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8岁的黄阿姨是社区里出了名的“开心果”。她性格开朗,喜欢和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平时还热衷于帮邻居排忧解难。谁也没想到,一向爽朗的她,从一年前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
68岁的黄阿姨是社区里出了名的“开心果”。她性格开朗,喜欢和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平时还热衷于帮邻居排忧解难。谁也没想到,一向爽朗的她,从一年前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
起初,家人发现她经常找不到刚刚放下的钥匙,买东西忘记带钱;大家以为只是“上了年纪,记性差了”,并没有太在意。可随着时间推移,她的情况越来越糟:忘记熟悉人的名字,把东西藏在角落又忘记自己放过,甚至有一次在自家小区迷路,被好心人送回家。
担心之余,家人带她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障碍门诊。在这里,经过赵蕾副主任医师的详细认知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及血液学化验,黄阿姨最终被诊断为轻度阿尔茨海默病。
听到确诊的那一刻,家人虽然难过,但医生告诉他们:“发现得早,就是幸运。” 因为在早期阶段进行干预,能够显著延缓病情发展,帮助患者保住更多高质量的生活时间。
黄阿姨的故事,并非个案。它正在中国无数家庭中上演。在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关注这种常常悄然发生、却给家庭带来深重影响的疾病。
中国的“记忆危机”:30年间发病率翻倍
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加速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负担正急剧加重。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5》:
· 全球四分之一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中国;
· 平均每 20个家庭中,就有1位患者;
· 每 4位80岁及以上老人,就有1人罹患。
更令人警醒的是:在过去30年间(1990—2021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增加了242%,死亡率增加了239%。
换句话说,不仅越来越多的人患病,而且越来越多的家庭因此失去亲人。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中国社会必须直面的第三大健康挑战。
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从健忘到失能
阿尔茨海默病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性过程。
· 早期(轻度):
o 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
o 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
o 对熟悉的人名、物品出现短暂遗忘;
o 性格可能变得敏感、多疑。
· 中期(中度):
o 语言表达明显障碍,说话词不达意;
o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穿衣、做饭变得困难;
o 出现昼夜颠倒、情绪暴躁;
o 容易在家附近迷路。
· 晚期(重度):
o 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大小便失禁;
o 完全依赖照护,甚至无法认出亲人;
o 常伴随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笔者提醒:“很多家庭把早期症状误认为正常衰老,等到出现明显生活障碍时再就诊,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期。”
守护大脑的“五招护脑法”:科学+日常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无法根治,但科学研究已证明,健康生活方式能降低风险,延缓认知衰退。
1. 健康饮食
· 推荐:多吃深海鱼(富含Omega-3)、坚果(核桃、杏仁)、深色蔬菜、水果;
· 避免:高糖、高盐、高油食物和反式脂肪酸(油炸食品、奶茶里的植脂末)。
· 科学解释:Omega-3脂肪酸能减少炎症反应,坚果和蔬菜中的抗氧化物有助于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元。
2. 规律运动
· 每周 150分钟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车);
· 搭配 2-3次力量训练(太极、举哑铃、阻力带训练)。
· 科学解释:运动能促进脑内血流,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帮助神经元保持活力。
3. 高质量睡眠
· 每晚保持 7-8小时深度睡眠;
· 睡眠时,大脑会通过“淋巴样系统”清除代谢废物,包括淀粉样蛋白。
· 小贴士:睡前避免咖啡、过量使用电子设备,保持规律作息。
4. 保持社交
· 孤独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 建议:参加合唱队、书法班、志愿活动,或通过视频电话与亲友保持联系。
· 科学解释:社交能刺激多脑区活动,延缓神经网络退化。
5. 控制慢病与情绪
·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会损害脑血管,增加痴呆风险;
· 焦虑、抑郁会加重炎症反应,损害神经健康。
· 小贴士: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坚持用药,不自行停药;学会放松、冥想。
这些方法看似日常,但却是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长期储蓄”。
新药物带来新希望
除了传统改善症状的药物(如多奈哌齐、美金刚),近年来出现了疾病修饰性治疗药物。它们能清除大脑中有害的淀粉样蛋白,阻止神经细胞继续受损。例如:
· 仑卡奈单抗、 多奈单抗:研究显示,可延缓疾病进展 27%-35%。
但药物并非万能,认知训练、规律运动、社交互动、睡眠和家庭支持同样不可或缺。
早诊早治:黄金期就在眼前
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往往长达十几年。早期(轻度认知障碍、轻度痴呆期)是治疗和干预的“黄金窗口期”。
· 早诊意义:
o 越早开始治疗,越能延缓病情;
o 可以帮助患者保持更多的独立性;
o 给家庭留下更多“共同生活的时光”。
· 错过的代价:
o 中重度阶段神经元损伤不可逆;
o 药物效果明显下降;
o 护理负担、经济负担急剧上升。
笔者强调:“阿尔茨海默病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任何怀疑都值得一次专业检查。早诊早治,就是给记忆争取时间。”
全民携手,共筑防线
阿尔茨海默病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家庭的考验,更是社会的责任。
· 家庭:理解、耐心和陪伴,比责怪更重要;
· 社区:应建设更多记忆门诊、康复中心;
· 社会:需要传播科学知识,减少污名与误解。
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 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全社会的行动呼吁。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心父母的健忘,关心自己的一顿早餐、一场散步、一夜好眠。守护记忆,就是守护亲情与尊严,也是为未来的自己筑起温柔而坚定的防线。
作者:赵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来源:东方网