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田埂边、墙角缝,常能瞥见这样一株植物:锯齿状叶片泛着油亮光泽,金黄小花簇拥如星,种子带冠毛随风飘散——许多人可能会误认作"蒲公英"。错!这其实是菊科界的"伪装高手"花叶滇苦菜,江湖人称续断菊。这种植物在农村十分常见,若有缘遇见,不妨蹲下身仔细瞧瞧,它藏着的门
花叶苦滇菜
在田埂边、墙角缝,常能瞥见这样一株植物:锯齿状叶片泛着油亮光泽,金黄小花簇拥如星,种子带冠毛随风飘散——许多人可能会误认作"蒲公英"。错!这其实是菊科界的"伪装高手"花叶滇苦菜,江湖人称续断菊。这种植物在农村十分常见,若有缘遇见,不妨蹲下身仔细瞧瞧,它藏着的门道可比蒲公英复杂得多。
蒲谷英
续断菊堪称植物界的"细节控":圆锥状主根像微型宝塔扎进土壤,20-50厘米的茎秆挺得笔直,却在顶端玩起"分身术",密密麻麻的伞房状花序,能开出5朵以上的小花。
花叶苦滇菜
下部叶片羽状深裂如锯齿,上部却摇身一变成披针形,叶缘的尖刺像微型狼牙棒,既防啃食又能收集露水。老农常说"苦菜带刺自护生",这满身锋芒正是它在荒野求生的铠甲。
别小瞧这株野草,它的营养价值不容小觑,富含人体所需氨基酸,铁元素含量更是堪比菠菜。民间早有"春食续断祛火气"的说法,晒干后可入药。
花叶苦滇菜
花叶苦滇菜
云南地区将续断菊称为“滇苦菜”,《滇南本草》记载其“味苦性寒。
民间还传说,在华北地区流传神农尝百草时,曾以苦味野菜,解毒疗饥,故称其为“神农草”。民间谚语“春挖苦菜,秋采菊,荒年也能饱肚皮”即源于此。
大蓟
它的嫩叶焯水凉拌更是餐桌上的时令鲜蔬。有趣的是,它与大蓟堪称菊科"刺系双雄",只是一个开紫花一个绽黄花,冷不丁就容易认错。
下次漫步郊野,不妨留意那些"似蒲非蒲"的黄花植株。
特别提示:文中所有药效描述仅供学术讨论。
本文只科普,不构成用药建议!药用请遵医嘱!#分享生活随手拍##分享一张你最近随手拍的照片吧#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