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来,这个称呼确实很有迷惑性,为啥叫"接吻虫"呢?原来是因为这种虫子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比如唇部、眼睑等,想想就觉得瘆得慌,睡得正香的时候,这小东西悄咪咪爬到你脸上"亲"一口。
睡梦中被温柔地"亲吻"一下,听起来很浪漫?
可如果"亲吻"你的是一种叫做"接吻虫"的昆虫,那么等待你的可能是长达几十年的痛苦,甚至死亡。
就在这个九月,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发出紧急警告,这种温柔名字背后的"沉默杀手"正在美国悄然扩散。
这个虫子被称为"接吻虫",学名叫锥蝽,目前已经在美国32个州被发现,其中德州的感染病例最多。
美国疾控中心在最新报告中承认,这种由"接吻虫"传播的查加斯病,在美国应该被视为地方性流行病。
说起来,这个称呼确实很有迷惑性,为啥叫"接吻虫"呢?原来是因为这种虫子专门叮咬人的面部,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比如唇部、眼睑等,想想就觉得瘆得慌,睡得正香的时候,这小东西悄咪咪爬到你脸上"亲"一口。
更恶心的是它们的传播方式,接吻虫常在人睡觉时叮咬并排便,人误将带寄生虫的粪便抹进眼鼻嘴等部位就会感染。
也就是说,不是被咬一口就完事了,而是这些虫子会在你脸上拉屎,然后你一抓痒、一揉眼睛,病就进去了。
查加斯病最狡猾的地方就是早期症状特别容易被忽视,早期症状包括发烧、全身酸痛、头痛、皮疹、呕吐与疲倦,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这不就是普通感冒发烧嘛,谁会往这种奇怪的病上想?
但真正可怕的是后续发展,约20%至30%的感染者可能会发展成严重健康问题,如心脏衰竭、中风甚至死亡,而且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等你发现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
一旦感染查加斯病,就终身都会带有这种寄生虫,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这些小东西会在你体内潜伏十几二十年,然后突然爆发攻击你的心脏。
虽然早期发现可以用药物治疗,但多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此病,许多医生也未想到进行相关检测,美国28万感染者中,到底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这个数字恐怕很不乐观。
原本,接吻虫主要在美国南部温暖的州活动,但现在情况有了变化。由于气候变化,它们可能进一步向北方扩散。
这意味着什么?本来只有南方人需要担心的问题,现在可能变成全美国的威胁,气候变暖不光带来了极端天气,连这些害虫都开始"北漂"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查加斯病是拉丁美洲导致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程度甚至超过疟疾与寨卡病毒,在美洲其他21个国家,这种病已经是地方性流行病,美国现在也要加入这个"俱乐部"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咱们中国安全吗?
答案是:需要警惕,但不必恐慌,在我国华南地区也有锥蝽分布,主要是红带锥蝽,分布在广东、海南、福建等地,从2016年起,中国疾控中心开始在南方监测锥蝽,在广东佛山顺德首次记录到红带锥蝽。
不过,目前这种疾病并未在中国出现本土感染病例,我们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输入性病例,比如从美洲地区回来的人员;二是如果真有输入病例,本地的锥蝽可能会成为传播媒介。
中国疾控中心也在积极行动。他们不仅在监测本地锥蝽的情况,还在研究这些虫子是否携带病原体,这种提前布局的做法,体现了"防患于未然"的智慧。
对于普通人来说,怎么防范呢?
去美洲地区旅游或工作的朋友要特别注意,尽量选择条件好的住宿场所,睡觉时使用蚊帐,在野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虫剂。
如果真的被类似虫子咬了,千万别用手揉搓叮咬部位,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身体酸痛等症状,特别是有美洲地区旅行史的,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
在家里,要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房屋周边的杂草垃圾,减少虫子栖息的地方,如果发现可疑昆虫,可以拍照上报给疾控部门。
虽然"接吻虫病"听起来很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好防护,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中国的监测体系和防控措施都比较完善,目前还没有本土感染病例,不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任何传染病都可能跨越国界,保持警觉、科学防范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信源:
上观新闻 2025-9-18 曾被称为“美洲新艾滋病”的“接吻虫病”在美国蔓延
光明网2025-09-18 美国爆“接吻虫病”疫情,32个州发现该虫,症状超致命
来源:星期八的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