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太阳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按农历来讲,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太阳光直射的位
秋分时节
2025年9月23日2时19分04秒
进入秋分节气
在这个昼夜均长
寒暑平分的时节
大自然换上了金黄色的外衣
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之/一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太阳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按农历来讲,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太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秋分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秋分三候
二/十/四/节/气/之/一
一候雷始收声
“雷惊天地龙蛇蛰”的霹雳气势再无可寻觅,八月阴中入地收声,阳光随之衰微。冷露无声,残荷风起,此刻“水绕芦花月满船”的意境可谓极美。
秋分时节,一些树木的叶子开始逐渐变色,从绿色转变为红、黄、橙等暖色调。这是因为叶子中的叶绿素逐渐消退,露出其他颜色的花色素。
二候蛰虫坯户
“春光水暖鸭先知”,春日里小鸭们似得了近水楼台的便利,早早感知到暖意的来临,而秋分的寒气渐起,不论是檐中穿梭的鸟儿,还是草间藏匿的飞虫,都同时敏锐地感知到寒意,纷纷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
三候水始涸
涸是干竭之意。春夏时节,河流江海洪泽不息,气势宏大,正所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滔滔不绝,纵横天际。秋日,所有的恢弘声势,都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野草下寂静无声,慢慢失去踪迹。
传统习俗
二/十/四/节/气/之/一
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沕”。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竖蛋成了孩童、大人都争相试验的竞赛游戏。古人认为,秋分作为一年的平分时点,天地万物也处于平衡状态,竖蛋游戏应运而生。取一枚熟鸡蛋,将其竖着放置于桌上,若放手后鸡蛋仍屹立不倒,则竖蛋成功。在民间传说中,竖蛋成功预示着好运、吉祥,竖蛋成功者也会被加持神话中的英雄光环。
粘雀子嘴
在秋分时节,民间有吃汤圆的习俗,并将糯米所制的汤圆用竹签插在田埂,以粘住前来偷吃稻谷的鸟类,俗称“粘雀子嘴”,以保护庄稼不受破坏。秋分时节在古时被农民们认为是稍作休息、准备秋耕的节气,各地都会在这一天阖家团圆准备祭祀、游乐田间,以求家宅安宁、五谷丰登。
秋分古诗词欣赏
二/十/四/节/气/之/一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道中秋兮》
清·黄景仁
万态深秋去不穷,
客程常背伯劳东。
残星水冷鱼龙夜,
独雁天高阊阖风。
瘦马羸童行得得,
高原古木听空空。
秋分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一
1.衣着适宜
秋分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传统上有“春捂秋冻”的说法,“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渐渐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
2.饮食安全
经历了炎热的夏季,秋分时节,天气还有点炎热,清凉的瓜果还没退出市场的角色,很多“贪凉”的孩子会因此而受到细菌的感染,冷着了肚子,容易得秋季腹泻等疾病。
3.加强运动
坚持参加各种体能的锻炼,提高运动能力的同时增强抗病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秋分过后
田间乡野正式进入了
秋收、秋耕、秋种的
三秋大忙阶段
↓↓
呼和浩特市
新城区讨思浩村的嘉仕数智农场
智能化种植
让蓝莓成功落地丰收
在武川县
上秃亥乡马王庙村
燕麦种植基地
时下
正值燕麦成熟丰收的季节
一串串金黄的燕麦麦穗
在微风吹拂下发出沙沙声
走进和林格尔县舍必崖乡的线椒种植区
线椒采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朝天椒也丰收在望
季节更替,岁月流转
愿你在春华秋实的岁月里
不负韶华,不负春秋!
丨来源:青橙融媒(文案:李婷婷 海报设计:史亚男 张佐聿)部分素材来源:《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新闻联播、呼和浩特市农牧局等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张英
丨审核:王伊蕾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