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大洗牌,中产家庭的教育风向,变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0:27 1

摘要:前不久的苹果发布会上,AirPods Pro 3 的实时翻译功能惊艳全场,不少人感叹:翻译这个行业,或许正在成为历史。

研究表明,计算思维不仅能提升STEM学习效果,更是数字时代的核心素养。

文|Jennifer 编丨Jenny

前不久的苹果发布会上,AirPods Pro 3 的实时翻译功能惊艳全场,不少人感叹:翻译这个行业,或许正在成为历史。

教育的重塑,远比技术迭代更为深刻。在经济下行与行业剧变的双重背景下,国际教育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洗牌期。

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一年几十万的国际教育学费,花得值不值?关键就在于,这笔钱是否能换回孩子在AI时代的硬核竞争力。

上海协和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Concordia International School Shanghai),这所有着27年历史、低调沉稳的老牌国际学校,它的教育价值和成果,正在被越来越多中产家庭所看到。

位于浦东金桥碧云国际社区的Concordia学校,有来自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教职工中80%为外籍,平均教龄14年以上,师生比1:8,师资团队稳定,有极强的归属感。

不同于传统学校,Concordia更像一个开放、自由、鼓励探索的学习社区。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学生聚在一起讨论项目,或是老师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学生作品展示墙处处洋溢着创意与活力的气息。

这里的孩子不“卷”,却纷纷走进哈佛、斯坦福、牛津、哥大、布朗等世界名校;毕业后,有的活跃在苹果、麦肯锡、摩根士丹利、TikTok 等顶尖企业;还有的走上了公益创业的道路,把对服务的热情带给更多人,或是走上艺术之路,追求音乐和光影的梦想。

不管在哪个领域,他们都在努力成为自信、负责、有影响力的未来领袖。

一位从布朗毕业、如今在硅谷创业的校友Richard Lee,回忆在母校Concordia的学习经历:“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力——它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挑战。”

去年,美国国际技术与工程教育协会(ITEEA)公布的2024-25年度STEM教育卓越奖(STEM School of Excellence)获奖名单,Concordia作为亚洲地区唯一的K12学校位列其中。

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Concordia正在用一系列的硬核教育,培养“无法被算法定义的人”。

从幼儿园到高中,

机器人教育炼就“硬核思维”

今年2月,Concordia 高中体育馆内,一场机器人竞赛正激烈进行。58支来自全国顶尖学校的战队在这里角逐冠军。

场馆内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兴奋。学生们围在操作台前,专注地调试机器、编写代码,不时传来欢呼与鼓励的掌声。

这已经是学校第三年举办这类大赛。

VEX机器人比赛现场

这远非普通的兴趣活动,而是通往“机器人奥运会”VEX世锦赛的重要一站。优异的VEX成绩不仅是申请全球顶尖大学的“敲门砖”,甚至可作为直录加分项。

荣誉是实力的证明。近年来,Concordia 的学生团队屡获大奖。去年,他们更是在全国锦标赛中横扫多个重磅奖项,包括三项卓越奖。

学校VEX机器人项目负责人Yujiro Fujiwara博士说:“比赛取胜靠的不只是编程或机械,更是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团队协作、领导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应用。”

STEM项目负责人Yujiro Fujiwara博士与学生

Yujiro博士在国际学校从事STEM教育近20年。在Concordia ,他做了一件很多学校还没做的事:将机器人教育向下延伸至幼儿园。

我们不是为了竞赛,而是为了培养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他说。

已有很多研究表明,计算思维不仅能提升STEM学习效果,更是数字时代的核心素养。如今全球越来越多学校将其纳入基础课程,与语数外同等重要。

除此之外,机器人的小组项目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孩子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他们要学会表达观点、分配任务、共同解决一个问题。

我们还会看到,从玩中学,到学中玩,Concordia 的机器人课程随年龄逐渐升级:

小学生合作设计游戏,主题如“城市重建”(City Technology Rebuild);

初中生每周投入2小时,分工负责编码、搭建、策略;

高中生则为竞赛每周花费4小时以上,应对更高阶的挑战。

学校的STEM教育从来不是停留在做题或竞赛层面。我们从硬件搭建、编程调试到项目路演,完整地经历从0到1的过程。”被

UC Berkeley首批数据科学专业录取的学生William Wang说。


William在高中时就有机会与老师合作开发了一门“大数据课程”,这使他在大学时期就能胜任实际的数据工程项目,并顺利进入硅谷一线科技公司,担任TikTok的数据工程师。

难怪经常有家长在探校后感慨,以前多少觉得“国际学校等于快乐教育”,担心学得不扎实。但深入了解Concordia后,终于发现了本质区别。

这里的孩子不是在‘卷’题海战术,而是在‘卷’思维的深度和项目的实践经验。这种深入探究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才是能够伴随孩子一生、谁也拿不走的资本。”

从课堂到现实:

在真实问题中学会学习

当然了,VEX机器人只是 Concordia STEM教育的一个缩影。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灌输,而在于点燃火焰。”学校践行的,正是用项目与实践点燃学生内在动力的学校。

就像Concordia强调的美式STEM,核心是“实用主义”(Pragmatism)——学习不止于课本,更要体验、探究、与现实相连。比如高中数学课,不是孤立学几何或代数,而是通过跨学科项目,把数学知识融入历史、科学、工程中,让孩子理解知识怎么用。

在这里,STEM教育不是为了制造“刷题机器”,而是培养能创新、能合作、能解决真实问题的人。

这恰恰也回应了耶鲁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中所批评的——很多精英教育培养的是“充满焦虑、缺乏内驱力的优秀学生”。

Concordia 打破了这一僵局。

在学校的Applied Learning Business & Finance(“商业与金融”)课上,学生变成“初级分析师”,做路演、写投资计划,甚至接受真实企业发出的营销挑战;

Synthetic Biology(“合成生物学”)课上,他们研究分子结构和基因工程;

初中有Restaurant Day (“餐厅营业日”),学烹饪、菜单设计、餐厅运营、客户服务……

不得不说,这些体验,很多大学生都未必有。

就像一名高中生感叹:“在Business & Finance课上,我意识到投资不只是数字游戏,更考验耐心、说服力与研究能力。”

更让学生感到幸福的是,他们不用一味刷题和苦学,正因为学校强调“理解”大于“记忆”,他们可以有很多时间用于“真实世界的学习”,成绩却依然出色。

在2025年AP考试中,Concordia学生的平均分为4.21分,远超全球平均分3.21分和中国区平均分3.88分;满5分率高达49%。

Concordia毕业生里,那些被顶尖大学录取的孩子们,也从来不是AP考试科目最多的“卷王”,而是最能展现热情、韧性与好奇心的人。

被布朗大学录取,如今已在硅谷创办公司的毕业生Richard Lee说,“在 Concordia,几乎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总是被鼓励去追问‘为什么’和‘如果……会怎样’。”

这种思维习惯让他在大学研究,以及后来的硅谷创业中极具优势。“面对技术争议或市场不确定性,我能够冷静分析不同方案的底层逻辑,而不是盲目跟随主流或权威意见。”

在这里,学生被允许试错、失败、再尝试——就像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说:“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会思考的人,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和从成功中学到一样多。”

Concordia学子将大数据分析的研究成果,带到了在英国牛津举行的大数据与教育国际会议(ICBDE)

爬藤不是终点,价值感才是

走进Concordia,很多人第一感觉是:这不像学校,更像一个温暖的学习社区。

正如一棵大树的枝繁叶茂,离不开早年的扎根与滋养。在Concordia,很多孩子自小就在社区里成长,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内核。

在这里,哪怕是学前部的小萌娃们,也都眼神明亮、举止大方,见到陌生人也不怯场,知道怎么表达自己。

幼儿园小朋友Aden的父母还记得他参加跑步比赛时的场景:“他是最后一个跑完的,但一点也没沮丧。因为一路上都有哥哥姐姐陪跑、加油。那种氛围让他越来越爱学校,也学会了怎么传递爱。”

这种氛围,与学校重视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和“社区服务”的教育密切相关。

不同于那些为了升学才做公益的学校,Concordia 是真正将服务精神融入日常,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幼儿园老师Ms. Amy Thames已经在Concordia教书五年,也是小学部一项ECA课外活动“Kids4Kids and Community”的创始人和负责人。

她会带领低年级的孩子们用行动表达对他人的感恩和善意:

组织校园募捐为保安和保洁人员送上心意礼包、筹备爱心早餐车感谢老师;

设计鼓励标语装点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或是为新同学制作欢迎视频、帮助他们融入新环境;

校园随处可见的鼓励标语,正来自于Amy老师和孩子们的手绘设计,让孩子们特别有自豪感;

“我希望能像Concordia社区曾经影响我的孩子们那样,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学生和周围的人。” Amy老师说。

Amy老师的两个女儿也在Concordia读书,一个上9年级,一个上12年级。她回忆,大女儿刚入校时,已经在一所传统学校挣扎了6年,以至于在很多课程上有一定的学习困难。

好在,Concordia社区给予了孩子极大的支持。辅导员老师立即参与进来,通过家校沟通,制定了一份“个性化教育计划”,各门学科老师都依据这份计划,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和指导。

在这里,任何一位孩子遇到了问题,都会被及时关注到,并整合社区所有的资源,给予个性化支持。

现在,Amy的大女儿不仅成绩优异,还在很多方面展现出天赋和热爱,尤其是体育。课余时间,她也为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回馈,比如在小学部担任体育课助教、帮助学校足球教练管理小学的足球ECA。

Amy老师和两个女儿

这正是Concordia为高年级学生提供的服务项目之一,鼓励每个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为社区做出贡献。在这过程中,很多孩子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感,比如Amy的女儿就计划未来成为一名专业的运动训练师(Athletic Trainer)。

哲学家马丁·布伯在其著作《我与你》中提到:“所有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在Concordia,孩子的成长,正是在与导师、同伴、家庭和社区的无数次美好“相遇”中完成的。

这种“眼里有别人”的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不仅鼓励每个孩子“向内看”,探寻个人价值感;也引导他们“向外看”,关注社区和他人,找到奋斗的意义和方向。

一位毕业于哈佛、入职麦肯锡公司的校友Karis,这样回忆Concordia给她带来了什么:

一是教会我如何思考,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们要记住哪些知识;二是全人教育,让我学会自我审视:我的价值观是什么?原则是什么?如何与周围人建立切实、真诚的关系。”

这样的教育,也给了时代剧变下的学生家庭,吃了一颗定心丸。

结语

对教育投资掂量的背后,也是整个社会教育观念的集体转向。

根据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留学选择日趋多元化,家长和学生更趋理性,从单纯追逐“名校光环”,转向关注个人适配度与长期职业竞争力。

时代冲击下,国际教育必然要重新定位。

从1.0的“洋高考班”,到2.0的“全人教育难以落地”,再到3.0的“科技与实践深度融合”——像 Concordia 这样,用STEM教育锻造AI时代的硬实力,用真实场景的学习激活内驱力,用社区文化滋养孩子的价值感和生命力,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国际教育的进化方向。

Concordia学生经常就某个问题展开圆桌交流

这里培养的,不是“优秀的绵羊”,而是有后劲、有适应力、有温度的未来创造者。

正如那位家长所言:“几十万的学费,买的不是一张名校入场券,而是一个允许孩子探索、失败、并找到自我价值的环境。看到孩子眼里的光越来越亮,我觉得这投资就值了。”

也许,最好的教育,就是守护好孩子眼里的这束光。

如果您也想亲身感受这座“温暖的学习社区”,亲眼见证孩子们眼里的光,欢迎您预约Concordia的校园开放日,与校长和老师们聊一聊,您的教育困惑,或许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幼儿园和小学专场」

「初中和高中专场」

来源:外滩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