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在田野】郝宁:专为黄瓜“美容”的女博士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09:26 1

摘要:太阳炙烤,透明棚顶像锅盖一样罩着,热浪在大棚内蒸腾,郝宁额头上满是汗珠。让记者惊讶的是,眼前这位短发、圆脸、充满青春气息的“90后”女青年,已在黄瓜领域研究成果颇丰,并掌握了黄瓜“提亮肤色”“提升颜值”的基因密码。

郝宁在观察黄瓜长势。湖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范思璇 杨建建 摄影报道

华声在线全媒体见习记者 范思璇 杨建建 记者 胡盼盼 通讯员 青晓彤

你见过开了“美颜磨皮功能”的黄瓜吗?

9月16日,在长沙县华穗生态园的黄瓜大棚里,一个个黄瓜果皮油亮,相比普通黄瓜,颜值大为提升。

“这是我们通过分子育种技术改良后的油亮型黄瓜。”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郝宁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个小黄瓜,向记者展示。

太阳炙烤,透明棚顶像锅盖一样罩着,热浪在大棚内蒸腾,郝宁额头上满是汗珠。让记者惊讶的是,眼前这位短发、圆脸、充满青春气息的“90后”女青年,已在黄瓜领域研究成果颇丰,并掌握了黄瓜“提亮肤色”“提升颜值”的基因密码。

为何要研究黄瓜皮?这个问题和农民收入密切相关。在瓜果市场,光泽度直接影响商品价格。传统黄瓜皮上覆盖着一层蜡粉和细小颗粒,看起来粗糙暗淡,油亮黄瓜的批发价比传统品种每市斤高0.2元左右。农户种植油亮黄瓜,每亩地可以增收不少。

以往,种植户将黄瓜与南瓜嫁接,从而让黄瓜皮变得油亮。但嫁接技术要求高、需要精细化管理,生产成本会增加20%至30%。在南方地区,因气温较高和栽培方式等因素限制,油亮型黄瓜的生产难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如何让黄瓜皮变亮?郝宁和团队成员发现,黄瓜表面有一个控制光泽度的“开关”——环颈带。通过对环颈带进行“微整形”,就可以让黄瓜表皮变得油亮。

这项看似简单的“美容术”背后,却是长达八年的艰辛探索,贯穿了郝宁整个的硕博求学生涯。

“最大的难点是确定研究方向,不知道控制蜡粉的关键位置是在根部还是在果实表面。”郝宁介绍,由于该领域此前无人研究,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起初,郝宁和团队人员认为控制黄瓜果皮油亮的关键结构在根部。一次偶然的观察,他们发现黄瓜果实表面一个个小小的腺体毛,才是蜡粉形成的关键位置。而在之前,他们在其他方向探索花了三四年。

锁定了关键部位,后续探索也并非易事。郝宁介绍,普通拍照就是用相机“咔嚓”一下的事,但环颈带肉眼不可见,需要借助专业仪器进行3D拍摄。仅扫一张图就需要半个小时,经常一整天泡在实验室十几个小时,才拍出来一张效果好的图。

除了坐冷板凳的艰辛,还有下地干活的辛劳。黄瓜授粉对光照和温度有严格要求,温度过高,花粉活力会下降。夏天,郝宁和团队成员常常早上6时就到地里,这意味着他们早上5时就要从家里出发。每种一季黄瓜,起早贪黑的日子就持续半个月左右。

“感觉就像在培育小生命,一定要细致、温柔。”郝宁说,稍微不注意,黄瓜就死掉了,曾经有一次种植的黄瓜“全军覆没”,严重影响实验进度。因此,自己隔一两天就去地里,精细调整温、光、水、肥,确保黄瓜在适宜的条件下生活。一年下来,她有一半以上时间在地里。

为加快科研进度,郝宁和团队成员构建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可以更快找到自带“油亮”基因的品种。这样不仅加快了育种科研进程,更大幅提升了基因型选择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实现精准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除了让黄瓜好看外,还要让黄瓜更营养美味。未来,郝宁和团队成员计划进一步整合人工智能与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智慧化蔬菜设计育种平台,力争在蔬菜品质和抗逆调控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