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主流媒体既要为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更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走在前作示范,锻造更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和传播力,担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统一部署和要求,着力构建适
□ 石琳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主流媒体既要为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更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走在前作示范,锻造更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和传播力,担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统一部署和要求,着力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积极实施广播电视频道频率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推动省级广电传媒实现创新突破和转型跨越。
坚持以用户导向为牵引,系统提升生产传播效能。聚焦用户需求优化供给侧结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频道频率“瘦身健体”,高效完成频道频率精简工作,已精简关停了4个传统广电频道频率,停办同质化栏目62个,关停关注度低、粉丝量少、影响力弱的51个账号,释放的资源要素向主频道主战场配置。聚焦省台在地性影响力,统筹全台新闻资源,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重构新闻内容供给体系,深化推进“头条、首屏置顶工程”,全面增强新闻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策划推出的《总书记和陇原人民在一起》等系列报道,全景呈现陇原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壮美画卷,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强大力量。榆中山洪灾害爆发以后,第一时间派出精干团队奔赴现场,第一时间开设“抢险救援”特别报道,开通全媒直播179场次,播出时长170小时,播发各类稿件1331条次,上推央视播出155条次,短视频爆款10万+375条、100万+28条,为顺利完成应急抢险和灾后重建鼓劲助威,发挥了舆论引导“定盘星”“定音鼓”作用。坚定不移做强主频道主频率,聚焦“让世界看见中国”新定位,整合优质资源,组建卫视中心,集中力量打造甘肃卫视,实施“纪录片+特色栏目”主频道提升行动,全力办好《丝路大讲堂》等8档特色原创节目,推动敦煌文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纪录片,打造晚间纪录片节目带,播放量居全国省级卫视前列。据CVB数据,8月上旬甘肃卫视全国日均收视率提升18.5%,排名跃升至22位,较去年同期提升了7位。《法治伴你行》栏目上半年收视率上升30%,列本地同时段全国地方卫视前2位。整合新闻综合广播、交通广播和农村广播成立广播传媒中心,内设机构从17个精简至9个,推行内容差异化供给与融合传播,推动广播视频化,带动广播收视收听率稳步上升。创新办好专业特色频道,聚焦特定人群观众,坚持特色垂类服务,重点打造公共应急频道和科教频道,2个频道8月份日均收视率分别提升46.2%、26.1%,排名均提升5位。改革不仅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广大受众和用户的高度认同。
坚持以内容创新为根本,全力打造视听文化精品。聚焦生产专业化、内容精品化、传播垂类化,以视听精品创作能力提升检验改革成效。实施纪录片精品工程,《关陇古道》《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等6部历史人文纪录片,进入剧本创作或开机拍摄阶段。实施专业视频精品工程,先后推出《丝路长歌汇陇原》《逐梦新程展宏图》《跟随领袖足迹 探寻国安初心》等宣传片、纪实片、专题片项目44部。实施国际传播精品工程,设立敦煌记者站,开设海外账号,签约国际传播顾问,完成《中国石窟走廊》尼泊尔语译制,入选第二届上合组织国家电视节成果及合作项目,将定档在尼泊尔国家电视台播出。实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程,应用创新中心推出的全国首部奇幻探秘AI微短剧《马家窑谜踪之神杖密码》首轮播放量突破8000万次,互动量超500万人次,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七批推荐剧目,获第四届新视听融合创新创意大赛技术应用赛道二等奖。依托市场影响力,成功签约《回家了铜奔马》《霍去病》两部AI微短剧合作项目。与兰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2所高校分别签约,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科技创新赋能视听精品创作。
坚持以融合传播为驱动,创新搭建自主融媒平台。创新构建“1+1+N”移动传播新矩阵。坚持移动优先,发力端号网,聚力做强“视听甘肃”1个头部客户端、“丝路明珠网”1个官方网站和N个系列号。“视听甘肃”1-8月粉丝增加超过75万人,全国排名2月提升15位、6月再提升13位。推动搭建2个新媒体融合平台,广电联合新媒体平台完成省内14个市州、10家厅局、86个县区融媒体、10个头部自媒体入驻平台,大力实施“主播”出圈行动,秦川、伍泉山等10个工作室入驻“视听甘肃”。广电优选电商平台建成MCN中心,开设3个电商直播间,运营2个本地电商账号,签约70多位本土网红入驻MCN,常态化开展“甘味”农产品直播带货,东乡手抓品牌运营战略合作顺利推进,三大品牌发布暨特色农产品推介在北京举行。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聚力构建技术融合底座。创新搭建技术支撑底座,倾力打造飞天云、智慧媒资、智慧中台、超级App“四位一体”技术体系,其中媒体智慧中台已全面建成启用,成为推进全省媒体深度融合的总枢纽和新引擎;正在投资建设的“视听甘肃”客户端超级App,将于11月正式上线运行,全面实现“媒体+政务服务商务”融合传播。积极布局超高清建设,全力推进超高清制播体系建设,制定了《超高清制播规划技术方案》,现已建成2间超高清演播室、1个小型超高清制作网和1部小型超高清转播车。在大型晚会录制、精品纪录片创作、新媒体产品开发等生产场景中,推进4K超高清采集拍摄、后期制作、媒资管理、内容播出等全流程制播系统,全方位储备超高清节目。
坚持以深化改革为保障,全面增强创新发展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成了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2246”工作机制,推行“大中心制”改革,由台领导兼任中心主任,配强了执行主任和总编,打破频道频率围墙壁垒,提升联合协同作战效能。深入推进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三位一体”改革,研究出台《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薪酬和绩效考核分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评价体系。全面规范广告管理,自2025年1月1日零时起,所有频道频率全面停播违规医药广告,出台《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对医疗、教育、投资等风险较高、审核标准较难把握的广告品类,执行三方联合审查全票通过许可制度,实现广告“零违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了广播电视传播秩序和社会形象。全面梳理总台内设机构职能定位、人员编制,优化调整集团总部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结合系统性变革配套实施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机构管理效能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加强生产运营调度,推进台与集团一体化改革,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和“分管+联系”责任体系,在集团公司成立全媒体运营中心,建立“内容生产+公司运营”模式,实现内容生产传播与市场运营既完全剥离又高效协同。推进集团下属公司重组整合,加快资产划转,集团所有者权益稳步增长,资产负债率逐步下降,总台节目及活动收入和集团经营收入大幅度增长,总台收入结构得到根本性优化,集团所属公司主营业务更加突出,营收潜能明显增强。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们将巩固提升引领工程成效,建立常态化“回头看”机制,重点审视改革举措的落地情况、实际成效和存在问题,动态优化调整实施路径,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将实施引领工程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念、重大项目、经验做法纳入“十五五”发展规划,做好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衔接,明确未来五年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实现短期攻坚与长期布局的有机统一。持续完善以改革实绩为导向的正向激励体系,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将其作为资源配置、干部任用、激励奖惩的重要依据,推动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促改革的工作新格局。
(作者系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甘肃广电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来源:甘肃经济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