数人很难看到全球金融圈的顶层架构,而参与游戏的富豪又不愿说出真相,他们不说,我便来说。

这篇文章梳理了金融城的历史脉络、它与殖民地的关系,对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全球分配体系进行了透视分析,揭露了顶层金融业的真相,即伦敦、新加坡、中国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正是基于美国二战后对非苏联掌控区域的金融和工业分配。

拆解完金融城的逻辑后,我进一步讲述了服务于金融业的英国文化、商业、法律、保险,并重点揭秘英国王室和金融城的关系,解释了美国为什么愿意给予伦敦一定的政治和金融特权?为什么是伦敦而不是其它城市?英美关系的隐秘逻辑是什么?

读完后,你会对今天的英国有一个更透彻的了解,有助于刷新对美英关系的认知。

第三篇文章,我必须吐血推荐《俄罗斯是个怎样的国家》。

2024年4月中旬,我在俄罗斯跑了十几天,回国后写了一篇调查报告。考虑到中文互联网很少有对俄罗斯历史通俗、简约而又完整的介绍,我便又花了些时间翻阅俄罗斯历史著作,写下了这篇2.7万字的长文。

欧洲史的复杂难读路人皆知,大家读完这篇文章后,一定能够弄懂俄罗斯的发展链路,而且不会被绕晕。

这篇文章上溯到罗马时代的三大蛮族,从斯拉夫人被其它民族欺凌的悲惨经历写起,讲述了这个在古代沦为白奴的民族,如何艰难而又缓慢地进化出东斯拉夫文明分支,在积贫积弱中挣扎求生,经历蒙古族的血腥洗礼、西欧的冷嘲热讽,总算自伊凡三世起开始逆风翻盘。

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如何带领俄罗斯逆袭为欧洲大国,逐渐“黑化”成为邪恶沙俄?俄罗斯为什么对克里米亚情有独钟?俄罗斯为什么骨子里注定眷恋西方?清朝把西伯利亚让给俄罗斯真是脑子抽了吗?读完这篇历史科普,大家会找到答案。

对了,强烈建议把这篇文章和《铁血残阳德意志》放到一起读。我特地将两篇文章都收录进新书,读完后,你会有一种打通任督二脉的爽感,能对俄欧关系搭建起一个更清晰简明的认知框架。

我已经一口气推荐了三篇写欧美国家的文章,接下来要推荐两篇描写亚洲国家的文章,分别是《食色日本》和《韩国调查报告》。

《食色日本》是一篇轻松好读却又不乏深度的科普文章。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希望帮助大家打破中文互联网上对日韩两国常见的滤镜。

这篇文章采用了经济链分析法,从日本古代的地理区位和经济生活出发,深度解读了日本的饮食文化。从葡萄牙人和日本的贸易往来入题,讲述了葡萄牙早期对日本宗教、科技、文化以及饮食的影响。

紧接着,自葡萄牙对日本的影响开始,继续上溯至日本远古时代,从日本地理特征出发,聊了聊日本为什么形成以贝类、鱼干、强饭为主的饮食方式,生鱼片、饭团等日本食物的历史成因,日本如何在中国和朝鲜的文化辐射下,开始有了大米、味噌、寿司、抹茶、筷子等食物和饮食工具,从而改善了极其落后的物质条件和饮食文明。

食说完了,再说色(知道你们的期待)。同样地,也是从日本的生产力条件出发,解读了日本人为何有着奇怪的性态度,缘何形成冷漠、物哀、性开放、音乐、惜物等独特的文化现象。

《韩国调查报告》是我2023年8月深入韩国民间,对韩国人的经济生活开展全面调研后写下的长篇报告。

其实,我本来对去韩国没有什么兴趣,但近几年中文互联网上充满了对韩国怪异现象的各种传闻,“全租房爆雷、邪教遍地、生育率全球倒数第一、考试压力巨大、年轻人不睡觉”等等,我又忍不住跑去一探究竟。

当我带着满脑子疑问,深入到韩国的幼儿园、补课教室、农贸市场等地调研,倾听了当地人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发现我们这边充斥着许多对韩国的错误认知。

跟着文章的节奏,你将和我一起从明洞的地铁出发,从首尔一路南下,逛遍韩国的街道、校园、补课教室、农贸市场和超市,访问强大彪悍的农协,也领略无比难吃的韩国菜。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对韩国的工资水平、消费水平、各城房价、学费情况等有了更立体的了解,走出了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比如韩国人深受财阀和美国资本剥削,韩国年轻人都在疯狂加班,韩国人吃不起肉等等。

更重要的是,你能通过这篇文章,和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对话。

他们之中,有民办幼儿园的园长,有釜山的小企业主,有在明洞烤肉店打工的延边老乡,有当地的快递员,有在财阀公司工作的精英女性,甚至还有黑社会成员。你会听到普通人对养老、医疗和教育的看法,了解他们的辛酸,看见韩国的社会分层,对中国今后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产生更深的思考。

推荐完写国外的文章后,再来看看写国内的文章:收录了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等,以及福建和浙江两省的调研报告。

其中重点推荐《福建:向海而生》,当然,其他几篇也很不错。

我是2023年3月到福建进行了实地调研。

这次写福建,没有采用一座城市接着一座城市讲过去的方式,而是采用了江苏篇那种高度概括、详略适当的方法,主要讲述泉州、厦门、福州、莆田、晋江主要城市的发家史,阅读节奏感更强。

福建是一座非常值得研究的城市。它在古代一直是穷山恶水,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也只比西藏、贵州稍好,但改革开放后,福建却打了翻身仗,2022年GDP爬到了全国第8位。

在纵向对比上,我从泉州关帝庙的旺盛香火切入主题,追溯了福建人热衷出海和下南洋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根源,以及古代闽南人对东南亚的经济影响。顺着这条历史脉络,我讲述了改革开放后,福建如何抓住台湾产业链迁移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早先在南洋经商积累的资源,发展出强大的民营经济,最终实现逆袭。

在横向对比上,我从各个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差异出发,重点解读了以下问题:光芒不如厦门、泉州耀眼的福州,为啥能一直把持省会之位?泉州凭什么反超漳州,抗衡福州?地理位置较差的宁德是怎么起家的?莆田被“嫌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最后,我还想给大家推荐我的随笔《李白的白》。

这篇文章中深入到唐朝的政治经济关系,将皇权、贵族门阀、节度使以及寒门精英等角色,绘制进唐代的权力关系图谱中。随着文字的渐次推进,这幅图谱将在你眼前徐徐展开,各阶层历史人物的权力博弈变得清晰可见。

文章重点讲述了隋朝以来,贵族门阀对政治经济资源,包括对科举与人才选拔的垄断,并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给出了对李白的历史评价。

读完本文,你会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明白李白得不到重用的根本原因、安史之乱的本质,以及唐朝由盛转衰的底层逻辑。

另外,解剖中美博弈新剧本的《王不见王》,精短好读的城市系列《上海是怎样形成的》《夜行成都》,从财政角度解读大明的随笔《漫长的财政》《疲惫的嘉靖》等文章,也都沉淀在这本新书中。

从2019年我开始从事自媒体写作算起,我已经连续高强度地写作了六年。37岁那年,我还是一个英俊精壮的小伙,一天写七八千字都不带停。两年前,我的身体开始吃不消,每天写两三千字就会觉得想吐。今年以来,我不断往医院跑,现在每写一千字,就必须躺着休息半晌,才能缓过劲。

但是能多写一天,我还是会尽量多写一天。

感谢大家多年的陪伴和支持,让我找到坚持做这件事的意义。

废话就不多说了,我是来卖书的,大家记得买书啊!

新书出版,照例做首发优惠活动:

1.4000购书的读者,发签名版;(如果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前4千,可以直接转发推文。)

2.截止今天(5月16日)晚 24点,转发本条推文到朋友圈,并将【下单截图和转发截图】发给工作室任何一微信号登记,也发签名版。(没有添加过工作室微信的可加:lukewen568 或 lukewen502)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