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顶流饮品:奶茶酸梅汤申请出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8 22:36 1

摘要:最近这天是越来越热了,工作又忙,小编几乎每隔两天就要喝一杯奶茶续命!

快乐水

最近这天是越来越热了,工作又忙,小编几乎每隔两天就要喝一杯奶茶续命!

但你以为奶茶续命只是现代人的专利吗,Too young!

古人们可是把饮料玩得风生水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古代饮品界的明星吧!

奶茶第一人

《至圣先贤半身像》 王肃

说起奶茶就不得不提它的起源,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奶茶的呢?

中国的奶源地主要集中在北方牧区,茶产地主要集中在南方山区。

它们是什么时候融合在一起的呢?

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喝奶茶的人,很可能是南朝贵族王肃。

南北朝时期,王肃投奔北魏,由于不习惯当地饮食,他便在羊奶中加入茶叶,没想到两相融合,口感大增。

几年后,王肃还对人说“茶为酪奴”,翻译一下就是“茶是奶的伴侣”,这不就是奶茶的“真谛”吗?

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奶茶的记载,它甚至比十六世纪奥地利人发明奶制品作为咖啡伴侣,足足早了1000年。

“茶为酪奴”这四个字,常常被人解读为王肃忘本,贬低茶叶,抬高乳制品的证据。

但事实上,“奴”在汉语里并非完全贬义,这个字还有“贴身伴侣”的意思。

王肃的“奶茶”只是个人的尝试,正经奶茶的出现还要往后。

到了隋唐时期,大量的奶制品从西北、北方的游牧民族过来,互相贸易,更好地促进茶与奶的融合。

《文成公主像》 布达拉宫法王洞藏

传闻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给当地带去了茶叶和煮茶方法。

当地人用奶加上茶叶一起熬煮,发现意外地好喝,便有了“奶茶”。

当然,那时候的奶茶都是咸的,像现在市面上的甜口奶茶,是奶茶外传之后才得以出现的。

优雅喝茶

众所周知,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但宋人有多爱喝茶呢,王安石在《议茶法》中说“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最早的“茶铺”“茶楼”“茶店”“茶汤铺”,均始见于宋朝。

此外茶树种植面积较唐代扩增两三倍以上,表明宋代饮茶需求激增。

宋朝人民真是把茶玩出花来了,所谓“点”,用汤瓶向茶盏浇注沸水的动;而用点茶的方式来品鉴茶的好坏,比赛谁的技术更高超的活动,叫斗茶;把茶汤表面点成诗画的茶艺,叫做茶百戏。

点茶法出现于晚唐五代,流行于辽宋金元时期。

它的简要流程是先把研细筛过的茶末放入温过的茶碗里,然后注入少量热水,调成膏状,再注水,同时用茶筅[xiǎn]不停的来回搅动茶汤,使水与茶末交融,并泛起茶沫。

击拂数次,一盏宋式热茶就诞生啦。

宋人点茶用的家伙事儿也挺讲究的。

南宋的审安老人在《茶具图赞》里画了宋代点茶用的十二样茶具,给它们起了个“十二先生”的名号。

还结合每种茶具的功能、材质,借用谐音给它们封以官职呢,仿佛这些茶具都成了有身份的文人雅士。

用上“十二先生”,感觉喝茶都变得更有仪式感了!

南宋 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的点茶用具

众乐“酸梅汤”

酸梅汤是中国最为传统的饮品之一,至今仍是饮料界不可替代的消暑圣品。

实际上先秦时期,人们就用梅子煎汤解暑了。

《周礼》记载的“六饮”中,已有用梅子制作的冷饮。

唐朝时流行喝五色饮,原本是禅师所创,有很好的养生作用,其中的玄饮即为乌梅浆。

扶芳叶为青饮

拔楔根为赤饮

酪浆为白饮

乌梅浆为玄饮

江茥为黄饮

南宋《武林旧事》中所说的“卤梅水”,也是类似酸梅汤的一种清凉饮料。

主要是用泡发的乌梅,加上冰糖、蜜、桂花、洛神花、陈皮、红枣等食材,在砂锅里慢火熬制而成的,可以帮助消化、去油解腻。

但以上这些,都只能说是和梅子相关的饮品,真正让酸梅汤成为大众饮料应该是在清代。

按照老北京的说法,我们现在喝的酸梅汤配方源于清宫的御茶坊。

满洲人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擅长渔猎,喜欢吃肉,他们发明了一种叫做酸汤子的满族美食,吃肉之后喝上一口,不要太解腻。#宫廷酸梅汤#

不过酸汤子是用发酵的玉米面做成的,碳水和糖分都挺高的。

满洲人到了北京之后,因为气候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吃多了容易发胖。

所以乾隆皇帝就命令要改善饮食习惯,御茶坊的师傅们费尽心思,最后研制出了可以替代酸汤子的饮料——酸梅汤。

再往后,“源于皇家而兴于市井”,经过改进的酸梅汤配方,就此成了北平的招牌。

如今老北京酸梅汤也还是北京的代表饮品,各大景区附近的商铺,仍然可以购买到

(即使是冬天)!

老北京卖酸梅汤的小贩 (图源见水印)

古代快乐水

古人的饮品当然不止上面这些,尤其是饮食业发达的宋代,流行的“饮子”五花八门,数都数不过来。

“饮子”是一种唐宋时期流行的,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的饮品。

“饮子”是不是现代人们所说的饮料呢?

其实更像是现在两广地区的凉茶。

在如《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等书中就介绍说过当时流行的饮子,如漉梨浆、椰子酒、木瓜汁、卤梅水、红茶水、甘豆糖、绿豆水、缩脾饮、香薷饮、紫苏饮、二陈饮等等。

宋代饮子还进入了市场,北宋开封、南宋杭州的夜市上,常年都有饮子叫卖。

《清明上河图》里也出现了多个饮子摊。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上到皇家下至百姓都爱喝饮子,宋仁宗还曾专门组织御厨、御医,对各种口味和功效的汤饮进行品评排名。

“仁宗敕翰林定熟水,以紫苏为上,沉香次之,麦门冬又次之。”

没错,排在首位的是《梦华录》里火出了圈“紫苏饮子”。

“紫苏饮子”是一种中药消暑饮料,明代《本草汇言》中有记载,“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花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

【参考】

邹勋、洪漠如、孟涛. 我国奶茶的演进历史探究文.《农业考古》2023年第2期

郑春英主编. 《中国茶艺》 2019

《谜案北京》编委会. 《谜案北京 2 皇城根儿下的传说》 2017

刘振亚、刘璞玉《我国古代饮料与冷凉食品探源》

更多古籍,美斯齐在线书库即可查阅。

来源:园儿美食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