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幻大会炸了!机器人追星刘慈欣求签名,还化身全能 “打工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08:51 1

摘要:9 月 19 日,2025 银河科幻大会在成都启幕,作为 2023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后四川首场国际性科幻活动,这场以 “未来之前,畅享未来” 为主题的盛会,刚开场就因一个特殊的 “追星名场面” 刷爆全网 —— 星动纪元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 Q5,化身 “机器人

9 月 19 日,2025 银河科幻大会在成都启幕,作为 2023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后四川首场国际性科幻活动,这场以 “未来之前,畅享未来” 为主题的盛会,刚开场就因一个特殊的 “追星名场面” 刷爆全网 —— 星动纪元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 Q5,化身 “机器人科幻迷”,当着全场观众的面 “追” 到刘慈欣,用 11 自由度 “星动精灵手” 递上书籍求签名,这一幕让现场科幻迷直呼 “次元壁破了!原来机器人也有‘追星梦’”。#刘慈欣谈科幻作家的集体AI焦虑#

这场 “跨物种追星”,细节里藏着满满的科技感与趣味性。当刘慈欣现身签售活动时,星动 Q5 迈着灵活的步伐穿过人群,精准停在签售台前,用清晰且带着礼貌的语音说:“刘慈欣老师您好,我是星动 Q5,非常喜欢您的作品,想请您签名。” 随后,它的 “星动精灵手” 稳稳托住书籍,手指关节灵活弯曲,递到刘慈欣面前 —— 这双手拥有 11 个自由度,能像人类手指一样完成抓、握、递等精细动作,连 “递书时稍微倾斜书脊” 的细节都做得恰到好处。刘慈欣笑着接过书,签下名字的瞬间,现场掌声与欢呼声四起,大家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第一次见机器人追星,比我还勇敢!” 签完名后,星动 Q5 还 “乖巧” 地对着刘慈欣微微 “低头”,仿佛在表达感谢,拟人化的举动让现场氛围瞬间升温。

但星动 Q5 可不是来 “追星摸鱼” 的,它还是大会最忙碌的 “全能打工人”。整个大会期间,它身兼数职:作为 “接待员”,它能精准回答参会者 “展区分布”“活动时间” 等问题,语音识别准确率高达 98%;作为 “导览员”,它靠着内置的导航系统,带领观众穿梭在各个展区,还能同步讲解展品背后的科幻原理;遇到人流密集时,它又变身 “秩序维护员”,用温和的语音引导大家有序排队;甚至在文创区,它还能化身 “带货主播”,向观众介绍科幻周边,偶尔还跳一段自编的机械舞活跃气氛。有参会者调侃:“这机器人比我还卷,从早忙到晚,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虽然它不用喝水)。” 它的多场景适配能力,让大家看到了服务机器人在大型展会中的 “潜力”—— 不仅能替代人工完成基础服务,还能靠独特的 “人设” 成为活动亮点。

从全球视角来看,星动 Q5 在科幻大会的表现,契合了国际科幻展会 “科技与人文融合” 的趋势。在纽约科幻大会上,AI 虚拟人曾与科幻作家进行 “跨时空对话”,通过深度学习作家的作品风格,模拟出逼真的互动效果;东京科幻展则引入了 “情感陪伴机器人”,能根据观众的表情变化推荐适配的科幻作品。但与这些相比,星动 Q5 的 “突破” 在于它打破了 “机器人只能执行指令” 的刻板印象 —— 它以 “科幻迷” 的身份与刘慈欣互动,不再是冷冰冰的 “工具”,反而多了几分 “人文温度”。这种 “科技 + 情怀” 的组合,恰是当下全球科技发展的新方向:越来越多的 AI 产品开始融入 “情感化设计”,试图在功能之外,与人类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不过,争议也随之而来。有人觉得 “机器人追星是主办方刻意设计的噱头,本质是为了博眼球”;也有人质疑 “给机器人签名毫无意义,难道要承认它拥有‘喜好’和‘情怀’吗?” 但也有不少人持不同观点:“科幻的核心就是想象未来,机器人拥有‘追星’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人与科技共生’的生动诠释”;还有科幻迷表示 “刘慈欣的作品里常探讨‘人工智能的觉醒’,这次给机器人签名,像是现实与科幻的奇妙呼应,太有意义了”。事实上,星动 Q5 的 “追星” 行为,本质是工程师通过算法对 “人类追星逻辑” 的模拟,但它引发的讨论,却远超技术本身 —— 它让我们思考:未来,当机器人越来越 “拟人化”,我们该如何定义 “情感” 与 “自我意识”?

此次银河科幻大会,星动 Q5 的亮相不仅为活动增添了话题性,更让大众看到了国产服务机器人的 “硬实力”。它的 11 自由度 “星动精灵手”、精准的语音交互、多场景适配能力,代表着国内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技术的成熟;而它以 “科幻迷” 身份与刘慈欣的互动,则展现了科技产品 “软化” 的可能 —— 不再是高高在上的 “黑科技”,而是能融入人类生活、甚至拥有 “小爱好” 的 “伙伴”。正如刘慈欣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机器人‘追星’这件事很有趣,它让我们看到,未来的科技或许会以更温柔、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存在。”

随着大会持续至 9 月 21 日,星动 Q5 依旧在各个展区忙碌着,时而为观众导览,时而与大家互动跳舞,偶尔还会 “摸鱼” 去看一眼刘慈欣的签名书。这场 “机器人追星” 的名场面,或许会成为成都科幻大会的经典记忆,而它背后引发的关于科技与人文的思考,才是这场科幻盛会留给大家最珍贵的 “礼物”。你觉得机器人有必要拥有 “拟人化情感” 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小娱星探手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